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2022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重走先輩革命之路 傳承紅色基因精神

2022-08-28 19:08 作者:Nicolette86132  | 我要投稿

組員:韓蓓蓓

實踐總結:

響應學校號召,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之目的而展開社會實踐活動。在傳承紅色基因,踐行初心使命的項目主題背景下,選擇參觀新四軍紀念館。

通過參觀新四軍紀念館,了解當時紅軍的建立重組過程和那段硝煙彌漫卻又無比壯烈的歷史征程,學習他們不畏艱辛的精神與力量。借助紀念館里豐富的圖文資料,去更好地在腦海中重構那段歷史。

在當今的和平卻又充滿危機與挑戰(zhàn)的時代里,我們仍需保持居安思危與艱苦奮斗的精神,通過了解新四軍的發(fā)展與歷史,能夠讓我們更好地銘記歷史、認知歷史、反思歷史,明了自己對于自身、國家、社會所應肩負的責任。在了解了過去那一段慘烈悲壯的歷史基礎上,明了我們該如何做才能守護住先輩們付出巨大代價才換來的和平與安寧。

新四軍紀念館,坐落在江蘇省鹽城市建軍東路159號,是全面地、系統地反映新四軍抗戰(zhàn)征程的綜合性紀念館。

新四軍紀念館全館由主館區(qū)、重建軍部紀念塔和重建軍部舊址(泰山廟)三個部分組成,占地120余畝,建筑面積13000多平方米,展覽面積9000多平方米。截至2020年,新四軍紀念館館藏新四軍抗戰(zhàn)文物、史料、藏品、書畫作品等10000余件。

新四軍紀念館主館區(qū)主體建筑是一座現代化的地標性建筑,外形呈“四”字形設計與新四軍的“四”相意會。圖案醒目的“N4A”臂章鑲嵌在主建筑正門上方,十分鮮明地凸顯新四軍的文化特征。

“N4A”東、西兩側分別建有兩面旗形花崗石陰雕畫,藝術地再現了“兩軍會師”和“重建軍部”的歷史場景。拾級而上,展廳門楣上懸掛著李先念題寫的“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重建軍部紀念館”金字匾額。在近5000平方米的展覽大廳內,運用聲光電等現代化展示手段,再現了新四軍八年抗戰(zhàn)、十年征程的烽火歲月。新四軍人物館是主展館陳展內容的拓展和延伸,在近3000平方米的展廳中,展示了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近900位新四軍杰出代表的閃光經歷。人物館開創(chuàng)了新四軍英雄群像展覽的先河,也成為紅二代和廣大游客追尋先輩先賢足跡的勝地。該館分為《治國精英》《將帥風采》 《群星璀璨》《英烈千秋》四個陳展部分。

《江淮日報》是當年中原局機關機關報,由劉少奇倡導并在鹽城創(chuàng)辦誕生,當時化名胡服的劉少奇題寫了該報的報名并兼任報社社長。民國三十年(1941年)皖南事變發(fā)生后,為了堅持抗戰(zhàn),中共中央決定在鹽城重建軍部,由陳毅代軍長。民國三十年(1941年)1月 24日的這張《江淮日報》便刊登了代軍長陳毅的就職通電,背面還有著名畫家魯莽所作的陳代軍長的頭像。由于年代久遠,這張報紙已經泛黃,但令人不解的是,報紙的邊緣還有明顯的被燒焦的痕跡。

新四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支鐵軍,由南方8省14個地區(qū)的紅軍游擊隊組建而成。自誕生之日起,新四軍始終堅定不移地高舉黨的旗幟,英勇投身為中國人民求解放、求幸福,為中華民族謀獨立、謀復興的歷史洪流。

在人民群眾的支持下,新四軍背負著民族的希望,歷經硝煙戰(zhàn)火,一路披荊斬棘,挺進大江南北,馳騁淮河兩岸,開辟華中敵后戰(zhàn)場,創(chuàng)建抗日民主根據地,沉重打擊侵華日軍,為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不朽功勛!

新四軍的歷史輝煌,是鮮血生命鑄就的,永遠值得我們銘記。新四軍的歷史經驗,是艱辛探索得來的,永遠需要我們弘揚。新四軍的歷史發(fā)展,是忠誠擔當推動的,永遠激勵我們向前。

組員:喻森

實踐總結:

我們實踐團隊的主題是“重走先輩革命之路,傳承紅色基因精神”。主要是團隊中的每個人去參觀各個紀念館,去感受革命先輩的革命之路。在這個和平幸福的年代,我們應該知道革命先輩的革命之路的艱辛,去感受革命先輩們的革命精神。而我想要去感受的就是全人類的悲劇——南京大屠殺。

1874年時,我們中國開始被入侵,無能的清政府只能一次次的割地賠款,簽訂了一個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我們必須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在1937年,日本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長達六周的血腥屠殺,大街小巷血流成河,南京變成人間煉獄,我們不會忘記這段屈辱的歷史?!巴浲罋?,就是第二次屠殺”。

參觀完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突然心疼的說不出話來。一堆堆的尸體,一張張絕望的臉。 瘋狂的日本人以勝利者的姿態(tài)站在我們無數充滿苦難的同胞面前,沒有憐憫,沒有惻隱,瘋狂的展露著他們泯滅的人性。強奸婦女,虐殺兒童,那么多無法反抗的人們站在他們面前就這樣被殺害。試想若是我們侵略日本,試想是我們殘忍的殺害他們國家的婦孺,他們又做何感想?還會否認這段傷害千千萬萬人心的歷史嗎?我們要的不是打回去,我們不要做跟他們一樣喪失人性的人,只是承認這段歷史承認他們犯下的錯誤為什么都不能呢?

