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杯暢飲春天
春天總是以花兒來向人間傳遞她回歸的消息。
郁金香也在春天開了。它圓潤的球根,像極了一枚枚蠶兒結成的繭,在歲月里默默地蘊育,在地下默默地等待。只等寒冬的日歷被撕去,春風的裙裾飄然而至,它便要破繭而出,羽化成仙了。
它開得那么熱烈,如火一般燃燒;它裸露得那樣的坦然,比出浴的美人還要圣潔;它是大地上的紅霞,是彩色的風,是嬌艷的海。

遠在文明出現(xiàn)之前,人類懵懂初開的時候,花不僅向人們透露了食物的訊息、季節(jié)的行蹤,也開啟了審美,喚醒了人心中的愛。人類從遠古走來,一路都有花的陪伴?;ㄗ哌M了文字,走進了生活,走進了語言,走進了歌謠,走進了詩詞曲賦,走進了人的生命,走進了離合悲歡。花是心,花是夢,花是寄托,花是愛戀,花有千種色彩,也有萬般語言。花是自然的精靈,也是文明的詩篇。
總有一種花,是屬于一個人的。
陶淵明遠離塵世喧囂,采菊東籬;周敦頤詠蓮,自比高潔;林和靖避居西湖,以梅花為妻;黛玉葬花,感于身世;湘云眠芍,人與花同,相映成趣。
古人詠花的詩句,燦若星辰,他們愛花的故事,更是千古流芳,與春同駐。
豈止古人,無論中外,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愛花的故事。只要有土地,就有花影于風中輕輕搖曳。
愛花的人,活得就像花兒一樣精神、美麗、健康,充滿了生之歡樂和趣味。詩人海男曾經(jīng)說,她的房間,一年四季都養(yǎng)著瓶花。只要一天見不到花,她便會無精打采,甚至抑郁。不要說靈感盡失,連活著都會覺得了無生趣了。
北京有一位藝術家朋友,愛花愛到辭去了工作,舉家遷往鄉(xiāng)下,給自己蓋了一座大花園。每天所做的就是種花蒔草,與花同春,與花共晨昏。
十年前,更有一位癡心人,因在荷蘭與郁金香不期而遇,便深愛上了這熱情、純潔、高貴、開朗之花。萬里之外,一見傾心,仿佛前世約定,才得以今生相見。從此夢縈魂牽,難以釋懷。
她后來的舉動也許讓她自己都感到吃驚。她要把這百媚千嬌的花兒帶去地球另一端的家鄉(xiāng),要讓這燦若云霓的花兒在自己的天地里綻放。她要營造一個個郁金香的王國,讓這奇異之花每年都從西方踏春而來,裊裊婷婷,儀態(tài)萬方,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詩意的生活,詩意的棲居,到底是一種什么狀態(tài)呢?我一直都不反對藝術來源于生活的說法,但我更堅持認為,藝術許多時候其實是從我們的心靈和腦海里誕生的。它與生活彼此映照,互為鏡像。世界上就是有一些人,是以美和藝術為生命的。生活模仿藝術,對許多人來說,并非一種虛妄,而是對生活有著特別的熱愛和尊重。夢想和藝術之光,將日常生活照亮,給萬物鑲上金邊,讓每一個日子都變得珍貴不凡,每一個生命也都有了更高貴的尊嚴和更豐富的內(nèi)涵。
整整十年了,在上海,在蘇州,在啟東,在嘉興,在舟山,在句容,在杭州,在衢州,在蘭溪,在麗水,在瑞安,在樂清,在溫嶺,在九江,在恩施,在這些明珠般散落于各個城市的詩意居住地,在那些寬闊得堪稱奢侈的空地上,郁金香花年年在這里起伏成海。從最初的十幾萬株,到今天的幾十萬株、幾百萬株。人們置身這異國風情的花海之中,真不禁要恍惚起來,不知自己是身在何處了,仿佛是遙遠的他鄉(xiāng),卻真真切切是彌漫著鄉(xiāng)音鄉(xiāng)情的故土??!
美麗的郁金香花海,就在我們的身旁浪漫地起伏,就在我們的居所邊濃情蜜意地涌動。它是春的潮汐,是色彩與美的海洋。住在這花海邊的人們有福了,那些年年來這里賞花游春的人有福了!誰也未曾想到,自己的生活竟與郁金香有了如此親密的聯(lián)系,這一份甜美的詩意,是大地的恩賜,是生命的禮物,是年年都會如期而至的春天贊歌。
純紅色的“紅色印記”,如高高舉起的火焰;成片的“黃金歲月”,仿佛被春風吹皺的一池金水;還有圣潔如雪的“白雪公主”、奶油般流淌的“普瑞斯瑪”、柔情萬端的“粉紅吉米”、青銅烈焰的“班雅”、碩大幽雅的“香奈爾”、斟滿葡萄美酒的“阿帕爾頓”、神奇變色的“白日夢”,還有荷蘭頂級園藝師專門為新湖培育的品種“新湖之花”……真是亂花迷人眼?。〈禾斓奈枧_上,郁金香烈焰紅唇,彩裙飛揚。它的婀娜身姿百變神態(tài),叫萬人迷醉,令眾生傾倒。
每一朵郁金香花的高腳杯里,都盛著春天的詩情畫意,盛滿了生命的美酒。愛生活愛春天的人們啊,又怎能不在如酥的春風里暢飲這酒,暢飲這美,暢飲這春天?。ㄇG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