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思想的交流與自限消耗,心理意愿,時限允許
文化和思想是認知和想法的形成體,前者作用在行為,后者作用在方向,于是如何保持生命力就是二者延續(xù)的根據(jù),在這過程中又會和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形成改變,明顯的情況就是文化的消失和思想的摒棄,為了與之相悖而延續(xù)形成的方法就有了融入生活和選入教材,理解和認同的人是多數(shù),但心底里確實能夠證明自己因為文化和思想影響的又有一定的局限,畢竟都是為了生計或是知識,亦或者贊許才愿意消耗時間獲取它們的資源優(yōu)勢。
于是群體,交流,價值,時間成了文化和思想傳播的優(yōu)勢,在這當中又隨著時間經(jīng)過了世間的變化不斷的積累沉淀和交流延續(xù)形成了記憶的長河,在意識上真正的存在在了這個世間,不過就像我前面提到過的局限性因素一樣,象征想法運用到實處的二者必然也會因為無法調(diào)整和改變而被遺棄,也就是部分的糟粕想法為什么會漸漸在意識中淡忘或是消失,因此需要靠能記得住的事物去輔助記憶,也成了文化和思想能夠持續(xù)的關(guān)鍵。
所以在記憶的過程中一些影響因素就至關(guān)重要了,接著就有了這篇文章。
首先,我們依舊是以一切的基礎消耗來作為認識文化和思想的條件,而其中自身認知范圍又成了限制因素,這里稱之為“自限消耗”。
意思就是通過自身限制消耗成本來承認或是接受思想和文化,講明點就是速度,我需要很快就能明白其中可以用到實際的東西或是能夠滿足的東西。這兩處運用也和之前的講過的“生存”與“享受”的兩處價值方向相關(guān),前者能夠通過現(xiàn)實交流獲得自身需要,后者能夠填補內(nèi)心事物缺失的平衡感。
于是“簡潔明了,交流易懂”成了現(xiàn)在文化和思想優(yōu)勢的代名詞,因為現(xiàn)在的選擇方式多了,渠道多了,吸引關(guān)注的點子不比籠統(tǒng)難解的死板字讓人起興趣?畢竟交流是有人情味的,是靈活的,再說了人也不是死的是活的。于是流行語也是正好能夠在交流環(huán)境中自由轉(zhuǎn)化才在群體里形成了文化和思想,當然與之相對的就是意思的多樣性導致的理解負擔——能夠滿足自身的自限消耗,卻復雜了交流環(huán)境,最后又成了自己消耗的成本。
當然了,這一切歸咎于一個前提,無論你是傳播還是接受這里面都有一個意識在接納周圍的信息,到一定程度后愿意去傳播,這也就是“心理意愿”。
因為環(huán)境交流,會被情緒,性格和想法給影響,當中情緒和性格是最直接表現(xiàn)在對文化的接受情況,想法則是能夠與文化或是思想有接觸才會形成的條件。當別人給你解釋意思時你會因為意思的價值而感到高興,難過或是感動,憤怒,這也就在記憶中形成了記憶點,而性格也正巧是這些記憶點構(gòu)建的模型提供了自身的方向和選擇,接著就有了行動的想法。
在此期間,意思帶來的價值不斷的影響了自身的環(huán)境,讓自己在認知中不斷的提醒自己“這么去說和做可以換來什么”或是“這么去理解和運用可能會發(fā)生什么”,形成一套心理反應條件,同時在環(huán)境的變化中讓他人形成記憶點,認識到文化或是思想的價值性,從而再次進入到群體的交流中不斷重復。
當然了,你愿意去花時間理解或是時間傳播嗎?是的,前面兩個條件里面都提到過時間因素,文化和思想也需要時間去傳播和延續(xù),這里就是最后一個因素了“時限允許”。
時間真的是一個無形操控著一切事物的東西,它的出現(xiàn)規(guī)范了事物的運行,也局限了事物的范圍極限,就算是能夠理解文化和思想,你最多不過是一個在認知中生命極限為一百年的生物,如果不產(chǎn)生什么實物估計也就是自然文化的一部分。當然,最基礎自然法則當然是默許知道的原則,所以說到底到時候你什么也沒留下,也會成為自身的遺憾。
可期間又需要勞作滿足生存,證明曾經(jīng)接觸過這類文化和思想證據(jù)的時間也不斷的擠壓,所以就會有取舍的產(chǎn)生,我能夠接受且快的,我能夠用到且好的,我能夠交流且簡的,正是我們面對環(huán)境的限制的最優(yōu)解,因此我們?nèi)タ焖俚膾咭曋梢杂玫降膬?nèi)容,不去在意內(nèi)容的準確性和實際性,直接通過實踐去犯錯或是傳播得到反饋平衡,只是為了用上僅有的時間去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價值,文化和思想正是能夠擴散傳播的利器,接著就有了一些激進的行為產(chǎn)生。
在這期間,我們似乎擁有了一片世界,可回頭看去依然還是會有一角,那是開始,當你向前走出第一步的時候是你的行為的體現(xiàn),當你說出第一個字的時候時你的想法的體現(xiàn),目的是讓他人信任,接受和包容。所以在這期間才特別的想找到一個自己的角先保護自己,然后才是證明自己吧。
這也就是文化和思想的交流的開始,之后的傳播又與自限消耗,心理意愿,時限允許的因素相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