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的這塊“皮”,為什么被奉為至寶?

一兩陳皮一兩金百年陳皮似黃金
廣東人都知道,隔壁福建人是茶香味的。但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廣東人,自己又是什么味道的呢?
?
老廣們被這么一問,集體陷入沉思。涼茶味?太偏門了,誰天天喝涼茶啊;靚湯味?太雜糅了,沒有量化尺度;豉油味?毫無特色,全國都在吃醬油好嗎;咸魚味?我懷疑你在罵人,angry。陳皮味?對啊,廣東到處都是陳皮味!
?


入菜、泡茶、當(dāng)零嘴,陳皮無所不能。
圖 / 網(wǎng)絡(luò)
?
俗話說,廣東三件寶:陳皮、老姜、禾稈草。陳皮排第一,它不僅是廣東人的日常零食(陳皮花生,戳我了解),更是粵菜中的百變調(diào)味料:陳皮排骨陳皮鴨,陳皮蒸魚陳皮茶……
?
每個廣東阿姨的廚房,都少不了陳皮這一味;不小心用完了,就去客廳,搶走自家先生寶貝般的陳皮罐。然后,就是廚房里炒菜滋滋響,和客廳外心碎聲聲哀的家庭交響曲……
?

糖水,少不了陳皮的畫龍點睛。
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攝影 /?Santo
?
是的,陳皮不僅是食材、藥材,還是廣東特色的珍藏品。你去老廣家里做客,如果發(fā)現(xiàn)有個罐子,恭恭敬敬地放在櫥柜里,不靠墻、不落地,那里面十有八九是老陳皮。它的值錢程度,與你未經(jīng)同意打開罐子、主人的驚恐程度,呈絕對正比。
?

老陳皮,不要細(xì)問,問就是玄學(xué)。
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攝影 /?一只洛總
?
廣東人的傳家寶,搞不好就是這幾塊,被奉為至寶的陳皮。
?
??廣東人啊,都是陳皮味的??
?
陳皮在廣東有多普遍呢?你隨便去一家干貨店、中藥鋪,哪怕只是賣香料的,沒有幾大袋子陳皮,人家都不好意思開店。
?
你再隨性去一家粵菜館,任意點幾樣葷菜。陳皮不一定出來接客,但只要你細(xì)細(xì)品嘗,菜里似乎隱約有股柑橘香,這就是陳皮的魔力——它的身形,早就化在了滋味里。
?

完整的陳皮很少見,因為它早就融入味道里了。
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攝影 /?濤饕不自覺
?
比如,香甜醇厚的陳皮鴨。老鴨肥美,然而腥氣也重;老廣廚師們善用陳皮,與香料調(diào)和后煨成老湯,以其沁香厚味去除鴨腥,清甜中更添一味鮮美。
?
廣東人啊,真是太愛陳皮了。這東西太接地氣,小小一塊陳皮,撕下來能泡水喝,還能與茶共舞,再澀的茶也變得甘香;切碎了,它能炒菜能煲湯,還能與一眾香料做搭配,鹵出一鍋美味;打成碎末,它就是豆沙的最佳拍檔,做甜品少不了它。
?

陳皮牛肉丸,彈牙之余,自帶奇香。
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攝影 /?花花
?
在吃貨眼里,陳皮的驚艷之處不在形態(tài),而在入口之際,那一抹清甜與回甘。它的芳香可以去腥,擅長對付生猛海鮮;它是甘甜+辛澀的復(fù)合味,既能提鮮,也能充當(dāng)鹵料;它富含揮發(fā)性物質(zhì),能增添味形、生津解膩,更是糖水等廣式飲品的黃金配角。
?
此外,在嶺南文化傳統(tǒng)中,陳皮還有清喉、醒酒的功效,加上便宜易得(老陳皮不在此列),簡直是老少咸宜的養(yǎng)生朋克圣品,低調(diào)又奢華。
?

福建老司機喝茶,廣東老司機嗑陳皮。
攝影 / 朱夢菲
?
陳皮,又叫橘皮,是柑橘的干燥成熟果皮。然而,自己剝完橘皮拿去曬就不必了,好的陳皮大多出自四川和廣東,一般是樹齡6年以上、特殊品種的柑橘,才是合格的陳皮原料。
?
通常來說,川陳皮更香,廣陳皮更醇厚。廣陳皮的王者,便是出自廣東江門的“新會陳皮”。這里擁有獨特的品種“茶枝柑”(也稱新會大紅柑),皮薄油厚,香氣十足。
?

茶枝柑,嶺南特有品種。
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攝影 /?EAGLE
?
新會,地處珠江三角洲西南。這里河海相連,屬于天然沖積平原,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非常適合柑橘生長。每年12月至來年3月的春汛前,當(dāng)?shù)氐畯搅髁拷档?、海水倒灌,還會形成每年一次的咸潮,為土壤帶來海洋元素。
?
這種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最終塑造了新會大紅柑與眾不同的品質(zhì)——果肉寡淡,渣多子多,但果皮薄而結(jié)實,還富含揮發(fā)性油脂,是絕對的陳皮好料子。
?