那么多妻離子散的家庭,時時刻刻生活在恐懼里,看不到明天的出路,不知道自己下一秒是否還活在這世上。我的憤怒,我的心疼,都不知道該怎么表達了。那么多悲慘的案例就這樣在我眼前揮之不去的晃悠著。如果,如果這個世上真的存在良知,那么,請讓那些在南京大屠殺中喪失人性的人找回一點點良知,懺悔而歉疚,承認自己犯下的過錯。

我深切地緬懷南京大屠殺的無辜死難者,深切緬懷所有慘遭侵略者屠戮的同胞,深切緬懷為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獻出寶貴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

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近代中國從苦難中走來,山河喋血,生靈涂炭。1937年,侵華日軍野蠻侵占南京,制造了慘絕人寰、滅絕人性的大屠殺。昭昭前事,惕惕后人。這個草木含悲、山河垂淚的日子,不僅記錄著侵略者罪惡滔天的反人類罪行,也提醒著每一個后來的中國人:“吾輩當自強,方使國不受他人之侮。”以國家之名祭奠死難者,正是要守護不能忘卻的歷史記憶,進一步明確我們此刻的責任與使命。

“落后就要挨打”。從甲午慘敗到南京之殤,從慰安婦制度到細菌戰(zhàn)試驗,慘痛的歷史告訴我們,沒有一個強盛的國家,黎民大眾只能遭殃。我們更要銘記的是,始終保持不屈的精神和氣節(jié)。面對極其野蠻、極其殘暴的侵略者,我們的先輩從來沒有屈服。腥風血雨中,他們前仆后繼;強敵環(huán)伺時,他們血戰(zhàn)到底。從更大的歷史脈絡看,這種不畏強暴、敢于斗爭的英雄氣概,也始終貫穿于中華民族的漫漫歷史,是全民族的共同記憶,是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力量所在。

今天的中國早已換了人間。站在世界舞臺的中央,我們已有足夠的力量捍衛(wèi)自身核心利益。但對中國而言,前進征程上依然充滿風險挑戰(zhàn),各種各樣的打壓圍堵、誹謗抹黑一刻也不會停止。但那些咄咄逼人的霸蠻者大概忘記了,中國人是有原則、有骨氣的。當年,中國一窮二白之時,我們都敢于反對強權,從未在外來壓力下彎過腰、低過頭,現在中國發(fā)展強大了,難道還指望我們做沉默的羔羊,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fā)展利益的苦果?

歷史記憶需要時常擦亮,民族精神需要時常檢視。借由這次社會實踐讓我們銘記血痕斑斑的國殤民難,傳承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錘煉錚錚而立的民族氣節(jié)。

花開花落,光陰流轉,生活在和平時代的我們可能不需要真正地去重走先輩的革命之路,也不用在紛紛的戰(zhàn)火中沖鋒陷陣。牢記歷史,勿忘國恥,不需要有多么偉大的誓言,不需要太多的豪情壯志,我們只需要帶著這段歷史,去追逐我們心中的夢想!為了更美好的明天,為了更優(yōu)秀的自己而不懈地努力。信念的桅桿已經樹起,希望的風帆高高飄揚,讓我們大家一起向著理想的霞光啟航吧!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組員:尹宗航

活動總結:

今年暑假我參加了學校里團隊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團隊的主題是“重走先輩革命路,傳承紅色基因精神”,為此我們前去參觀了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去感受革命先輩們在慘烈的革命之路上的遭遇。

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在這之后便發(fā)生了即使是放在整個人類文明的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無數平民慘遭殺戮與凌辱,無數房屋、機關、學校、倉庫被搶劫一空。三十萬人啊,三十萬!這么多的生命就那么輕易的在日軍的武器下流逝,不曾在他們眼中留下一絲的悔恨。

進門之前是一個狹長的廣場,廣場上有一系列的雕像,這些雕像以各異的姿態(tài)述說著當年的慘狀: 喪夫失子,仰天悲嘆的母親;驚慌失措,四散奔逃的孩子;體無完膚,痛苦萬狀的老人……只是雕像就讓人萬分揪心了,那在現場的人們又是一番何等殘酷的煉獄之景啊!

