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第一部 影評系列之“我也來改改劇”
小說《封神演義》影視化改編最大的難點是什么?
我看了這個問題主創(chuàng)的親自答,我覺得他講的很有道理呀,這是在諸多宣發(fā)之中的一股清流。
大家心里都特別清楚封神演義原文是什么樣子,就IP這四個字特別好看而已,但是你細扒那個敘事邏輯,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散。
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人物之間缺少關(guān)聯(lián),心理描寫毫無邏輯,突然之間就天女散花到處斗法。
觀眾愛看的是什么?就是神仙斗法,可是神仙斗法是超級特效場面,在缺乏敘事支撐的情況下?lián)尾黄鹜暾碾娪啊?/p>
神仙為什么會斗法,自己也不清楚,天命是一只無形的手,冥冥之中控制了所有人,每一個人的行動都缺少邏輯,他仿佛就是為了完成天命這一幅延綿不絕的畫卷而進行的。
現(xiàn)在我說就遵照原著來拍,那不得拍的很散,有啥意思呢?
用一句不太禮貌的話來說,那就是《封神第一部》真的在遵照原著拍,至少“散”的內(nèi)核體現(xiàn)的很好。

但是封神榜的故事是一個超級無敵大IP,以他的一個基礎(chǔ)神話脈絡(luò)的存在,可以串聯(lián)起各種各樣不同的神話人物,甚至你還可以拉出西游記的東西來講。
不過談到IP核心,有一部電視劇已經(jīng)完成了這一浩大的工程,那就是《寶蓮燈》。
寶蓮燈的真正主角肯定不是沉香,而是二郎神楊戩,是我心目中最最完美的二郎神,扮演者是焦恩俊。
它的核心主題就是天條,王母要用天條封印三圣母需要標志人,神之間不能通婚,圍繞這個東西串聯(lián)起了各種各樣的故事,里面有西游記,有封神榜,有沉香,有紅孩兒……要啥有啥玉鼎真人還扮演了菩提祖師。
《寶蓮燈》把整個故事從頭到尾講述的非常完整,除了劉彥昌…不知道他在那個地方到底起了什么作用,線索人物嗎?
整個寶蓮燈的故事,要家庭有家庭,要權(quán)謀有權(quán)謀,要神仙斗法也有神仙斗法,而且是那種智商特別在線,能夠被人反復咀嚼的戀愛故事。
楊戩和敖寸心的情感變化,放到現(xiàn)在的知乎都是很好的問題,以及能夠從中找到夫妻、戀人,以及重回朋友的相處關(guān)系。
敖寸心對楊戩的一見傾心,結(jié)婚之后的歇斯底里,離婚之后為了楊戩奮不顧身犧牲自己,真是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形象。
更重要的是她的扮演者林湘萍還出演了《寶蓮燈》里沉香的“娃娃親”情侶丁香,雖然是同一個人,在同一個大的系列中以不同的角色出現(xiàn),基本上觀眾可以分得很清楚,完全不會串。
說回寶蓮燈IP,王母在里面動用天條這一概念,強行把天條變成了天命,其實就是規(guī)避了天命的強決定論,如果一切都是天命所為,那里面的角色人物動機和關(guān)系都會變得非常機械降神。但是圍繞天條這個概念就完全不同了,有很多種方向的哲學反思可以細細來聊。
要看神仙打架也完全沒有任何問題,各種特效法術(shù)到處亂飛,楊戩和三叉戟都還有一段故事呢。
當然由于電視劇的體量非常的豐富,可以在極其寬松的環(huán)境里,把這些人物關(guān)系一一給梳理清楚了。
