10月27日【常識午餐】
1.(單選)?王某向李某借款1萬元,李某當場向王某交付現(xiàn)金1萬元,王某向李某出具借條一份,張某在該借條上簽字,后王某沒有按時還錢,李某將王某和張某同時起訴至法院,要求王某還錢,并要求張某承擔連帶責任。關于張某的責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張某只是作為見證人簽字,無須承擔任何責任
B.張某在別人的借條上簽字,應當推定為保證人,并承擔保證責任
C.張某在別人的借條上簽字,視為共同借款人,應當承擔共同還款責任
D.只要借條上沒有任何明確表述或其他事實表明張某愿意承擔保證責任的,張某即無須承擔任何責任
【答案】D
【三級知識點】常識判斷-法律-民法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民法。
第二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20條規(guī)定,他人在借據(jù)、收據(jù)、欠條等債權憑證或者借款合同上簽名或者蓋章,但是未表明其保證人身份或者承擔保證責任,或者通過其他事實不能推定其為保證人,出借人請求其承擔保證責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本案中張某雖在在該借條上簽字,但未表明其保證人身份或者承擔保證責任,也沒有其他事實表明張某愿意承擔保證責任,張某無須承擔任何責任。A、B、C項錯誤,D項正確。
因此,選擇D選項。
?
?
2. (單選)混凝土攪拌車從泵站運輸?shù)焦さ仄陂g,其罐體必須時刻保持低速轉動。下列關于這一操作目的的說法錯誤的是:
A.加速混凝土凝結
B.促進混凝土充分攪拌
C.防止混凝土出現(xiàn)離析現(xiàn)象
D.保證混凝土性能達到施工要求
【答案】A
【三級知識點】常識判斷-科技-物理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物理知識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混凝土要保持液體狀態(tài)直至送到施工現(xiàn)場進行澆筑,所以它在運送過程中一定不能凝固,A選項錯誤。
因此,選擇A選項。
【拓展】
B項:如果混凝土攪拌車不攪拌,在運輸過程中,混凝土中的石頭就會沉入底層,中間層是砂子,上層是水泥漿,并且運輸?shù)焦さ睾缶蜁霈F(xiàn)結塊的現(xiàn)象,因此,混凝土攪拌車在運輸過程中轉動既可防止混凝土結塊,又可防止混凝土分層,讓混凝土混合得更均勻。B項正確。
C項:混凝土離析是混凝土拌合物組成材料之間的粘聚力不足以抵抗粗集料下沉,混凝土拌合物成分相互分離,造成內部組成和結構不均勻的現(xiàn)象?;炷翑嚢柢囘\送混凝土途中,攪拌筒不得長時間停轉,要保持低速轉動,以防混凝土產生離析現(xiàn)象。C項正確。
D項:施工的混凝土要求具有良好的工作性,混凝土拌和物應具有較高的流動性,混凝土在成型過程中不分層、不離析,易充滿模型,罐體時刻保持低速轉動能夠避免混凝土分層離析,保證混凝土性能達到施工要求。D項正確。
?
?
?
?
3. (單選)某小區(qū)業(yè)主擬將其住宅改變?yōu)榻洜I性民宿,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其應當具備的前提條件是:
A.應當遵守國家有關公共防疫的規(guī)定
B.應當遵守小區(qū)業(yè)主委員會通過的管理規(guī)約
C.應當獲得該業(yè)主所在樓棟的其他全體業(yè)主同意
D.應當獲得小區(qū)全體業(yè)主三分之二以上多數(shù)同意
【答案】D
【三級知識點】常識判斷-法律-民法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民法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民法典》第279條規(guī)定,業(yè)主不得違反法律、法規(guī)以及管理規(guī)約,將住宅改變?yōu)榻洜I性用房。業(yè)主將住宅改變?yōu)榻洜I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規(guī)以及管理規(guī)約外,應當經有利害關系的業(yè)主一致同意。D項中“小區(qū)全體業(yè)主三分之二以上多數(shù)同意”與法條中提到的是“有利害關系的業(yè)主一致同意”相違背。
因此,選擇D選項。
?