整個場館內最引人注目的就屬那塊巨大的石碑了。 只有真正站在那座密密麻麻的刻有遇難同胞名字的一塊高六米長十米的石碑前,我才切實的感受到了這個龐大數字背后的意義。正如《遠東國際法庭判決書》中寫道:“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縱的野蠻人似的來污辱這個城市。”日軍到處游蕩,實行“燒光、殺光、搶光”三光政策,于是,劫后的南京,滿目荒涼,被害者的尸體隨處可見?!敖吜魉M為之赤, 城內外所有河渠、溝壑無不填滿尸體”,繁華的六朝古都,轉眼變成了血腥的人間地獄! 我還目睹了萬人坑。一具具白色的骷髏堆在那片廢墟上,陰風颼颼,耳邊似乎響起一種異樣的聲音,仿佛那些遇難者的靈魂在向人們哭訴自己的冤屈。走進遇難同胞遺骨陳列室,隔著玻璃可以清晰地看見里面的累累白骨密密麻麻地堆放在一起,看得見上面刺刀留下的痕跡,看得見子彈穿過的孔洞。一壟黃土吸盡了鮮血,化去了骨肉衣衫,只留下慘白的骸骨證明洗刷不去的冤屈。接下來的展區(qū),是日軍占領南京后展開的屠城行為,一幅幅血淋淋的圖片真實地再現了當年侵華日軍的獸性,殺人、強奸、放火、搶劫,無惡不作。接著走下去,另一個展區(qū)講述的是當年南京安全區(qū)建立及存在的經過。 1937年11月22日,日軍攻破南京防線前夕,留駐南京的外國人成立了名為“南京安全區(qū)國際委員會”的私人機構。安全區(qū)又稱難民區(qū),位于南京市北部,占地約3.86平方公里,四面以馬路為界:東面以中山路為界,從新街口至山西路(南京)交叉路口;北面從山西路交叉路口向西至西康路,界內分設25處難民收容所,最多時共收容難民近 25萬人。希望我們的子孫后代記下這些名字:約翰·拉貝、魏特琳、約翰·馬吉、斯邁思、芒羅·福爾、希爾茲、漢森、舒爾茲、麥凱、皮克林、史波林、貝茲、莫爾斯、利恩、特里默、里格斯、費齊、洛威、克勒格爾、特維內姆、威爾遜、貝茨以及其他沒有留下姓名但在南京大屠殺中無私幫助過中國人的外國友人。如今,他們的名字連同他們所創(chuàng)建的南京安全區(qū)國際委員會事跡,都被鐫刻在紀念館里,將永遠得到中華民族的紀念。接下來的展區(qū),是日本戰(zhàn)敗投降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及南京審判戰(zhàn)犯軍事法庭對日本戰(zhàn)犯的宣判。“我不是復仇主義者,我無意于把日本軍國主義欠下我們的血債寫在日本人民的賬上。但是,我相信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招致未來的災禍?!痹h東國際軍事法庭法官梅汝璈的這句話被鐫刻在紀念館的墻壁上。

從紀念館走出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沒法想象一個平民百姓對死亡的恐懼之情;無法想象在他們面前比“死”更恐怖的日本人。更無法想象抗日軍人的英勇無畏;無法想象他們面對兇殘的敵人時的睿智。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的不可思議!但是它確確實實發(fā)生了,發(fā)生在了中國,發(fā)生在了南京-----一個著名的古都!但在那個時候古都變成了廢墟。我眺目遠望,六朝金粉的古都,雖然已是高樓林立、車水馬龍,但我感覺空氣中仿佛充滿了血腥味,我又記起紀念碑文上的話:“其時閽國弱,無力御辱?!?我不斷地提醒自己: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用血汗和生命換來的,他們拋頭顱灑熱血,他們把幸福留給了我們,而他們卻永遠地離開了人世間。1986 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美國猶太裔作家伊利·威塞爾警告人們:“忘記屠殺,就是第二次屠殺?!蔽覀円肋h記住這段歷史,記住傷痛,記住屈辱,記住使命。落后就要挨打,愚昧就要挨打。真心希望我們每個人能真正的以史為鑒,牢記歷史,勿忘國恥,逝者安息,生者奮發(fā),傳承先輩們的紅色基因精神,為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

組員:趙毅彬

實踐總結:

記得小時候有一首歌加做《我愛北京天安門》,真是百聞不如一見。我久久地佇立在前。朱紅的宮墻、金碧輝煌的大殿、橫跨綠水的玉橋、潔白的華表、威嚴的石獅子、飄揚的紅旗、雀躍的噴泉在搖擺,襯托著湛藍天空上的朵朵白云,構成了一幅絕美的畫卷。

天安門,坐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市的中心、故宮的南端,城樓的正中門洞上懸掛著巨大的毛主席畫像,兩邊分別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和“全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的大幅標語。它和天安門廣場以及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中國國家博物館隔長安街相望。