電影最多最多就三個鐘頭,我不知道拍得再長之后,其他觀眾能不能接受,反正我的膀胱絕對無法忍受。
講道理,封神演義應(yīng)該出九部,如果真的是對標魔戒/星球大戰(zhàn)的話,正片出三部、后傳出三部、前傳出三部呀。
在我的理解里,前傳應(yīng)該演到姬發(fā)回到西岐為止,就是這部電影第一部的結(jié)尾。
正傳就從聞仲太師出征開始,演到聞太師兵敗絕龍嶺結(jié)束。
后傳就是絕龍嶺之后的故事,直到殷壽自焚摘星樓完。
也就是說封神電影的第一部其實應(yīng)該用三部電影的體量來重新塑造對于封神演義這個IP的描述——如果能夠像星球大戰(zhàn)那樣自然就更好。
可是問題就在這兒,因為封神演義的IP是有著非常厚重的文學記錄,而星球大戰(zhàn)則是一個獨立的版權(quán)。

我不說這個電影,講另外兩個動畫。
一個是《哪吒傳奇》,一個是《封神榜傳奇》。
你看動畫在這方面就有很大的優(yōu)勢,費用都會比拍成電影電視劇要低很多。
《哪吒傳奇》自然是以哪吒為中心來講述整個故事,把哪吒的各種點完美的串了起來,而且他的反派是石磯娘娘和申公豹。
雷震子的出場要早很多,哪吒他身邊還有一個超級可愛的好朋友,叫做小豬熊。
當然這種用可愛吉祥物作為角色的一種輔助襯托,其實是非常迪士尼的一個做法。早年《花木蘭》里,木蘭就有一個吉祥物木須龍?!丢{子王》里還有彭彭和丁滿呢。后來《怪盜joker》,joker身邊還有小八呢。
進入到封神演義的劇情,也就是后半部。視角發(fā)生了一點點偏移,以二郎神楊戩作為切入,講了他和山鬼妹妹的故事。但是里面也有愛情,在故事的倒數(shù)第2集,楊戩和山鬼還變成兩只鳥飛走了。
《封神榜傳奇》就更加離譜了,哪吒一開始就和桃花妹妹是青梅竹馬,在討伐商紂成功之后,他們都沒有要官職,兩個人手牽著手去給山區(qū)的孩子當老師了。
你說這個改編是不是在亂編?是不是你覺得過去的制作人視野還更加超前,現(xiàn)在越來越保守了?
沒有辦法呀,你看現(xiàn)在這個片拍出來稍微搞得先鋒一點,觀眾的整個思想都是非常偏保守的,就直接說了不喜歡,沒有那種可以接受多元化改變的態(tài)度了。
至于原因是什么,還能因為什么,時代的眼淚唄。

如果是我來講封神第一部的話,我大概可能也許會這么說:
首先,姬發(fā)和妲己要組CP,他們兩個應(yīng)該是一對少年青梅竹馬的情侶。
但是由于質(zhì)子規(guī)定,姬發(fā)不得不去往朝歌,妲己約好要等他歸來。殷壽與姬昌年少相識,情義深重,于是殷壽約定以姬發(fā)做自己義子,引來其他質(zhì)子不滿,埋下伏筆。
沒想到父親蘇護在無意中解開了被狐貍精的封印,被附身要做大英雄,喚醒了內(nèi)心的欲望,要成為天下的王,所以“冀州蘇護,永不朝商”。
殷壽帶領(lǐng)質(zhì)子前往冀州,質(zhì)子蘇全孝出陣勸降,因為蘇護被附身,城池飛來亂箭,殷壽挺身阻擋背上中了數(shù)箭,差點殞命,最后亂箭也射死了蘇全孝。
由此觸發(fā)“以父弒子”、“以臣反君”的悖行,天命開始轉(zhuǎn)動。昆侖山十二道人發(fā)覺,遂動用女媧補天的幾塊頑石封鎖天命。
頑石之力重新形成法力,壓制了狐貍精,被重回封印,喪失護身法力,從蘇護身上脫離。
蘇護清醒過來,發(fā)現(xiàn)自己身處冀州城上,已被攻破。
