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 Bheag,Si Mhor|最后一位游吟詩人和他永恒的詩
愛爾蘭這個面積不足8萬平方公里的小國,卻是歐洲人文藝術的沃土。這是個75%的國土被三葉草覆蓋的國度,風景迤邐、建筑瑰麗已經不足以描述它十分之一的美。這里有寫下《當你老了》的葉芝,還有“意識流文學之父”、意識流小說代表作《尤利西斯》的作者詹姆斯?喬伊斯,以及只有在這顆“西歐綠寶石”上才可能存在的職業(yè)——游吟詩人。
愛爾蘭,只是這三個字就已經富有詩意,就像高曉松老師在《曉松說》中對愛爾蘭隊評價:“愛爾蘭是偉大的,是燦若星河的國家。”

今天,我們跨越世紀、跨越國家去感受一場17世紀末愛爾蘭的島風。
Turlough O’Carolan(特洛?歐卡羅蘭)

伴隨著百年前的旋律,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首名曲的作者。
1670年出生的歐卡羅蘭,在18歲時不幸因天花失去視力,但不妨礙他是對愛爾蘭、凱爾特音樂貢獻巨大的藝術家。
18歲失明后,歐卡羅蘭父親的雇傭者梅爾?麥克德莫特羅的夫人成為歐卡羅蘭的豎琴老師,在苦學3年后,麥克德莫特羅夫人給了歐卡羅蘭一匹馬和一些錢,從此歐卡羅蘭開始了50年的游歷生涯,在此期間,歐卡羅蘭走遍了愛爾蘭島,并為每一位在這段旅程中給他提供幫助的人寫了一首曲子。
歐卡羅蘭一生創(chuàng)作了200多首曲子,現今保存在愛爾蘭國家博物館中的有23首,這些沒有日期與標題的作品被命名為《歐卡羅蘭作品拾遺》。
凱爾特音樂小科普
凱爾特音樂屬于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的凱爾特人,是一種古老的民族音樂。凱爾特音樂總能在眾多音樂風格中給我們眼前一亮的感覺,典型傳統的凱爾特音樂中經常能聽到愛爾蘭肘風笛、哨笛、豎琴等獨具民族特色的樂器,再加上凱爾特音樂中大量的多利安調式和混合利底亞音階調式,都讓凱爾特音樂顯得古老神秘而悠揚動聽。
凱爾特名曲《Si?Bheag,Si?Mhor》
這首曲子講述的是兩個女王相爭的故事,一個叫Si Bheag,一個叫Si Mhor。兩個女王都認為自己比對方更勝一籌,于是從最初的打嘴仗演變?yōu)閼?zhàn)爭,戰(zhàn)場就在大山和小山之間的曠野。但后來因為周邊部落對她們虎視眈眈,兩位女王終于停止了戰(zhàn)爭,一致對外。
?
歐卡羅蘭最初是用一種名為Lap Harp(膝上豎琴)的愛爾蘭樂器演奏這首名曲,Lap Harp分為有桿與無桿兩種(譯自外網,如有不準確歡迎在評論中指出),歐卡羅蘭最常用的是有桿的Lap Harp。

而指彈界很多大師都改編過它,讓《大山和小山》成為自己的故事。
01
Pierre Bensusan版本
拍號:4/4
調弦:DADGAD
Capo?2
Pierre?Bensusan?-?Si?Bhig,來自指彈吉他00:0004:28
收錄于本蘇三1993年2月14日的專輯《Musiques》中。
'

02
Ed Gerhard版本
拍號:3/4
調弦:DADGBD
Capo?3
Ed?Gerhard-Si?Bhig,?Si?Mhor來自指彈吉他00:0003:13
收錄于Ed Gerhard 1987年4月1日發(fā)行的專輯《Night Birds》中。

03
Franco Morone版本
拍號:6/4
調弦:DADGAD
Capo?2
Sheebeg?and?SheemoreFranco?Morone?-?The?First?Collection?(Stranalandia)
收錄于意大利指彈大師Franco Morne1997年5月26日的專輯《The South Wind》中。

04
岸部眞明版本
拍號:3/4
調弦:DADGAD
Capo?3
岸部眞明?-?Si?Bhig?,Si?Mhor來自指彈吉他00:0001:30
收錄于岸部眞明2004年1月1日的專輯《My Favorite》中。

05
William?Coulter版本
拍號:3/4
調弦:DADGBE
Capo?1
Sí?Bheag?Sí?MhórKim?Robertson;Kevin?Burke;Todd?Denman;Theo?Paige?-?Celtic?Crossing
William是一位美國的凱爾特風格吉他演奏家,他熱衷于探索世界各民族的傳統音樂,這首曲子收錄于1995年的專輯《Celtic Crossing》中。

本篇來自指彈中國編輯部
撰稿:包子 編輯:J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