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古跡 | 董其昌 《仿古山水圖冊》 第二開 “仿唐盧鴻草堂筆”



是冊為董其昌于明(天啟元年,1621年)游武林(今杭州)時作,時年67歲。分別仿楊昇、盧鴻、惠崇、米芾、李公麟、吳鎮(zhèn)、倪瓚、王蒙諸家各一冊。每冊均有對題,綜述其所師名跡、畫法、流傳及心得。
第二開? "仿唐盧鴻草堂筆"


自題:
“?鴻乙①草堂,明皇嘗令人就圖之。鴻乙畫入神品,與右丞伯仲?!夺陨绞尽犯饔谐~。至宋時,李伯時②作圖令諸名公書其詩,人各一景。秦少游、僧參寥、米元章皆與焉。余見之項氏者③亦十體,不顯名姓。謝時臣④亦臨一本,第得其位置耳。唐人用墨高簡,意到而筆不到,所以妙絕。”
釋文:
①?“鴻乙”,盧鴻。《宣和畫譜》記盧浩然“山林之士也,隱嵩山”,“畫《草堂圖》,世傳以比王維《輞川》”,“頗喜寫山水平遠之趣”。
②?李公麟作圖,讓諸名公題寫詩文,人各一景,秦觀,僧參寥,米芾等皆有參與。此作品失傳,后世摹本可見圖(一)、圖(二)、圖(三)。分別為故宮博物院、大阪市立美術(shù)館、臺北故宮博物院各藏一卷。
③項氏者,應是項元汴家族。此卷現(xiàn)為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如圖(三)。
④?謝時臣,1524年所作草堂十景,今沈陽博物館藏。如圖(四至十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轉(zhuǎn)動屏幕閱覽~



故宮卷(圖一)絹本,筆墨相較從容、肯定,字法樸素。卷尾題“祥符乙夘翰林待詔”。缺損處疑似“燕文貴”字樣。





大阪卷(圖二)紙本,十景自成一段,于每幅右上方題寫景名,隔水處無題文。布景與故宮卷(圖一)基本接近,應是同出一源。






圖片唐 盧鴻(傳) 《草堂十志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臺博卷(圖三)紙本,卷中樹木、建筑力求形質(zhì)古樸,筆墨則略顯僵化、緊張。全幅短筆勾斫,并作局部烘染。題文與景致貼近。


三卷中,臺博卷與故宮卷中間隔水處均有題文。只不過兩卷中圖與文的前后順序不同。第一幅“草堂”與最后一幅”金碧潭”順序一致,其它順序都不相同。臺博卷與故宮卷中,題文中間一曰“詞曰”,—曰“歌曰”。兩卷似有間接關(guān)聯(lián)。


大阪卷與故宮卷,前三幅與后兩幅位置相同,中間五幅順序不一。且布景一致,應屬同源。


謝時臣,十景圖,位置與臺北卷十分接近,應屬同宗。










宋元以降,以“嵩山草堂圖”為母題的書、畫、詩詞作品記錄許多,如宋代李公麟、蘇軾、蘇轍,元代趙孟頫、王蒙、黃公望,明代文徵明、唐寅、董其昌、項圣謨,清代王翚、王原祁、楊晉、張若靄、翟大坤、方士庶、秦祖永及近代金城、吳湖帆、陸恢、朱梅村等。如王原祁《盧鴻草堂十志圖》。










本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公眾號后臺。
文中使用高清圖片,請耐心加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