妲己在戰(zhàn)火中與姬發(fā)相遇重逢,姬發(fā)為罪臣之女辯護,希望與妲己長相守,殷壽最后慨然同意。
班師回朝途中,路過骷髏山白骨洞,此處正是頑石之一所在,鎮(zhèn)壓著狐貍精。
殷壽前往拜謁,隨意留下筆墨——真的就隨意,沒有任何覬覦女媧之心。沒想到筆墨竟然無意中亂了封印的咒語,狐貍精突破封印而出,邪祟之心也將頑石幻化人形,名為石磯。
五處頑石缺失一處,天命之輪開始重新轉(zhuǎn)動。
壁口寫著:此時如果不用一位女身獻祭自己封印頑石的入口。那么天地就會生出異象,四方都會出現(xiàn)糧食欠收,河水渾濁,孩童早夭的怪象。此時,遠在西岐的姬昌已經(jīng)通過占卜得知,但他發(fā)現(xiàn)事件有異樣,飛鴿傳書給殷壽。
妲己訣別姬發(fā)與殷壽,獻身自我封印頑石。
未曾想這竟然是狐貍精的陰謀,她故意留下這段話,就是為了尋找附身之體。此后狐貍精附身妲己,洗去相關(guān)記憶,獲得自由。
但狐貍精萬沒想到,這正是通天教主的陰謀。
他在天命動蕩之時,窺得通天叫即將全員隕落之未來,通天教主想要逆天改命,首要條件就是獲得女媧留下的頑石,并且讓頑石壓制自己在法陣內(nèi),永生不得恢復法力,才能救下眾人。
所以通天教主準備犧牲自己,換取教眾生路。而頑石其實一直都被白狐一族封印,正傳到這一世九尾白狐身上。
所以通天教主設(shè)局分離了白狐,掌握了頑石,并把石磯收于麾下。未曾想天命早已啟動,此后人間將陷入戰(zhàn)火。
石磯才是天命的人間體,她知道若是被白狐重新封印,就會重回無常混沌,所以洗腦白狐,將其變?yōu)閱渭兊膱蠖髦H稹?/p>
在她的錯誤記憶里,救她之人就是殷壽,而非蘇護,所以她要報恩,也讓殷壽成為天下的王。
于是白狐借妲己之身,當面牛頭人姬發(fā),委身殷壽。其他質(zhì)子,如崇應(yīng)彪之人更是離間二人關(guān)系。眾人都不知昨夜發(fā)生何事,此時殷壽收到姬昌來信……滿腹狐疑回到朝歌,故事重回時間線。
但是,周喆直突然從夢中驚醒,他發(fā)現(xiàn)是MOSS布的一個局,是一個三體游戲,想把他困在文王姬昌的體內(nèi)不得逃出。
是的,冥冥之中的封神榜天命其實并不存在,正是moss在最高的維度監(jiān)控著整個世界。
所謂封神榜可以吸取死人之魂魄,變得更加強大的設(shè)定,其實就是boss在通過數(shù)字生命的增加,不斷增長自己的力量。
而妲己正是被莫斯控制并長大之后的圖丫丫,而通天教主,萬萬沒想到竟然是馬兆。
周喆直為何知道此事,因為他在是姬昌的時候,得到了從殷壽傳來的飛鴿傳書,里面的信息就是真相。他能占卜未來并不是能力,而是因為他的人間體周喆直/李雪健早已年邁,從而帶來聽力受損,莫斯用“健全人”的標準控制這具軀體,百密一疏。
也就是說,正是因為受損的聽力和身軀,讓姬昌擁有了一些可以向外看見自己是周喆直的信息。
此時,故事戛然而止。
不知這樣如何?

所以我想烏爾善導演也是希望跳出封神演義原著的那個非常擰巴的結(jié)構(gòu),以新的邏輯去重新串起整個故事,只不過第一部感覺好像不太盡如人意的樣子。
這么說吧,如果第二部聞仲班師回朝和西岐各路神仙斗法,這大場面講的特別精彩的話……同時還能夠收回第1部的一些伏筆和錯漏。
我想觀眾也會愿意再給一個機會,就像雖然《大鬧天竺》那么爛,但王寶強終于靠《八角籠中》掰回一局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