重陽節(jié)后,家家戶戶曬起陳皮。
圖 / 視覺中國
?
新會有句俗話,“秋風(fēng)起、曬陳皮”。每年深秋,大紅柑豐收季,當(dāng)?shù)貜墓麍@到街道,到處都是晾曬的柑皮,以及剖柑皮的人。只見他們手捧柑橘,三刀下去便果皮分離;皮被仔細(xì)地鋪開,果肉則隨手丟一邊,有人便宜收了最好,沒人收就拿去做肥料,“連豬都不吃”。
?
晾曬完的陳皮,當(dāng)?shù)厝藭寐槔K串好、煙熏,最后用麻袋裝好,放進避光且通風(fēng)的閣樓。只需陳化三年,這橘皮,就是寶貴的陳皮了。
?
??有些老陳皮這么貴,是不是玄學(xué)?
?
新會是柑橘的天堂,陳皮則獨領(lǐng)風(fēng)騷。它的身影和滋味,早已浸入了當(dāng)?shù)氐姆椒矫婷?。時間久了,也就有了“特殊的味道”。
?
例如,江門地區(qū)舊時婚俗,大戶人家娶親宴客,最珍貴的菜色不是什么山珍海味,而是一道蓮子百合紅豆沙。它看似稀松平常,里面卻加了一片“百年陳皮”——必須是一百年整,多一年少一年都不行。
?

陳皮在廣東,有時很像老酒:
陳不一定香,但一定貴。
圖 / 視覺中國
?
這道糖水,名字就叫“百年好合”,它的文化附加值,你仔細(xì)品。如今,百年陳皮基本成了傳說,但新會的婚俗依舊——出嫁的女生,都會收到老一輩人積攢的頂級陳皮,這份壓箱底的美好祝福,不在于財富,而在于心意。
?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陳皮保存不易,風(fēng)化、霉菌、蟲蛀都是它的天敵,何況是本就濕熱的嶺南地區(qū)。年代久遠(yuǎn)的陳皮,都是耗費了大量時間、精力的珍稀之物,食用價值不一定有,但文化價值可是閃閃發(fā)亮。你若不懂,就把陳皮換成老酒,也就明白了。
?

若是自己買來吃,不必選年份特別久的。
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攝影 /?果凍貓
?
是不是有種玄學(xué)的味道?你別急,一切商品的文化價值,都建立在它本身的物質(zhì)屬性上。普通陳皮看似廉價,實則制作頗費功夫;一塊陳皮,從生長、陳化再到上市,更要經(jīng)歷重重磨難。
?
陳皮制作的第一步,便是摘果。新會陳皮必須使用當(dāng)?shù)氐牟柚Ω?,夏末摘一次,稱為“小青柑”;重陽節(jié)后摘一次,稱為“二紅柑”;冬至前后再摘一次,稱為“大紅柑”。
?

網(wǎng)紅“小青柑”,陳皮與普洱的絕妙碰撞。
圖 / 視覺中國
?
先說小青柑,它是還沒成熟的茶枝柑,去掉果肉后填上普洱茶,曬干了便是“小青柑茶”,也叫“柑普茶”。二紅柑,就是果皮變成黃綠色的柑,這時它成熟度剛好,是曬制陳皮的最佳原料。大紅柑,內(nèi)外已徹底熟透,同時歷經(jīng)風(fēng)吹雨打、所剩無幾,以它制成的陳皮,價格最貴。
?
你別小看這摘果,既要講時令,又要注意技巧;果皮稍有破損、品相不佳者,就是當(dāng)肥料的命。
?

上:二刀法,快但品相略差;
下:三刀法,慢但品相更好。
圖 / 視覺中國
?
第二步,是最關(guān)鍵的開皮。在新會傳統(tǒng)工藝?yán)?,開皮有兩種技巧:更快速的“二刀法”,和更費工但品相好的“正三刀”。這兩種刀法,都要讓柑皮與果肉分離后,既均勻?qū)ΨQ,還要避免劃傷果肉——沾上果汁的柑皮,品相直接劣化,約等于廢棄。
?
這種手藝,是機械無法復(fù)制的。一代代的新會人,就這樣一代代傳承著刀法,做最好的陳皮。
?

