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院(暫名)二期工程全面沖出“正負零”
凝心聚力爭朝夕
揚帆奮起正當時
近日
由中建四局承建的
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院(暫名)二期工程
全面沖出“正負零”
正式進入地上結構施工階段
運河映照 齊塑百年精品工程
項目位于杭州市拱墅區(qū)
建設內容為博物館和運河國際文化
交流中心用房
配套地下停車庫、室外工程等
總建筑面積約17.7萬平方米
▲項目效果圖(版權歸屬 HERZOG & DE MEURON)
項目已被列入國家發(fā)改委“十四五”規(guī)劃
并被確定為浙江省和杭州市重點項目
項目以城市新地標
文化新平臺、市民新樂園為定位
建成后將打造
世界級展現(xiàn)大運河文化內涵、文旅融合的
既有“游學”又有“游樂”的體驗式博物館
文化綜合體和文旅目的地
▲項目效果圖(版權歸屬 HERZOG & DE MEURON)
逆水行舟 上下一心破除“中梗阻”
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控制是工程建設中質量控制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這座將要屹立于運河沿岸的百年工程,在地下結構施工過程中也遇到了這個“攔路虎”。山形塔樓地下室頂板(嵌固端)超厚轉換板施工難度大。地下室頂板塔樓區(qū)域周邊梁尺寸1800×2300,混凝土柱尺寸1200×1800到1500×2220不等,此外主樓L1層存在2.3米厚轉換板,如何加固確保安全、實現(xiàn)“頂天立地”是施工的難點。
▲地下室頂板厚板分布范圍
地下室承臺范圍
地下室底板范圍
為此項目團隊通過優(yōu)化混凝土配合比,降低水化熱,減少裂縫;并同步采用跳倉法施工技術,結合底板后澆帶布置,優(yōu)化施工工藝,嚴格控制相鄰底板澆筑間隔;并嚴控混凝土養(yǎng)護、做好信息化檢測,避免一部分施工初期的激烈溫差及干縮作用,消減施工期間的溫度伸縮應力,有效控制裂縫,確保施工順利開展。
▲專項施工方案的交底會議
技術加持賦能高效建造項目。運用BIM技術,對深基坑施工全過程、混凝土澆筑等進行了動畫模擬,以更直觀的動態(tài)場景展現(xiàn)給施工人員。通過視頻動畫交底,疏解地下結構施工難題。
▲地下室高支模節(jié)點模型
合力賦能 同頻共振斬新績
大干在當“夏”,奮斗有回聲。自進場以來,項目團隊及一線施工人員人員面對工期緊、任務重的建設要求,把鍛強隊伍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
作為一支平均年齡30歲的年輕團隊,管理團隊中黨員占比25%。項目黨支部成立以來,始終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項目高質量建設,做到項目建設關鍵崗位有黨員、困難面前有黨員、突擊攻關有黨員,以 “紅色引擎”推動重大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讓黨旗高高飄揚在建設工地。
雷鋒月期間,項目多名青年積極聯(lián)動屬地街道,開展“共建美好社區(qū)清潔活動”;端午節(jié)前夕參與屬地睦鄰包粽子活動;并積極籌辦青少年暑期美育研學活動,為項目部的“小候鳥”和家長們提供了溫馨有愛的情感交流空間。開展各色志愿服務場次20余次,累計服務參建人員及周邊群眾5000余人,用實際行動踐行了“黨旗所指,即是心之所向”。
(中建四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