?
4.?(單選)??“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毕铝袣v史事件不是發(fā)生在此詩所詠“秦王”在位期間的是:
A.藺相如完璧歸趙
B.唐雎不辱使命
C.荊軻刺秦王
D.鄭國疲秦
【答案】A
【三級知識點】常識判斷-歷史-中國史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歷史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出自唐代李白《古風·秦王掃六合》,此詩主旨是借秦始皇之求仙不成,以規(guī)諷唐玄宗之迷信神仙。藺相如完璧歸趙是發(fā)生于戰(zhàn)國時期的歷史故事。指藺相如將完美無瑕的和氏璧,完好地從秦國帶回趙國首都邯鄲,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物品主人。這里的秦王指的是秦昭襄王嬴稷,不是秦始皇,A項對應錯誤。
因此,選擇A選項。
【拓展】
B項:《唐雎不辱使命》是《戰(zhàn)國策·魏策四》中的一篇史傳文,后收錄于《古文觀止》。這篇文章寫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國,與秦王展開面對面的激烈斗爭,終于折服秦王,保存國家,完成使命的經過,歌頌了唐雎不畏強暴、敢于斗爭的愛國精神,揭露了秦王的驕橫欺詐、外強中干的本質。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國滅掉魏國之后,想以“易地”之名占領安陵國。秦王想用欺騙的手段輕取安陵。這里的秦王即秦始皇嬴政。
C項:《荊軻刺秦王》出自《戰(zhàn)國策·燕策三》,記述了戰(zhàn)國時期荊軻刺秦王這一悲壯的歷史故事,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政治情況,表現(xiàn)了荊軻重義輕生、為燕國勇于犧牲的精神。公元前227年,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嬴政。這里的秦王即秦始皇嬴政。
D項:鄭國,戰(zhàn)國時期韓國新鄭(今河南省新鄭市)人,水利專家,韓國水工。秦始皇元年(前247年),受命入秦游說,建議引涇水東注北洛水為渠,企圖疲勞秦人,勿使伐韓。秦王采納其議,命他主持開鑿工程。工程進程中被秦察覺此意圖欲殺之,他說渠鑿成亦秦利,因得繼續(xù)施工,終于完成。這里的秦王即秦始皇嬴政。
?
?
5. (單選)下列表述按照所代表的年齡從小到大排序正確的是:
A.從心之年→舞勺之年→知非之年→期頤之年→鮐背之年
B.舞勺之年→知非之年→從心之年→鮐背之年→期頤之年
C.舞勺之年→從心之年→知非之年→期頤之年→鮐背之年
D.從心之年→舞勺之年→知非之年→鮐背之年→期頤之年
【答案】B
【三級知識點】常識判斷-人文-文學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文學。
第二步,從心之年,意思是隨心所欲的年齡,后用為七十歲的稱謂。出自《論語·為政》。舞勺之年,意思是指男孩子13至15歲期間學習舞勺。出自《禮記·內則》。知非之年,指五十歲。期頤之年,出自《禮記·曲禮上》,用以指活到百歲之人。鮐背之年是指九十歲高齡的時候,泛指老人高壽。根據(jù)年齡順序應是舞勺之年→知非之年→從心之年→鮐背之年→期頤之年。
因此,選擇B選項。
?
?
?
6. (單選)下列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民法典將人格權獨立成編,調整的是因人格權的享有和保護產生的民事關系
B.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不可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
C.民法典施行后,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yǎng)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D.民法典規(guī)定,自然人享有隱私權,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愿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
【答案】B
【三級知識點】常識判斷-法律-民法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民法典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民法典》第19條規(guī)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因此,選擇B選項。
【拓展】
A項:《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人格權在民法典中獨立成編。同時根據(jù)《民法典》第989條,本編調整因人格權的享有和保護產生的民事關系。A項正確。
C項:《民法典》第1260條規(guī)定,本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yǎng)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同時廢止。C項正確。
D項:《民法典》第1032條規(guī)定,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愿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D項正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