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參殺豬
曾子殺豬
殺彘教子
《韓非子·外儲(chǔ)說左上》
【原文】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
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p>
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xué)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p>
遂烹彘也。
【今譯】
春秋時(shí),曾子的妻子一次到城里街市上去,她的小兒追著她直哭鬧,哭哭啼啼地也要跟著母親一同上街。
她就哄著兒子說:“你先回去吧,乖乖地呆在家里,只等我一回家來,就給你殺豬吃?!?/p>
等妻子剛從城里返回來,曾子就要捉豬來殺,妻子連忙制止他,說:“我這只不過是同小孩子說著玩兒罷了。”
曾子嚴(yán)肅地說:“小孩兒,是不能同他隨便鬧著玩兒的。他們還沒有太多的知識(shí),很多事情還不明白,處處都是向父母學(xué)習(xí)。一切聽從父母的教育。今天你欺騙他,就是以自己的言行教育他去欺騙別人,這是在教育他學(xué)著你的樣子騙人呀。做母親的欺騙兒子,做兒子的就不會(huì)再信服他的母親,以后也就不能很好地教育他了,這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不能教育出好孩子的?!?/p>
于是曾子就把豬殺了,煮了肉給孩子吃,以表示說話講信用。
【賞析】
這個(gè)故事生動(dòng)地告訴人們: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成人的言行舉止對(duì)孩子影響很大,家長對(duì)孩子不能信口開河,說話不能隨隨便便,要言必有信,說到做到,言必信 行必果,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做父母的要特別注意言傳身教,不可不檢點(diǎn),只有言傳身教才能使孩子誠信無欺。否則,父母將失信于孩子。
彘:豬。
后以“殺彘教子”喻指父母教育子女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則,說話算數(shù),以誠實(shí)之言教育孩子,教子誠實(shí)無欺。
曾子 ,(前505~ 前432),曾參,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人(今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南武城)。
孔子的弟子,字子輿,被尊稱為曾子。
性情沉靜,舉止穩(wěn)重,為人謹(jǐn)慎,待人謙恭,以孝著稱,曾提出“慎終追遠(yuǎn)、民德歸厚”的主張,和“吾日三省吾身”修養(yǎng)方法。
據(jù)傳以修身為主要內(nèi)容的《大學(xué)》是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