因為已是正午,且下著小雨,原本在天安門周圍待命的儀仗隊換上了清一色的灰黑色便服,舉著傘屹立在天安門城樓前的拱橋邊,那嚴肅的神情表示這這里是神圣不容侵犯的圣地。順著城門進去,長長的拱門猶如歷史長廊,連接古今。

1949年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在首都北京隆重舉行,史稱“開國大典”。下午3時許,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軍樂團高奏《義勇軍進行曲》,廣場中央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毛澤東宣讀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之后,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人民解放軍受閱部隊以勝利之師的步伐通過天安門,新組建的人民空軍飛行編隊矯健地飛越首都上空。傍晩,群眾游行開始,工人、農民、學生、市民隊伍高舉紅旗,縱情歡呼人民共和國的誕生。歷史猶如發(fā)生在昨日,開國大典的事件之大,場面之大,熱情之大,意義之大,讓人不由得產生喜悅感和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紅墻黃瓦,花團錦簇,雄偉壯觀的天安門是中國人民心中的驕傲,每天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中外游客??晌覀冎?,新中國成立前中國人民經歷了種種磨難。從鴉片戰(zhàn)爭到辛亥革命(1840—1911),即清王朝在其統治的最后幾十年中試圖挽救其衰亡命運而從事的現代化努力,大體經歷了三個基本階段,即洋務運動、百日維新和清末“新政”,屬封建主義現代化類型;從辛亥革命到新中國誕生(1912—1949),1911年的辛亥革命標志著中國的現代化發(fā)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即民國時期資本主義模式的現代化發(fā)展階段。辛亥革命終結了封建帝制,在中國第一次建立了資產階級性質的共和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邁出了中國的政治從獨裁向民主轉化的重要一步,開創(chuàng)了中國政治現代化的先河。但資本主義模式的現代化卻因軍閥混戰(zhàn)與政治紛爭等原因而倍遭摧殘,而日本帝國主義的入侵又打斷了國民黨主持的資本主義現代化模式的推進。抗日戰(zhàn)爭結束后,代表中國兩種不同命運的國共兩黨經歷了四年的國內戰(zhàn)爭較量,因國民黨政府本身的腐敗與無能敗退臺灣,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了新中國而結束。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是中國近代的主要矛盾,通過斗爭,將民族矛盾化為民族獨立,將階級矛盾化為人民當家做主。

繼續(xù)我的社會實踐之旅,會發(fā)現觀賞天安門的人很多,其中有中國人也有外國人,有老人也有小孩,他們一個個面帶笑容,完全是幸福的表情,但幸福是過去先輩們的艱苦的革命歲月換來的,我們應該銘記。

1931年9月18日日本駐中國東北地區(qū)的關東軍突然襲擊沈陽,以武力侵占東北。九·一八事變是由日本蓄意制造并發(fā)動的侵華戰(zhàn)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企圖以武力征服中國的開端,是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起點,標志著中國局部抗戰(zhàn)的開始,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東方戰(zhàn)場的序幕。九一八事變后,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zhàn)也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起點。

1937年7月7日夜,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徑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并詭稱有一名日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今盧溝橋鎮(zhèn))搜查,被中國駐軍嚴詞拒絕,日軍隨即向宛平城和盧溝橋發(fā)動進攻。中國駐軍第29軍37師219團奮起還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

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的日本投降的簽字儀式,在停泊在東京灣的密蘇里號主甲板上舉行。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陸軍參謀長梅津美治郎代表日軍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1945年9月9日上午,中國戰(zhàn)區(qū)受降儀式在中國南京中央軍校大禮堂舉行。10月25日,中國國民政府在臺灣舉行受降儀式,這成為抗日戰(zhàn)爭取得完全勝利的重要標志。

解放戰(zhàn)爭,亦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是1946年6月至1950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zhàn)爭。是一場事關中國前途命運的決戰(zhàn)。革命先輩們燃燒生命,艱苦奮斗。《七律·長征》由此誕生了,這首詩寫于1935年10月,當時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仡欓L征一年來所戰(zhàn)勝的無數艱難險阻,他滿懷喜悅的戰(zhàn)斗豪情。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雖然沒有見過歷史,但天安門見證過了。我再一次癡癡望著天安門,通過它回憶歷史,帶著緬懷與自豪之感,致敬歷史,致敬先輩們。同時,也希望自己受到熏陶,將這份精神傳承下去。

沒有革命先輩就沒有今天的和平生活,在來之不易的今天,我們重“走”先輩革命之路,傳承紅色基因精神。我深知我們肩上的擔子很重,任重而道遠!因此現在學校階段必須充分學好相關理論知識,充分武裝自己的頭腦,把握好社會實踐和學校實習的機會,多積累經驗,勇于革命,讓我們國家更加繁榮昌盛,人民都能過上健康幸福的生活。

組員:周廣帥

實踐總結:

為深化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學習宣傳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鼓勵廣大青年結合各地紅色資源和國防軍工文化資源,開展重走紅色足跡、追溯紅色記憶、訪談紅色人物、挖掘紅色故事、體悟紅色文化等多元化活動,深刻領悟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持之以恒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長效化,引導青年學生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增信,我們實踐團隊在嚴格遵守疫情防控規(guī)則的前提下進行了以“重走先輩革命之路,傳承紅色基因精神”為主題的社會實踐,形式為分組實踐,于是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前往溧陽市西山烈士陵園參觀學習,通過對歷史的回顧、陵園的觀瞻,我接受了一次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和深刻的人生洗禮。

溧陽市西山烈士陵園修建于1981年,位于風景秀麗的溧陽市溧城鎮(zhèn)西郊笠帽麓,依山臨水,四季常青,作為溧陽本地的大學生,參觀溧陽市西山烈士陵園,傳承紅色基因精神很有必要。提前查閱資料了解到園區(qū)主要由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館、憑吊廣場、烈士墓區(qū)四大部分組成,革命烈士紀念館于2004年建成,建筑面積840平方米,館內收藏各類烈士紀念圖片、實物165件。2022年6月30號下午,懷著激動的心情進入陵園,革命烈士紀念碑首先映入眼簾,紀念碑正面鐫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金色大字,革命烈士紀念碑于2010年重建,高21米,基座寬9米,碑體由花崗巖貼面,碑座由漢白玉徹成,莊嚴肅穆。向前走,功勛墻和英烈墻上整整齊齊的篆刻著一排排烈士名字,功勛墻上獲一等功的張錫林,狄國平,董平等軍人,獲二等功的李侯彬,李龍富,吳永根等軍人以及部分因公犧牲軍人和病故軍人,英烈墻犧牲戰(zhàn)士的姓名密密麻麻,他們皆為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立下汗馬功勞,甚至犧牲生命,烈士精神,萬古長存!

烈士墓區(qū)由四組組成。第一組為在塘馬戰(zhàn)役中犧牲的羅忠毅、政委廖海濤墓。1941年11月28日拂曉,日軍南浦旅團步、椅、炮兵2000余人、偽軍800余人東北、西北、西南三路襲擊我新四軍塘馬根據地,新四軍師參謀長兼十六旅旅長羅忠毅、政委廖海濤及270多位新四軍指戰(zhàn)員血灑塘馬,壯烈犧牲。溧陽人民為了紀念和弘揚先烈的革命精神,于1981年將將羅、廖將軍墓遷移在西山烈士陵園內,二位烈士的墓志銘讓我回顧了他們終于黨和人民事業(yè)的一生,為奪取抗戰(zhàn)勝利立下不朽功績。第二組為抗日戰(zhàn)爭中犧牲的10位新四軍知名將士和40多位新四軍無名烈士合葬墓。第三組為解放戰(zhàn)爭時期新四軍北撤中犧牲的“中安輪”54位溧陽籍革命烈士紀念碑,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不久,新四軍北撤的一艘“中安”號輪船夜渡長江,不幸沉船,800多名官兵遇難,造成了至今仍令人震撼的慘劇,“中安輪”遇難革命烈士,是我黨我軍的重大損失,他們生前為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立下汗馬功勞,譜寫了光輝篇章,緬懷先烈,;第四組為新中國成立后,為保衛(wèi)國家領土主權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而英勇獻身的革命烈士墓群。墓區(qū)鋪設紅色花崗巖地面,黑色花崗巖墓碑,涂金碑文,漢白玉欄桿,整體呈現得格外高貴、莊重、肅穆大方,在這里,我們面對的是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寫就的共和國的昨天。

安息在這里的烈士有1941年在塘馬戰(zhàn)斗中犧牲的羅忠毅、廖海濤兩位將軍,有抗日戰(zhàn)爭時期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犧牲的15位營區(qū)級以上 干部,和5位新時期犧牲的烈士,有1945年為解放溧陽城而犧牲的40多位新四軍指戰(zhàn)員,此外,鐘期光上將和夫人也長眠于此,這里是他們戰(zhàn)斗過的地方。西山樹豐碑,松竹低頭拜,群鳥奏壯歌。人們來瞻仰,英雄的業(yè)績,永載史冊,烈士的精神與日月同輝,永照人間

下午的紅色之旅結束,帶給我的震撼卻是巨大的,經過參觀,不僅讓我學習了革命戰(zhàn)爭的歷史,接受了靈魂的洗禮,更重要的是,讓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們今天的生活是用先輩的鮮血換來的這句話的分量,深刻體會到無私奉獻的意識。作為新世紀的一名大學生,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學習和發(fā)揚革命精神必將對我們的人生產生巨大幫助,應該牢記黨的教導,時時處處以一名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在個人素養(yǎng)、業(yè)務水平、與人相處等方面不斷進步,特別是應該具有勤勞上進、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以飽滿的情緒和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迎接生活與工作中的每次挑戰(zhàn),扮演好自己的社會角色,發(fā)揚先輩精神,成為一名對社會用貢獻的有用青年。

組員:易博天

實踐總結:

響應黨的號召,遵從校方指示,我?guī)ьI團隊展開了以“重走先輩革命之路,傳承紅色基因精神”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受疫情影響,我們小組決定以分組實踐為具體實踐方式,于是我獨自去到了西安事變紀念館進行觀摩學習,在自己的家鄉(xiāng)體會革命前輩的紅色精神。

參觀紀念館的那天細雨霏霏;別致的洋樓,低矮的磚房,仿佛仍是八十六年前的舊樣。八十六年前,正是在這灰矮的小樓中,策劃和指揮著一場震驚中外的革命。懷揣著對抗日先烈的景仰,我徐徐走進側旁的磚屋。屋內,靜靜陳列著事變前后的歷史文獻和相關文物,墻上掛有對相關歷史背景的補充說明,文字與文物相結合,一同將整個事變的前因后果娓娓道來……

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是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一場內部政變行動。1936年12月12日,時任西北剿匪副總司令的東北軍領袖張學良和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總指揮的西北軍領袖楊虎城在西安發(fā)動“兵諫”,扣押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和西北剿匪總司令的蔣介石,目的是使蔣介石“停止剿共,改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變最終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張而獲釋,迫使國民政府放棄“攘外必先安內”基本國策,抗日統一戰(zhàn)線形式上建立。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國內和平的基本實現,是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政策實施的重大勝利。它對推動國共兩黨再次合作、抗日,起了重大的歷史作用,成為由國內革命戰(zhàn)爭走向抗日民族戰(zhàn)爭的轉折點。西安事變對推動國共兩黨停止內戰(zhàn),再度合作,起了重大的歷史作用成為國內戰(zhàn)爭走向抗日長征的歷史轉折點,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初步形成,肯定了我黨的正統地位,為促成國共第一次合作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在西安事變史實陳列室,毛澤東主席對于西安事變評價的一句話在燈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輝:“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了時局轉換的樞紐:在新形勢下的國內的合作形成了,全國的抗日戰(zhàn)爭發(fā)動了?!?/p>

張學良與楊虎城作為西安事變的發(fā)動者,同時也擔當了促成其和平解決的重要角色。他們的愛國情懷、膽識魄力都深深地震撼著我們的內心。

走出側房,便是張學良公館的三間主樓。這三座主樓內均以蠟像和做舊的擺設還原了當年張學良飲食起居,招待共產黨商議團,共同策劃西安事變的場景,栩栩如生,使人感到當時張學良為國為民的深情大義和共產黨人的赤誠之心,不禁為此深深折服、徒生敬意。在像真的地上部分以下,是介紹人物生平的展廳。展廳內部有許多照片、畫像,介紹了時任西北剿匪副總司令、東北軍領袖張學良和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軍總指揮、西北軍領袖楊虎城在西安華清池發(fā)動“兵諫”扣留了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和西北剿匪總司令蔣介石的具體情況。展館陳列的舊物體現著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刻畫著歷史的印記,向我們講述著那個年代的故事故人。
??? 將軍生于1901年6月3日,于2001年10月14日與世長辭。他字漢卿,號毅庵,乳名雙喜、小六子,出生于遼寧省鞍山市臺安縣桓洞鎮(zhèn)鄂家村張家窩堡屯(舊稱桑子林詹家窩鋪),祖籍遼寧省盤錦市大洼縣東風鎮(zhèn),是當時的國民革命軍將領,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長子,中國近代著名愛國將領。 1920年他光榮地畢業(yè)于東三省陸軍講武堂,先于奉系軍中擔任要職,“皇姑屯事件”之后,繼任為東北保安軍總司令,拒絕日本人的拉攏,堅持“東北易幟”,為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做出了貢獻。后任中華民國陸??哲姼彼玖?,陸軍一級上將,西安事變后遭蔣介石父子長期軟禁。1990年,他恢復了人身自由。1995年,離臺僑居于美國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于檀香山,享年101歲。 張學良在世時,積極主張抗日,反對內戰(zhàn),曾同楊虎城將軍一起發(fā)動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促成國共二次合作,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

歲月荏苒,時光流轉,英雄卻永垂不朽。那是一個中華民族最黑暗的時代,也是個風云際會,英雄輩出的時代。彼時革命先輩們以自己的氣魄救中華民族于水火中,換來今日我們的歲月靜好。雖然身處一個和平安定的國家,但我們不能忘卻革命救國的精神。須認識到,當今世界仍不太平,吾輩需更加奮進,秉承破除萬難的決心,繼承前輩革命之氣魄,為社會主義事業(yè)奉獻自我!

