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現(xiàn)場|“龍聲華韻”《山河頌》交響音樂會成功舉行

演出時間:2022年9月28日(星期三)19:30
演出地點:北京音樂廳
指揮:李心草
樂隊首席:趙坤宇
演出單位:中國交響樂團
作曲:
“世紀”——楊 帆
“文明”——王華諳
“奉獻”——姜 瑩
“思鄉(xiāng)”——黃凱然
“山河”——李劭晟
遙顧山河勢恢弘,引吭贊頌新時代。2022年9月28日的北京音樂廳,沉浸在熱烈的演出氣氛中?,F(xiàn)場觀眾積蓄的高漲情緒在曲終之時毫無保留地傾瀉而出,在共鳴中迸發(fā)出酣暢淋漓的激情與力量,回味與感動。引爆這一切的,是中國交響樂團在此成功舉行全國首演的大型交響套曲《山河頌》。

大型交響套曲《山河頌》
作為中國交響樂團歷時一年精心策劃、傾力打造,由樂團五名青年作曲家聯(lián)袂創(chuàng)作的大型新創(chuàng)交響樂作品,本場音樂會由《山河頌》總策劃,中國交響樂團團長、首席指揮李心草執(zhí)棒中國交響樂團。整部作品由“世紀”“文明”“奉獻”“思鄉(xiāng)”“山河”等五個篇章組成,以交響樂這種最純粹和富有層次感的音樂形式,盡情描繪祖國大好河山,熱情謳歌百年來特別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走過的輝煌歷程、取得的偉大成就、鑄就的精神譜系,用心講述新時代的波瀾壯闊,奏響催人奮進的時代最強音。




整部作品,結構邏輯極為巧妙,五個篇章沒有采用從古至今的線性敘事,而是從不同主題、不同視角、不同角色入手,以交響樂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呈現(xiàn)特點,將悠悠華夏與新時代之美娓娓道來。隨著作品演繹的深入,山河的內涵與邊界也在不斷擴充,就這樣,漸漸地,一幅宏偉壯闊、氣貫長虹卻又充滿人文氣息與情感溫度的山河盛景便愈加清晰了起來。最后,在不斷碰撞、交織、融合的過程中,匯聚激蕩在觀眾腦海之中,久久不能褪去。







縱觀《山河頌》五個樂章,可謂章章皆精彩,處處藏驚喜。開篇“世紀”,心懷大同,格調頗高。樂曲以渾厚震撼的銅管吹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集結號,隨后筆鋒一轉,又以溫暖柔和的弦樂展現(xiàn)自古崇尚和平的中國,在新時代敞開胸懷、擁抱世界的民族自信與萬丈豪情。







緊隨其后的“文明”,中西合璧,古今交融。樂章以中國古老的琴曲為主要音樂素材,同時在配器中加入中國傳統(tǒng)打擊樂器,使整個樂章更加古樸厚重,打擊樂與銅管的默契配合,竟擬音出歷史的腳步聲,緩緩走來。樂章中,東方音韻與西方交響樂的碰撞,更宛如文明回響,縈繞在觀眾耳畔。
第三章“奉獻”,先抑后揚,以小見大。精彩的圓號接小號獨奏猶如一座燈塔、一束光芒,將作品曲調從小調轉入大調,仿佛訴說著每一個兢兢業(yè)業(yè)、默默無聞的“我們”,在遇到困難與挫折后,仍然迎難而上、砥礪奮進,最后完成人生的蛻變與升華。這是獻給新時代所有勞動者的奉獻之歌與英雄之歌。


深情流露、設計精妙的“思鄉(xiāng)”是整部作品中最為特別的篇章。由樂隊首席趙坤宇、第二小提琴首席楊穎、中提琴首席付威和大提琴首席沈和群組成的弦樂四重奏與交響樂隊產生出奇妙的化學反應。電影鏡頭式的敘事邏輯清晰而自然,在國交藝術家們的精彩演繹下,整個樂章有個體、有群像,抒情而不矯情,大提琴的深情獨白更是動人心弦、一曲淚目。




令人期待的終章“山河”,一葉知秋、寓意深遠。樂隊精準奏出的不同旋律,交織成如明月、如煙霞、如激流、如茂林,如浩渺瀚海、寥廓天空的神州大地。當我們漫步在令人心馳神往的山河畫卷中,隨著節(jié)奏的起伏,才恍然發(fā)現(xiàn),原來,我們每一個人早已融入時代的大潮,我們每一個人都在昂揚奮進的新時代見證、參與、創(chuàng)造著新的歷史。時空在此交匯,個人奮斗與民族命運緊緊相連,整部作品也由此達到輝煌的最高潮



