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的東非大裂谷和太平洋的馬里亞納海溝,其形成原因是否相同?
我們生活的地球表面并不是平坦的一塊,而是呈現(xiàn)高低起伏的各種地形和地貌形態(tài),在陸地上包括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等地形,在海底包括大陸架、大陸坡、海溝、洋盆和海嶺等地形。在我們的地球表面,有些地方存在著深邃而綿長的峽谷,就像是地球臉上巨大的“傷疤”,比如位于非洲東部的東非大裂谷,可以說是地球陸地上最大的“傷疤”,還有位于太平洋西北部海底的馬里亞納海溝,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溝,可以說是地球海底最大的“傷疤”。

東非大裂谷和馬里亞納海溝
那么東非大裂谷和馬里亞納海溝這兩條巨大的“傷疤”,其形成原因是否相同呢?我們知道,地球表面地形的形成受到內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力作用包括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和地震等,內力作用總是希望地表趨向“高低不平”;外力作用包括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結成巖等,外力作用總是希望地表趨向“低平平坦”。東非大裂谷和馬里亞納海溝都是十分崎嶇的地表形態(tài),表現(xiàn)為呈條帶狀分布的深邃溝谷和峽谷,兩側地勢十分陡峭,地勢崎嶇不平,所以它們的形成多是由內力作用而形成。

板塊構造圖
東非大裂谷和馬里亞納海溝都是由于地球地殼運動而形成的巨大宏觀地形,兩者都是由于板塊運動而形成的地形形態(tài),從這個角度來看它們的成因是相同的。不過,具體來說它們又是由于地處板塊運動的不同邊界而形成的,所以成因是不同的。東非大裂谷位于非洲大陸東部,北端與紅海相連接,最北可達死海,往南縱貫埃塞俄比亞高原和東非高原,一直延伸到非洲南部的贊比西河河口附近,全長約5800千米,是世界陸地上最長的裂谷帶。東非大裂谷的形成是由于非洲板塊內部的張裂而形成,裂谷兩側板塊往東西方向分離運動,從而使得板塊張裂,斷裂陷落形成巨大的裂谷帶。

東非大裂谷
馬里亞納海溝位于菲律賓群島的東部太平洋海域,北起硫黃列島、西南至雅浦島附近,全長超過2550千米,呈圓弧形態(tài),其深度大部分在8000米以上,其中最深處約為11034米,是地球表面的最深點。海溝也是板塊運動的結果,海溝形成于海洋板塊與陸地板塊相互碰撞擠壓的消亡邊界上,位置相對較低的海洋板塊俯沖到大陸板塊的下方,在板塊向下的俯沖地帶,形成了深邃的海溝,在太平洋的四周分布有大量的海溝。

馬里亞納海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