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雖苦短,但可無數(shù)次重刷這部史詩級大片《泰坦尼克號》
說到《泰坦尼克號》,算得上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電影巨作。別說是我們已經(jīng)欣賞過多次的“老一輩”,就連仍是學(xué)生黨的00后這一輩,對于這部史詩級巨作都極具興趣。
很高興,今天是迎來了《泰坦尼克號》在國內(nèi)的第三次重映,也能讓新一代的年輕人們步入電影院中一飽眼福,能更好的去欣賞“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好作品。

重映的第一天,我就帶上孩子去欣賞而來這部巨作。我首次去電影院觀賞《泰坦尼克號》的時候,我是學(xué)生身份,而孩子今天到電影院里欣賞《泰坦尼克號》的時候也是學(xué)生身份。在重溫著這部巨作時,我深深感受到,在不同年齡段去觀看《泰坦尼克號》,可會有不同的觀賞角度。
在學(xué)生時代,我們或許只是“看熱鬧”,看的是大船是如何沉沒的;
在年輕時代,我們更多是欣賞愛情,感受著露絲和杰克那段唯美的愛情故事;
在年長時代,我們就會更懂去看人性,甚至去細看不同社會階層人性的意義。

確實,是沒有哪一部電影能比得上《泰坦尼克號》的這個方面,無論重溫多少次,都是那么的欲罷不能,都能在電影的不同位置發(fā)掘出“新意思”。
畢竟,卡梅隆導(dǎo)演在這部巨作上花費的可不只是巨資、耗時五年制作、動用超過一萬多的工人。。。
卡梅隆在這部史詩級巨作里所花費的“賬目”,大家都很容易在各種新聞報道里找到。但還有很多幕后制作故事,大家可以繼續(xù)去深挖的,然后在重映時去大熒幕里細賞,就能再一次真正感受到卡梅隆為何被稱為“卡神”。

這次《泰坦尼克號》的重映,卡神是為其重制了3D 4K版本。如果不是25年前有“技術(shù)狂人”的卡神運用了頂級的技術(shù)去制作,也無法在今天為《泰坦尼克號》重制上3D版本,而帶給我們觀眾的畫面觀感是:絕不落后!
因此,還是建議大家要去電影院重溫這部巨作,可考慮 IMAX、杜比、CINITY、中國巨幕等影廳,熒幕越大的,會看得越爽。

原來,卡神還是一位“潛水狂人”,他可是已經(jīng)完成70多次的深潛,其中33次就是為了考察泰坦尼克號的。因此,在欣賞《泰坦尼克號》里,畫面潛入海底帶動觀眾的視野去“尋寶,這里已經(jīng)是值回票價了。原來,電影開頭的海底畫面不僅是真實拍攝,還是卡神親自駕駛潛水器去拍攝的。

其實,《泰坦尼克號》超過三小時時長里,每一幀畫面都值得觀眾們?nèi)ゼ毤毿蕾p的,甚至可以盡情去“找茬”。卡神這狂人,并不只是一比一去造泰坦尼克號、復(fù)刻出船上所使用的“一切”、多次潛入深海去觀察和研究真正的泰坦尼克號,他甚至要求演員們都要完全配合任何場景下使用上合理的動作、姿態(tài)。道具經(jīng)過多次同樣的沖刷、演員們經(jīng)過長時間在水中浸泡。。。直到卡神滿意為止。
因此,這部巨作可不僅是大災(zāi)難背景而動人心弦,而是各種細節(jié)的完美鑄造,從而締造出如此神級的經(jīng)典。
《泰坦尼克號》雖然時長不一般,但歡迎有心人去多刷幾次,去找BUG。畢竟這是一部值得起大家去推敲的神作,能真正在里面找到BUG的,確實不會多。

說到演員,整片貌似是圍繞著ROSE和JACK兩位主人公的愛情故事而開展的災(zāi)難片。其實愛情和災(zāi)難的元素只是引子,該片重點還是反映人性,是值得大家邊看邊去讀懂每一組角色的。
船長開始是自負,后來變成了自責(zé),最后還堅守于自己的崗位上;
設(shè)計師更是無限的自責(zé),甚至懇求ROSE的原諒,并始終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船員都是盡忠職守的,甚至始終謹記船長的命令,盡力去讓乘客能登上救生艇,到最后也沒有幾個船員能生還;
多組家庭的命運迎來不同的結(jié)局,但相同的有:牧師繼續(xù)虔誠禱告到最后、一對老夫妻留在床上相擁而眠、母親堅持講童話哄孩子入睡。。。
還有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四位琴手,堅持演奏樂曲到最后,而且細心的觀眾還能發(fā)現(xiàn)每首曲子都有其特定的意義。
因此,這部神作并不是單純的看災(zāi)難過程,不只是欣賞那唯美的愛情故事,而是從多方面去折射出真實的人性!

無論如何,《泰坦尼克號》是我心中10分好片。就算已經(jīng)看過很多次,這次重映,我依然去電影院支持一番。而且還是卡神親自重制的3D版本,會與之前看過更具新鮮感,重點是畫質(zhì)方面會有所提升,完全沒有過氣的感覺。所以也再次建議大家,盡可能找更大的巨幕去欣賞,可比在家里看小屏幕好上不止10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