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海闊
說來有點不可思議,曾經困擾自己四五年的難題真的就這么被推翻了。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解決”了問題,而是“推翻”了問題。
具體來說就是,當我終于接受了某件事原本就不是、或者可以不被列為一個必須被解決的“問題”這一事實后,與之相關的一系列紛擾就隨之煙消云散了。
對我而言,最為難解的莫過于跟我媽的關系。
大概是從中學時候開始,我就一直在設想自己長大后要如何努力掙錢,帶我媽到處旅游,給她報老年大學的課程,周末去接送她上下學。我總覺得我媽太不容易了,我一定要好好補償她,讓她過上好日子。
但是,直到今天我才逐漸意識到,這或許并不是我理想中的生活,甚至我從來都沒有考慮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究竟是怎樣的。那些具象化的設想不過是對我媽口中別人家幸福生活片段的拼湊和重組,甚至有可能,她也從未想過自己究竟想要怎樣的生活。
然而在過去的幾年里,就是在這種對所謂美好生活的幻想中,我放棄了自己更感興趣的專業(yè)方向,選擇讓我媽更滿意的另一個;放棄了有更高薪資水平、更多就業(yè)機會的一線城市,選擇了陪著我媽身邊;就在我試圖放棄自己今后的人生,把侍候我媽終老作為唯一人生價值的時候,我終于在她的步步緊逼中徹底崩潰了。
萬幸的是,不破不立。
在離開家之后,我才逐漸看清楚了自己之前的生活狀態(tài)有多么令人窒息,以及那些曾被我視為天經地義的想法是多么荒謬可笑,也難怪當初跟朋友談起時他們會用一種匪夷所思(看傻子)的神情看向我。
多好的時光啊,竟都這么荒廢了。
想到這兒的時候,破天荒的,我竟然沒有像以前那樣懊悔、自責了,只是感覺惋惜。
絕望過后的清醒真有這么神奇嗎?怎么一點都不像我了。又或者,這才是真正的我嗎?
卸下壓在心頭的重石,連呼吸都變得輕松了起來。好像渾身都充滿了力量,想去做事,想走出去,想迫不及待地開始自己的生活。
這就是本能的求生欲嗎?哪怕只是隱約看到了一絲微光,就想掙扎著再活幾天試試?
或許,明天就不一樣了呢?
一定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