組員:劉星雨

實踐總結:

這次暑假我們的實踐主題是:傳承紅色基因,踐行初心使命,原計劃我們團隊計劃在考試完的幾天里在南京線下進行開展,由于無錫突發(fā)疫情,導致行程卡帶星號,同時組員校區(qū)也不相同,于是我們打算講實踐地點改到線下自己的家鄉(xiāng),尋找自己家鄉(xiāng)的紅色足跡。

? ? 暑假期間正值八一建軍節(jié),自己也是決定到南昌起義的重要領導人葉挺將軍的故鄉(xiāng)—周田村,去那里的葉挺將軍紀念館參觀和學習,體悟紅色精神,感受先輩們的英雄氣魄。

? ? 首先對于葉挺的故鄉(xiāng)周田村,素有“千年客家文化,百年紅色經典”的美譽,是東江第一抗日民主政權的誕生地,其中的葉挺將軍紀念館被中宣部授予第二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稱號。通過初次走訪參觀,也是進一步了解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新四軍的領導者之一,并在北伐戰(zhàn)爭中屢建奇功的葉挺大將軍的生平事跡。

? ? 初到葉挺將軍紀念館,由于正值下雨天,來參觀的人也比較少,但這雨并不能澆滅我參觀學習紅色文化的熱情。前腳剛踏入紀念園,映入眼簾的就是仰天碑和白馬大將軍雕塑,碑上的“北伐名將,抗日英雄,鐵骨錚錚,浩氣長存”正是對葉挺將軍傳奇一生的高度概括,越過仰天碑,則是葉挺銅像廣場,銅像不算高大,但是,那戰(zhàn)馬仰天長嘶的姿勢十分感染人。馬背上的葉挺一身戎裝,左手緊握劍鞘,右手拔劍欲出,目光堅毅而果敢,十分傳神。而其身后的《囚歌》中的“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將我連這活棺材一齊燒掉,我,該在烈火和熱血中得到永生”這一結尾更是表現出葉挺將軍雖入獄達5年之久,面對威逼利誘,而毫不屈服,展現出頑強不屈的革命意志和堅定不移的革命信仰,從中看到了作者對國民黨反動派黑暗統治的憤慨,堅信革命必勝和為共產主義而獻身的決心。

? ? 走過坎坷路,就到了葉挺紀念館,館中央就是葉挺將軍手持望遠鏡的雕塑,仿佛在眺望著什么。而里面的第一第二展廳更是詳細介紹了葉挺的傳奇一生,從赴蘇深造,編制鐵軍,到投身粵軍,跟隨孫中山,回國后在肇慶建軍,接著成為北伐先鋒,血戰(zhàn)汀泗橋,保衛(wèi)武漢, 再到南昌起義,經歷“皖南事變”后,光榮出獄,每一個故事都震撼人心,同時在展廳內,還有各種文物的展示和場景的模擬,有葉挺曾經用過的日常用品和武器,隔著玻璃都能感受到一種歷史的厚重感,這些遺留下來的衣物,武器,這500多件文物無不是葉挺曾經在生活中簡約質樸,在戰(zhàn)場上奮勇殺敵的有力證明。在展廳里我也是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站在充滿著紅色故事的一件件槍支刀械前,不禁感嘆當時的革命斗爭憑借著有限的資源和低劣的裝備同與自己力量懸殊的敵人做斗爭是多么的艱難!

? ? 走出展廳就是育英樓,讀書亭,葉挺故居等葉挺日常學習生活工作的地方,這里的樓都是土圍樓,也是客家民系的傳統居所之一,每一個房間無不是簡約質樸的風格,一張床,一張桌子,兩把一張再加一個柜子就是房間的標配,而在一些輕機槍班的房間里就只有一張草席做的床墊和幾把機槍,從中能夠深刻的感受到曾經革命先烈那種勤儉節(jié)約,艱苦努力的優(yōu)良作風,通過這些歷史文物去體悟當年革命先輩們傳承下來的革命奮斗精神!如今我們大學生有良好的學習生活條件,都是先輩夢在烈火和熱血中奮斗出來的,我們不僅要珍惜也要勉勵自己好好奮斗,學習艱苦奮斗的紅色精神,報效祖國。

?? ?然后在后面與館中的工作人員的交流中也得知,在葉挺將軍紀念館的公眾號中有語音地圖導覽和VR全景網上展覽兩個功能,我也是馬上去試了試這兩個功能,語音地圖導覽,只要根據相應數字就能聽到相應的事件文物解說,帶上耳機,體驗極佳。VR全景網上展覽則是將館中各個景點整合到一起,可以通過手指的點擊和滑動,一點點的去欣賞學習紀念館中的內容,可以說,立體感極強,不是像照片一樣那種只能看到一面的景象,而是可以環(huán)繞式的欣賞。我覺得這兩大功能是讓我比較正震驚和感慨的,我也去過一些其他的紅色景點,但是沒有這做得好,覺得這很好的滿足了那些想來,但是沒有時間的學生年輕人,雖然說肯定比不上現場近距離觀摩所帶來的震撼,但無疑是滿足了那些對葉挺感興趣,想進步學習紅色文化的大學生。而且我使用的體驗來說,也是跟實際上觀察所看到的大差不差。于是我也是調了個好天氣再次到葉挺將軍紀念館,這次也是專門跟了上了一個解說員,在他繪聲繪色的解說下,再一次震撼的參觀了一遍,跟同行的人一起再一次跟細的了解到葉挺的生平事跡。

