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紅是非多,連名字都有人搶
德福巷,如今燈紅酒綠、放浪形骸的的網(wǎng)紅街,在唐朝時,和車家巷一起歸屬于掌管宗廟禮樂的太常寺,日常教人們尊禮尊法的太常寺官員看到現(xiàn)代人在他們的地盤上縱情歌舞,不知會作何感想。 關(guān)于德福巷名字的由來,有幾位有力的競爭者,下面我們聽聽幾位當(dāng)事人的申述材料: 首先是擁有深厚道家底蘊的湘子廟選手,具道教經(jīng)典說,德育萬物,故仰德而獲福,所以命名為德福巷,該選手引經(jīng)據(jù)典,頗有古韻,但缺乏關(guān)鍵的人證物證,終是一家之言。 接下來是最具傳奇色彩的民間傳言選手,說以前,因巷子窄小,晚上遮天蔽日,不見月光,形似一只黑老虎,叫黑虎巷,后來諧音成為了德福巷。雖然這條傳說有鼻子有眼,但該選手在歷史考證時一向日八叉(關(guān)中方言,不靠譜的意思),故事好聽便好。 最后官方選手下場,說該地以前有一座“黑虎閣樓”,所以叫黑虎巷,后諧音為“德護(hù)巷”,最后定名為“德福巷”,這事情明明白白的記錄在了《西安市地名志》,證據(jù)確鑿,一錘定音。 如今的德福巷早沒有了太常寺和黑虎閣樓的威嚴(yán),脫離了禮教的條條框框,逐漸露出了紙醉金迷的酒鬼本質(zhì),200多米長的街道上布滿了咖啡屋、酒吧、茶館,名字都起的很雅皮,成為了西安最早興起的網(wǎng)紅地,只有偶爾騎著三輪、電動的商販大爺吼一嗓子秦腔,把我們拉回那段古樸的歲月中。 德福巷的故事告訴我們,人紅了是非多,連個名字都有人打破腦袋來搶!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