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式開弓研究3——讓箭持握
下面就上期講過的古希臘式開弓方式的讓箭效果做進一步說明。

如上圖所示,傳統(tǒng)弓以右邊的黃色矩形代表左手持握處弓臂橫截面。在剛開始搭弓時,右手把箭尾搭在0點。將弓拉開,此時箭尾已經(jīng)移動到1點。如果持弓靜止,撒放后弓弦會從1點回復(fù)至0點,此時箭桿會向前運動的同時被弓臂向外擠,即在圖中向下擺,在實際中向右擺。
當(dāng)然,花式射箭不在乎這點,反而可以利用這點搞『曲線射擊』,如果不讓箭,箭會向右劃一條弧線,可以繞過障礙物斜著擊中后面的目標(biāo)。
如果我們注重打靶的準(zhǔn)確性,想讓箭尾在離開弓弦時處在2點,并不被弓臂擠向右邊,那必須要做到的是撒放的同時,持弓的左手向左擺開到2點。
這個如何實現(xiàn)呢?傳統(tǒng)弓有一些發(fā)力方式,這里就講上期提到過的古希臘式持弓讓箭法:

如圖所示,中指向前略松,拇指抱住食指的同時掐住中指指頭的側(cè)面,這時所持握的東西會自動向外擺開45度。也就是說,這是本來的持握位置。在上面示意圖中,本來在未拉弦時,就持握在2處(箭尾也在2處),拉開后才持握在1處,在撒放后又自動回擺到2位置,這就是自動讓箭。這樣不需要在撒放的同時控制左手,將弓臂從01處移到2(這種讓箭是中式傳統(tǒng)讓箭發(fā)力,本站有很多用清弓的作者介紹).
古希臘式讓箭很顯然是效果很顯著的自動恢復(fù)姿勢。我試驗用的弓,弓弦距弓臂相比弓臂寬度為4倍,照樣讓得開。這和之前的拉到胸的短拉鋸相得益彰,即可能弓弦距弓臂本來也不遠(yuǎn),可能古希臘人用的弓接近埃及的三角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