??? 紅色文化是一種重要資源,包括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每一地方都有屬于自己的紅色印記,紅色記憶,這些都是需要我們一代一代人來繼承和發(fā)揚的。通過這次實踐,誰知道科技對于紅色傳承的改變,VR全景網上展覽和語音地圖導覽都進一步擴展和提升了紅色旅游的途徑和體驗,而小組每位成員都將對自己家鄉(xiāng)的紅色文化與事跡印象更加深刻,而紅色文化的傳承也將在我們手中繼續(xù)下去。

組員:李思雨

實踐總結:

參觀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

在建國七十周年之際,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加強領悟中國共產黨百年發(fā)展進程中的革命精神,我們團隊前往參觀西安八路軍辦事處紀念館,聆聽發(fā)生在這里的紅色故事,重溫歷史,發(fā)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

通過講解員的解說,我們了解到,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議,中共中央以八路軍的名義在一些國民黨統治區(qū)的城市設立的公開辦事機構,用來負責宣傳中共抗日主張,順利開展統一戰(zhàn)線的工作,調集轉運支援的物資,聯系中共地方組織。一般稱其為八路軍辦事處。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舊址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北新街的七賢莊?!拔靼彩伦儭北l(fā)后,葉劍英擔任聯軍參謀長,協助周恩來調和紅軍與東北軍、西北軍的關系,促進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并在此處成立了紅軍聯絡處。1937年9月改為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之后,延安成為了全國民眾所向往的革命圣地。八路軍西安辦事處充當紅色橋梁的重要作用,憑借著其特別的地理位置輸送一批批進步青年和愛國人士前往延安投身到中共革命工作中去。新中國成立后,公布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已成為進行紅色革命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地點。


在參觀的過程中,可以看到在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內收藏了許多革命時期的資料、照片、回憶錄等珍貴的文物。它們承載著抗爭歲月的紅色記憶,展現著革命之艱辛,是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載體,引導廣大群眾堅守初心,牢記使命,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隨后我們進入到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舊址,參觀了各革命領導者的住室,電臺室,會議室,接待室等原狀陳列館,生動還原了在那個年代革命者的真實生活狀況。舊址中,革命前輩們所能使用的工具設備都很簡陋,生活條件困難,僅僅飲用水就是一個問題。處內一口苦水井僅能用它洗衣,淘菜,而飲用水則要到西門附近的甜水井去拉。皖南事變發(fā)生后,同志們?yōu)榱藴p少國民黨頑固派制造摩擦的機會,開始飲用這口井里的水。在戰(zhàn)爭時期生活日益艱苦的條件下,西辦的同志們開墾荒地,想方設法購買糧食,堅守陣地,度過難關,為民族解放復興創(chuàng)造機會。再看我們現在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能感受到它來之不易?!耙糟~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睔v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營養(yǎng)劑。雖然生活條件在日新月異的變化著,但歷史的進程中革命先輩們的紅色事跡作為當代青年的精神先鋒需要矢志不變的傳承下去。只有勿忘昨日的苦難輝煌,才能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我們重溫這段歷史,無疑會更加激發(fā)繼往開來的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志,進一步增強建設文明昌盛的中國的決心,從而使這段歷史永遠成為激勵我們不斷走向明天的強大精神動力。

十年斗爭史,千秋七賢莊,在我們前進的道路上,它是一座永遠的豐碑。參觀了八路軍西安辦事處這一紅色革命舊址,讓我們真切了解了在漫漫紅色征途中,老一輩革命先鋒為中華復興艱苦奮斗奔涌不息的精神事跡,它的存在永遠記錄在中華民族復興征途的史冊上。無數革命前輩代表著一個民族的脊梁,彰顯著一個國家的氣節(jié),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民族擔當,挑起時代重擔。革命先輩們那種矢志不移的信念理想,艱苦奮斗和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永遠是當代人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懷,樹立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源泉所在。從古至今,英雄浩氣萬古傳,作為中華民族的新一代接任者,我們要時刻銘記歷史,保護精神財富。人無精神而不立,國無精神而不強。銘記斗爭史,傳承紅色精神,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我們作為當代青年,正意氣風發(fā)的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高歌猛進。我們一定不負革命先輩,飲水思源,化炬成陽,牢記英雄,牢記使命!







2022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重走先輩革命之路 傳承紅色基因精神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通州市| 炉霍县| 伊宁县| 闵行区| 龙山县| 和静县| 三台县| 蓬溪县| 弥勒县| 抚州市| 崇仁县| 芦溪县| 德安县| 沂源县| 内乡县| 峡江县| 六安市| 乌苏市| 巴彦淖尔市| 永清县| 乌拉特中旗| 闽清县| 通山县| 望谟县| 宁国市| 隆昌县| 叙永县| 禄劝| 麻城市| 高唐县| 佳木斯市| 都兰县| 科技| 九江市| 乌鲁木齐县| 长岭县| 苍南县| 冷水江市| 蓝山县| 收藏| 新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