不同的色彩可以組成和諧的畫面,《山河頌》以交響套曲形式呈現(xiàn)的五個篇章,雖然主題結構、創(chuàng)作手法、表現(xiàn)形式不盡相同,但最深層次所要表達的精神內核卻又如此一致,那就是:贊美祖國壯麗河山,謳歌新時代偉大征程。
在統(tǒng)一中兼有個性,在個性中又追求統(tǒng)一。正如李心草所說,“《山河頌》既是一部完整緊湊的交響套曲作品,又可以獨立成篇”。也正因如此,整部作品聽下來,不覺單調乏味更無疲憊之感。
當最后的音符落下時,雷鳴般的掌聲與響徹音樂廳的歡呼聲不絕于耳,這是觀眾的鼓勵與支持,更是最大的認可與褒獎。
撰稿 | 胡實
攝影&攝像 | 掌握社
第一篇章“世紀”
今日之中國,不僅是中國之中國,而是世界之中國。在21世紀這個嶄新的時代,中華民族既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同時也面對著偉大復興的機遇,而作品的創(chuàng)作正是基于這樣的思考。音樂主題動機取材于作曲家關峽先生的“和平命運共同體”,以交響化的手法進行全新的創(chuàng)作。銅管吹響匯聚與復興的號角,四方響起的回聲仿佛是那中華兒女共同匯聚成的強大而堅定的聲音。隨著溫暖的弦樂交織進入,詮釋出關于和平與陽光的向往。動機化的主題變奏匯聚交織成賦格化的展開段落。最終,主題的升華、再現(xiàn),象征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腳步堅定走來!
第二篇章“文明”
在不同的時代,民族的精神與氣質皆具有不同的內涵及表現(xiàn)形式。以“文明”為主題,追根溯源,用音樂講述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五千年傳統(tǒng)文化。作品融合了中國傳統(tǒng)音樂元素與現(xiàn)代作曲技術的表現(xiàn)手法,以中西合璧的方式展現(xiàn)華夏民族的燦爛文明。
第三篇章“奉獻”
我們生在這樣的時代,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譜寫著屬于這個時代的盛世華章。但我們不會忘記,在這盛世背后,有無數(shù)平凡的人民,他們團結一心、守望相助,為祖國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本首樂曲采用奏鳴曲式,帶有沉思主題的引子提煉了主部和副部的主題動機,仿佛是一段內心的獨白。呈示部的主部是一個充滿熱情的信仰主題,它在不同的樂器中不斷被重復,充滿內在動力一直向前奔涌。連接部以圓號深沉內斂的獨奏開始,隨即小號把同樣的旋律轉入大調,似乎那是理想之光在召喚。副部主題氣息寬廣,是奉獻的精神賦予了平凡的生命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樂曲的中段進入到展開部,描述生命在實現(xiàn)理想的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但信仰的力量始終不滅。再現(xiàn)部時,副部主題先出現(xiàn),隨即呈示部的主部主題和副部主題以對位的方式在大調上同時出現(xiàn)合二為一,仿佛生命已經(jīng)完成了蛻變和升華。作品通過交響化的音樂語言,致敬為祖國、為人民奉獻的各行各業(yè)平凡而又偉大的生命!
第四篇章“思鄉(xiāng)”
遙望故鄉(xiāng),歸途漫漫,心與心的呼喚始終指引著游子歸來的方向;一抹鄉(xiāng)音道不盡幾代人的離愁,時光荏苒,團圓的心愿始終未曾改變。這一章節(jié)采用交響詩的體裁,兼容大協(xié)奏曲的表現(xiàn)形式,通過弦樂四重奏與樂隊之間的對話、發(fā)展,營造出詩化的音樂語言。由弦樂隊引發(fā)的回憶感開始,逐漸交織延展,經(jīng)過迷霧與海浪風雨的洗禮,迎來初現(xiàn)的曙光。溫暖的旋律反復詠嘆、升華,匯成華夏兒女期盼團聚的呼喚。
作品采用“起-開-合”的三段式結構。音樂語言力求純凈清淡、淺白真率而又意味雋永。作為大型交響套曲《山河頌》的中間部分,作品在結尾處做弱收處理,既滿足作品合而為一的美學追求,又在套曲結構中滿足了承上啟下的整體布局。
第五篇章“山河”
作曲家將祖國的一天融入到壯美山河中。用日出,清晨,正午,午后,傍晚,日落,夜晚這一時間概念對應泰山之日出,都市之清晨,熱火朝天之正午,竹林山泉之午后,美麗鄉(xiāng)村之傍晚,三沙粲然之落日,中國天眼之星空這一空間盛景。將時間與空間交織,將新時代不同的發(fā)展側面融入到作品中。作品突破了常規(guī)結構設計,突破了常規(guī)作曲技法,將技術,結構充分融入到音樂表達與作品內容中。作曲家以拳拳赤子之心,澎湃激越之情,歌頌偉大的中華民族,歌頌偉大的山河大地,歌頌偉大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