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文物精賞
夏朝(約公元前2070年-約公元前1600年),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一般認(rèn)為夏朝共傳14代、17后(夏統(tǒng)治者在位稱“后”,去世后稱“帝”),建立者為大禹,亦又說是啟,定都陽城(今河南鄭州登封)。 根據(jù)史書記載,禹本來傳位于益,但益卻讓位給禹的兒子啟,這段歷史被看作是中國歷史上“家天下”的開始。從夏朝的建立開始。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與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緣上有宗法關(guān)系,政治上有分封關(guān)系,經(jīng)濟(jì)上有貢賦關(guān)系,大致構(gòu)成夏王朝的核心領(lǐng)土范圍。 夏時(shí)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數(shù)量的青銅和玉制的禮器,年代約在新石器時(shí)代晚期、青銅時(shí)代初期。 夏朝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處,南達(dá)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這個區(qū)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師、登封、新密、禹州一帶。
二里頭建筑復(fù)原 陶器:夏代陶器以泥質(zhì)灰陶、夾砂陶較多,黑陶(包括黑衣灰陶)和棕陶次之,紅陶已極少見。還有少量白陶器。主要器形有:作炊器的鼎、罐、甑,作飲器的觚,作食器的豆、簋、缽、三足盤,作盛器用的盆、甕、缸,等等。紋飾主要是籃紋、方格紋、繩紋,還有一些素面磨光或在磨光陶器表面拍印的回紋、葉麥紋、渦漩紋、云雷紋、圓圈紋等。夏代陶器盛行在器表加飾數(shù)周附加堆紋、劃紋、弦紋。陶器造型方面的特征是:折沿平底、三底足、圈足為主,圜底器少量出現(xiàn)
方格紋黑陶罐
壓?;ò昙y黑陶罐
灰陶繩紋鬲
繩紋灰陶罐
繩紋出戟三足鼎
繩紋灰陶鼎
灰陶盉
陶制管流爵
白陶盉
白陶人字紋鬶
三足黑陶盤
磨光黑陶觚
黑陶鏤空高柄豆
黑陶盉
陶盉
夾砂褐陶鼎
刻符陶片
繩紋陶罐
陶罐
夾砂陶罐
彩繪陶罐1
彩繪陶罐2
彩繪陶罐3
鴨形陶壺
灰陶甕
獸面紋陶片
龍紋范
象鼻陶盉
豬首形陶器蓋
灰陶杯
灰陶觚
灰陶甕
繩紋陶鼎
高鈕陶蓋
弦紋陶盉
陶鬶形器
陶盉
陶鬲
陶罐
彩陶罐
陶罐
陶鼎
陶片
陶罐
陶尊
陶罐
陶卷形器
雙耳陶罐/ 青銅器 主要有乳釘紋,方格紋,代表作是大禹鑄的九鼎,后來,鼎成為了天子的象征
九鼎
禹貢九州圖
乳釘紋青銅爵
方格紋鼎
單翼鈴
青銅爵
乳釘紋青銅斝
青銅盉
銅刀
銅針
銅鏡
庤幣 玉石器
嵌綠松石獸面銅牌飾
嵌綠松石饕餮紋面銅牌飾
綠松石龍形器
夏朝文字玉璧
玉璋
玉鉞
玉戈
玉圭
玉質(zhì)蟬印 骨質(zhì)
卜骨
卜骨
卜骨
骨猴 印章
杼王印 好了,這就是本期話題,下期是殷商文物精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