入秋后的新會,必然是滿地陳皮。
圖?/?視覺中國
?
第三步,是晾曬。被完整剝下的果皮,要先底朝上、晾曬6個小時,以讓水分蒸發(fā);之后再全體翻轉(zhuǎn),進一步蒸發(fā)水分,直到自然干燥。新會陳皮不需要烘干,更不搞什么除濕設(shè)備,必須自然曬干。這時候若下雨(在嶺南是常事),淋到雨水的柑皮,基本報廢。
?
第四步,是陳化。先將柑皮串起,懸掛于灶臺之上,鍋中放蜂蜜,灶中燒柴火。就這樣上面陳皮、中間蜂蜜、下面干柴烈火,天天這樣一邊熏一邊煉蜜,讓炊煙裹挾著蜜香,與柑皮耳鬢廝磨、日夜繚繞,直到柑皮變黑、煥發(fā)光澤,就可以準(zhǔn)備裝袋了。
?


看似不起眼,實則費功夫。
圖 / 網(wǎng)絡(luò)
?
熏陳皮需要人工操作,日夜被煙熏,艱辛程度可想而知。熏好的陳皮,裝袋后標(biāo)注年份,放在閣樓里繼續(xù)陳化——不過,你以為這樣就結(jié)束了嗎?
?
不,陳皮需要定期呵護。每年,陳皮都要被集體拿出來翻曬,時間必須是柑橘采收季以外,不然真忙不過來;舊陳皮每年至少曬三次,如此年復(fù)一年、不厭其煩,三年后才能以“新會陳皮”之名上市售賣,否則只能叫“橘皮”。
?

陳皮護理,也是一門手藝活。
圖 / 視覺中國
?
一塊塊陳皮,就是要經(jīng)歷如此多的磨難,才能入得廚房、出得廳堂;表現(xiàn)優(yōu)異者,方能被收藏家相中,隨時間推移而身價遞增。然而,就算有幸成了金貴之身,它依然不分貴賤,年年需要復(fù)曬,還得悉心呵護,否則霉斑一旦出現(xiàn),誰也救不回來。
?
所以,老陳皮珍貴,自有它的道理。
?
??陳皮,嶺南人最珍貴的禮物??
?
哪怕在老廣眼里,新會人也是特殊的存在。在經(jīng)商成風(fēng)的嶺南,新會人顯得很傳統(tǒng)——世代守護著柑橘園、傳承開皮手藝,年復(fù)一年地勞作,只為了這一塊來之不易的陳皮。
?
你若問當(dāng)?shù)厝诉@是為何,他們或許會回答:這個味道,離開新會就沒了;他們再不努力做,就真的沒了。
?

新會陳皮,古老而淳樸的味道。
圖 /?圖蟲·創(chuàng)意? 攝影 /?廣東醉月
?
每年夏去秋來、柑橘收成季,都是新會人一年到頭最忙碌的時候。從9月到12月,從采收到制皮,一直到冬至前,基本一刻不得閑;只要家族里有果農(nóng),管他七姑八姨住得多遠(yuǎn),都得抽空回家鄉(xiāng)幫忙采收,否則柑橘真的要爛在地里了。
?
這時節(jié),正好分散各地的家人重聚一堂,農(nóng)忙之余吃著“陳皮宴”,還有一番提前過年的味道。
?

廣式燒鵝。陳皮的味道已浸入酥皮。
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攝影 /?唐唐風(fēng)
?
家人重聚之際,也是果農(nóng)們展現(xiàn)廚藝之時,飯桌主角自然是老陳皮:切絲,先烹煮一些清淡菜式,如蒸魚蒸排骨;燉雞只能放一點點,否則要搶味道,燉鴨就可以多放;細(xì)心的廚師,要為陳皮刮瓤,最大限度去除澀味;若是泡茶,就不必刮瓤,澀味反而能生津,越喝越美妙。
?
有心的當(dāng)?shù)馗改?,在女孩出生那一刻,就為她備好了同年份的陳皮。女兒出嫁之時,這陳皮就像女兒紅,承載者父母的恩情,成為最珍貴的嫁妝。未來,女兒成了婆婆,媳婦坐月子之際,若婆婆拿出當(dāng)年的陳皮,為媳婦熬一鍋補湯,便是最珍貴的禮物。
?

多喝點陳皮茶,來年大吉大利。
圖 / 圖蟲·創(chuàng)意? 攝影?/?Grex
?
廣東人做事講究“意頭”,“橘”就是“桔”,“桔”就是“吉”,所謂大吉大利,就在這一片片小小的陳皮里,成為老百姓的靈魂護身符,一種無形的精神寄托。
?
這就是陳皮,承載著嶺南獨特的文化,訴說著醇厚的情感,化在了飲食與生活之中。它可以很金貴,但歸根究底屬于尋常百姓,無需刻意修飾,淳樸才是至美。
?


好東西,一定要努力傳承下去。
圖 / 網(wǎng)絡(luò)
?
這,才是陳皮最珍貴的一面,比任何藏家名品都更珍稀,也是我們對生活永恒的希冀。
?
文?| 水水
封圖?| 視覺中國
頭圖 | 視覺中國
本文系【地道風(fēng)物】原創(chuàng)內(nèi)容
未經(jīng)賬號授權(quán),禁止隨意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