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福之道,是人們自己意識和行為感召來的
2021-09-09 16:34 作者:bili_47024412641 | 我要投稿
南無羌佛說《世法哲言》(六十三)
禍福之道異居之,由是為或自修途,為天下之或而消益是為福道,藏自私之利而傷眾是為禍道,人者當于除私之道行其所事,幸道由然自修,故生活之途并非禍福,而為人者意識所向之業(yè)招是也。
禍與福是截然相反的,雖然它們處在不同的位置上,但是禍與福都是我們人自己去找的,天下所有的人都要在禍或福之中生活,如果你為天下的人謀利益,給他們創(chuàng)造幸福,這就是你自我所行的福道,世人將由是之道返回福報于你。那么,你若藏著自私自利的心而去傷害他人,這就是禍道,世人亦將會反報傷害于你。凡是作為一個人,在除卻自私的境界當中,行一切事情,給他人帶來利益,這自然就是一種幸福之道,或者說是自修幸福之道的一種方法。因此,禍與福并不是生活強加在人的身上的,而是人們自己意識和行為去感召來的。我們的意識和行為是為公眾而謀利益的,自然是福;我們的意識和行為自私而為己,歸根結底,肯定是禍,因為人們是敬善而反惡的。
得到榮譽應繼續(xù)謙虛學習,努力奮進
南無羌佛說《世法哲言》(六十二)
得之譽者撒手藏室是為正見,握譽而不舍皆無手把之于新,天下眾或群立如是,人類無何發(fā)展也。
一個人得到榮譽以后,應該立刻將此榮譽藏起而不執(zhí)于心,重新繼續(xù)奮斗努力,為人類繼續(xù)作出貢獻,而不能把自己所得的榮譽把握住不丟,即使把握住不丟,整天躺在功勞簿上生活,即成故步自封,不再謙虛學習,努力奮進,也就不會做出新的成績,如果天下的所有人都是如此的話,得到一點榮譽就抱著這點榮譽自滿了,什么都不做了,再也不去奮斗了,那么,整個人類社會就不可能有任何發(fā)展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