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洛麗塔》[美] 弗拉基米爾·博納科夫
? 我在想要怎么寫個開頭呢?
? 知道《洛麗塔》的人會知道洛麗塔是怎樣的,不知道的人那會想知道嗎?很多人或多或少地都看過電影《洛麗塔》吧,而我也只看過那個所謂名場面的一丟丟,沒什么印象了。
? 故事講述了一個中年男子亨·亨伯特與成為自己繼女的十三歲女孩多莉·黑茲戀愛,亨伯特稱呼多莉為洛或者洛麗塔,這便是書名。
? 這算是一個二戰(zhàn)后的美國故事嗎?反叛、自由、公路、荒野,最后再來一場決斗作為收尾在槍響之后落下帷幕。
? 不過從名字來看,這是一個從歐洲逃到美洲的人,或許還帶著那種傳統(tǒng)的偏執(zhí)的感覺。
? 五百頁的內(nèi)容確實讓我看得有點昏昏欲睡,雖然我不想這么說,但可以這么想:《洛麗塔》是以倒敘回憶的方式敘事的,所以大篇幅的是環(huán)境細節(jié)人物內(nèi)心的描寫,對話描寫是偏少的,以至于一不留神就想不到他想到哪兒了,我連多莉是什么時候逃走了都忘了。
? 通篇我都在想這家伙是怎么被抓的然后在牢里寫下這篇回憶錄,結(jié)果我印象深刻的還是最后那個幾句話交代的派去調(diào)查的偵探,倒是讓我笑了,可以腦補出一場西部電影了。
??
? 可能本書的核心便在于那段亂倫的戀愛,所以我們看《洛麗塔》是為了什么而看的呢?只是因為好奇還是要批判一番的原因等等呢。所以在閱讀本書之前,同樣需要問清楚自己這個問題。
? 我們簡單所謂的三觀或是思維邏輯方式,是在我們每日的生活與學(xué)習(xí)中緩慢形成的,一種個人主觀地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當然這句話并不對)
? 無論我們是去贊嘆它去唾棄它還是批判的,都是一種個人行為。社會意識的形成同樣有著歷史必然性,就像對某種社會道德的形態(tài)描述我們有著共同的理解。(可以忽略這段話)
? 我同樣不習(xí)慣咬文嚼字而且還未達到可以長篇大論的水平,簡單來說就是:《洛麗塔》只是一個虛構(gòu)故事,而就算你知道這個世界上的某處正發(fā)生與故事中同樣的事,最先要做的事是別讓它發(fā)生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