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化學(合成為主)方向碩博如何“自救”
據(jù)我所知,國內(nèi)不少藥化組,其實就是有機合成為主,合成出來的目標化合物活性測試窮則找合作,富則找外包,而做合成的大部分碩士以及一部分博士,主要精力和心思都放在打通合成路線上,至于目標化合物為什么“長這個樣子”,一知半解,至于化合物活性測試方案更是基本不關(guān)注。這導致后續(xù)一系列問題,第一,碩博能否順利發(fā)出paper畢業(yè)與合成路線能否盡快打通密切相關(guān),很多碩士合成半路出家,卡在某一步一卡就是個把月,心理壓力激增。第二,合成上下游平時基本不接觸,即使順利畢業(yè),想找到有競爭力的職位難如登天。第三,導師push你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合成上,甚至論文都不用你自己寫,你只需要把你的合成做好,其實此時你的角色就是一個每個月拿著幾百塊工資,非常廉價的搬磚工,你會發(fā)現(xiàn)你碩博讀完,合成技能遠不如早已經(jīng)到藥名康龍身經(jīng)百煉的同屆本科同學,你的未來又在哪里? 想解決上述問題,我認為核心問題是要向藥物合成的上下游探索,至少探索一個方向。例如,上游你要知道這個化合物是怎么設(shè)計出來的?下游你要掌握化合物活性測試的一系列技能。 基于此,其實很早之前就想開一個專欄,能幫助此類碩博向上游探索藥物是如何設(shè)計出來的,這很難,私以為這要比打通一條合成路線要難得多的多。這是藥物化學碩博應該掌握的核心技能。 問題來了,如何自學?本專欄預期設(shè)想,首先從讀文獻開始,專注于藥化幾本主流期刊,重點解析化合物設(shè)計部分。有更好的意見歡迎大家后臺給我留言,我會一一讀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