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情緒管理24節(jié)課摘要(3)
曾仕強情緒24節(jié)
第三節(jié)課:人經(jīng)常有負面情緒債務
1. 人類本是自由自在,情緒是自然而然的;如果我們按自然的話,其實跟狗沒啥區(qū)別(沒有褒貶)。
2. 人之所以有束縛,是因為教育。而不少受錯的一刀切教育,常引發(fā)我們有很多情緒債務。比如人到3歲還哭,家長就會說丟臉;小孩之后就害怕了。這是教育的束縛,這是偏見這是成見,會造成一種情緒沒有被表達的壓力。
3.? 教育給你的標準是正確的,幸運。但教育如果是扭曲的,就是不幸運,情緒負債。有的應該教,有的不應該教育。比如1+1=2要教;但花是紅色的,這不應該教;花只有紅色嗎?這就是情緒負債。
4. 成熟的人應該是自由自在,不逾矩;即我很隨便,但我不違反這個規(guī)矩;即情緒的最高境界是自由自在,自然而然。
5. 人在30歲之前學東西,30歲后應該丟東西。因為30歲之前沒有自主性,30歲后慢慢成家立業(yè)懂自己就該丟東西。
6. 情緒負債有三個來源:依賴型,控制型和競爭型。長期的偽裝和約束,導致越來越多的情緒負債。
7. 每個人都需要知道自己的性格是什么樣;由于這三種情緒負債,我們多多少少都會導致扭曲的心理障礙和人生觀。比如從小尊長不能吃雞腿,長大了會有心理補償每次都要吃雞腿,甚至因此造成情緒關系不良;其實就是一種扭曲的心理代償。現(xiàn)在最可怕的事情是把小孩給上一代父母帶;因為給孫子的兒子沒玩過,這就是補償心理。這就是好心做壞事。
8. 大部分中國人的同情心是對弱者的;但對那種有地位更高權的人會譏笑。比如有錢的人被騙/大官被騙,幸災樂禍。所以中庸之道是很有道理的。(中庸之道是指兩個對立面之間理想的中間狀態(tài))
9. 在美國的時候我會不和一類中國人溝通;比如一家中國人在一起講英文的。這大部分都是父母很辛苦來到美國英語不好,需要下一代強化和中文一切切段的情緒負債。
10. 沒有表達出來的情緒是存在的,情緒沒有辦法壓抑。我們應該讓情緒有適當?shù)氖杞狻?/p>
11. 生活的意義是要有理想,沒有理想的時候情緒沒有目標,就被人控制。當你有理想就不是控制。比如說搞宿舍衛(wèi)生,你不弄我也不弄。
12. 人要告訴自己人生這輩子要完成自己的理想就夠了。這本該就是我做的事情,有什么功勞呢?能這樣想就開始自由自在了。比如說為什么以前的人重男輕女?這就是把子女當成投資報酬?,F(xiàn)在的人逐漸意識到了生小孩是一份選擇和義務,想到至于他之后怎么樣就沒那么大壓力了;他要怎么做,是他的事;這樣想就把情緒負債扔掉了。
13. 說白了人的自由其實就是在框框里找到合理的自由。受教育后,所以人先有了框框,之后由于獨立要走出自己的路后慢慢就解除掉。解除掉后怎么辦?人生的意義要有理想。
14. 其實人生只有一個理想,就是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層次,就是這么簡單。這并沒有固定的標準,憑我的條件,提升到這里,我就很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