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三文魚-暴殄天物???
三文魚,即鮭形目鮭科鮭屬,為北鱒魚的一種,即Squaliobarbus ourriculus。
這玩意是從Salmon翻譯過來的。

英語Salmon(法語Saumon)為鮭科的科學學名,即為大馬哈魚(Oncorhynchus keta)、鱒屬大西洋鮭(Salmo salar)、太平洋鮭屬虹鱒秋鮭(Oncorhynchus[Suckley,1861])等等。
在1957年香港出版的《中國學生週報》里“短命的鮭”的第一句話就是“鮭魚又叫三文魚”
1999年,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朱镕基在視察麗江虹鱒基地時表明:“發(fā)展好三文魚養(yǎng)殖,形成規(guī)?!?。
國內一般不認識的單詞就優(yōu)先直譯,直譯不了就音譯,所以“Salmon”翻譯成“三文”后面再加個魚。
往回追溯到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當時中國工人在國內政局不穩(wěn)定、列強入侵劃分勢力范圍、經濟衰退嚴重的情況下,遠赴美國加州追趕“淘金熱”的浪潮,與此同時,美國三文魚罐頭工廠也如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這些工廠雇傭了不少中國工人。
據美國“The Oregon Historical Society”(俄勒岡歷史學會)網站記載,當時的三文魚罐頭加工廠雇傭中國工人從事三文魚的清洗、切塊、分裝等機械性的工作,當時的照片和文獻中都出現(xiàn)了“salmon”。

大西洋鮭的淡水養(yǎng)殖開始于19世紀的英國,海上網箱養(yǎng)殖在挪威開始于20世紀60年代,將大西洋鮭養(yǎng)到上市規(guī)格。挪威早期的成功促使蘇格蘭以及后來的愛爾蘭、法羅群島、加拿大、美國東北部沿海、智利和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鮭魚養(yǎng)殖的發(fā)展。新西蘭、法國和西班牙也有小型生產。也就是說,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美國的三文魚養(yǎng)殖業(yè)還未興起,這些罐頭廠使用的原料是野生的太平洋鮭(包括虹鱒)。

其中還有一篇報道有手繪的克拉克白鮭魚的文章,但是原諒我實在看不懂英文連筆藝術字體。

這是威廉·克拉克于1806年2月繪制的草圖的副本,當時探險隊成員在哥倫比亞河口附近的克拉索普堡。這幅畫描繪了升麻魚(Oncorhynchus kisutch),克拉克將其稱為“白鮭鱒魚”。這是克拉克用探險隊成員從密蘇里州圣路易斯到太平洋的旅途中看到的許多動植物繪制的草圖之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俄勒岡歷史季刊》第105期(2004年秋季):354–359頁。

從上述種種證據可以看出,三文魚(salmon)并非單指大西洋鮭,其涵蓋范圍要廣泛的多。
我們經常見到的Salmo salar和Salmo mykiss歸功于科學命名法,即拉丁語法化雙名命名法,這一方法由Gaspard Bauhin醫(yī)生開創(chuàng),對生物種類命名。例如大西洋鮭的學名Salmo salar,前面Salmo是它的屬名,后面salar是它的種名(種加詞)。

據記載,公元4世紀,時任羅馬皇太子老師的拉丁詩人奧松(Ausone)在田園詩中寫到“qui nec dum salmo nec iam salar”(拉丁語)(法語:toi, truite saumon, qui n'es pas encore le saumon et n'es plus la truite)中的salar就是一種鱒(truite)的意思。

直到1758年,大西洋鮭的學名被生物學家卡爾·馮·林奈(原名:Carl von Linné)正式命名為Salmo salar,salar一詞正是源自奧松的這首田園詩。

再到1792年,德國的魚類學家瓦爾勃姆(因該是指Johann Julius Walbaum,德國杰出醫(yī)師;博物學家以及動物分類學家,人類知識文明體系中自然科學領域的不朽先驅。)在堪察加半島考察時發(fā)現(xiàn)了虹鱒,并將其命名為Salmo mykiss,mykiss一詞源自堪察加語mykizha。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那個年代橡膠仍未被發(fā)現(xiàn),瓦爾勃姆先生所選取研究的手套是由綿羊的盲腸縫制而成的。



中俄《璦琿條約》該條約令中國完全失去了對黑龍江以北約6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烏蘇里江以東40萬平方公里土地中俄共管,紅色部分為虹鱒魚活動范圍。
結合史實,在1858年中俄簽署《璦琿條約》之前,上述的虹鱒活動范圍還在中國的管轄之內,也就是說,虹鱒其實是中國的原生魚種。
1985年,挪威養(yǎng)殖大西洋鮭進入中國后進一步豐富了我國的三文魚市場,隨后智利、丹麥、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越來越多的三文魚產品出口到中國市場,三文魚家族壯大起來。至此,包括大西洋鮭、虹鱒、秋鮭、銀鮭、粉鮭、紅鮭和帝王鮭等在內的鮭科魚都成為了三文魚家族的一員。正在迅速膨脹的中國三文魚市場,早已成為全球行業(yè)矚目的焦點。
天價炒作日本、俄國三文魚完全是無稽之談罷了,包括鰻魚(日本鰻魚80%進口自中國),有一種出口轉內銷的美。

如果你想單論營養(yǎng)價值,那么我建議你去買一條鱖魚(鱸形目鮨科鱖屬Siniperca chuatsi),蒸熟,沒有魚刺,記得倒一點料酒和生姜,熟了以后倒生抽,平平淡淡才是真。
種種情況來看,三文魚就是一種鮭魚,沒什么暴殄天物的,都是炒作起來的。
“徹底熟食,安全無憂” 嘛。

改文章參考自各個網站和書籍,包括但不限于《鮭魚回鄉(xiāng)記》、“俄勒岡歷史學會”(https://www.oregonhistoryproject.org/)、《珠江魚類圖鑒》[看了但沒用到]、知乎、百度...等。
本人沒什么文化,學歷很低,而且我不是專業(yè)去了解這些的,所以可能有錯,請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