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與自由不能兩全】
(平等與自由實為衝突)
(出自王世宗教授《必然之惡——文明觀點下的政治問題》一書,第九章〈政治理念的取向及其實踐〉,頁253-256。)
求生是人的本能,故文明初始的任務是建立安全的社會,此種集體安全的需求造成一般人民地位平等而貴族高高在上的社會結(jié)構(gòu)——亦即統(tǒng)治者以公共安全為由限制個人自由 ——待生活穩(wěn)定之後生命意義的問題浮現(xiàn),此時自由的爭取成為要務,因為人無自由則無須負責而不能負責則生命不得發(fā)揮,可見自由相較於安全或平等是高層次的價值 (愈覺人為萬物之靈則愈知自由之可貴與難得 ),然而它們皆是人生的手段而非目的,徒有自在的條件並不能成事 。
政治鬥爭常為自由,自由不意謂平等而暗示特權(quán),因為人有惡性而世界資源有限,故完全的自由若非不可能即是有害他人權(quán)益,以平等為號召的革命須剝奪既得利益者的權(quán)力乃得成功,這表示平等與自由難以共存,而政治既是權(quán)力競爭,則平等只是虛假的口號 。
在人間自由與平等有其無法斷絕的關(guān)連,蓋若有人不得自由則他人不可能不受此影響而保有完全的自由(正如富人因窮人的存在而不能享樂無忌) ,此即所有人不是盡皆自由便是盡皆不自由(Freedom is indivisible: it is for all or none.),可知對人而言——尤其是對大眾同情者而言——不平等即不自由(反之亦然) ,但凡人所求既非真正的平等亦非真正的自由(而是相對於他人的優(yōu)勢),所以自由與平等不僅不是相符一致反而成為互斥對抗 。
自由蘊含責任與權(quán)力,這是菁英的屬性,平等有益於安全,此為凡夫所求,故政治上的右派(保守主義者與自由主義者)是講求自由的上層階級,而左派(社會主義者)的支持者則是重視安全的下層大眾,古代「天高皇帝遠」的威權(quán)社會乃較現(xiàn)代無事不管的法治社會更多自由的餘地(民主制度其實是為保障安全而非追求自由而成立 ),而當少數(shù)人(菁英)的安全受多數(shù)人(大眾)尊重時社會便堪稱自由 ,然現(xiàn)代民本論者卻號稱「從各憑本領(lǐng)到各取所需」(From each according to his abilities, to each according to his needs. )的轉(zhuǎn)變是文明的進化,而無視於善惡報應的正義要求乃不容許犧牲賢者以成全眾望(「能者多勞」是有能者的義務但不是無能者的理由) 。
自由與安全無法兩全(例如驅(qū)車愈快則愈危險)——自由與安全的「中庸之道」其實偏向安全(尋求中道是為保險起見) ——政治的改革無論如何不能達到皆大歡喜的圓滿結(jié)局,而且自由、平等、安全皆非終極價值,這又顯示政治缺乏目的性,二者合觀可見政治只是文明發(fā)展的過程或憑藉,即使是太平盛世也非文明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