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內容崛起:一場雙向奔赴的偽下沉表演【解構B站】

“人很難去責怪自己”本質上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xiàn)。因為習慣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和陷入自我否定是兩件事。
習慣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可能是出于謙虛和誠懇,甚至是追求完美,適度的自省屬于必要且優(yōu)良的品質。
陷入自我否定是比較嚴重的問題,根源是不自信、自我接納程度比較低。
這兩者的混淆和相互作用,可能給你的生活帶來很多混亂,讓你缺乏處理問題的章法,下面做一個簡單的例子:
*你與人發(fā)生一次沖突,首先習慣性的自我反省,覺得自己哪里哪里做得不夠好,覺得好羞恥,好討厭自己,后面再醞釀一堆我這個人是不是一塌糊涂啊,我是不是balabala,之后陷入強烈的萎靡退縮中,影響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你與人發(fā)生一次沖突,為了維護自己的感受而把責任全部投射到那個人身上,你就陷入憤怒,這個人為什么那么不可理喻,他真討厭,他該向我道歉,我以后再也不和他打交道了等等。
這兩個結果似乎完全不同,其實從某個角度看是殊途同歸的。
再做三個假設:
1、這件事從相對客觀的角度講,它主要過錯方是你。
2、你們倆都占部分因素。
3、這件事的主要過錯方是對方。
不管你下意識的選擇自我反省,還是選擇將問題全部投射給對方,你陷入誤區(qū)的可能都占一半,要么非常責備自己,要么非常責備別人。習慣前者,讓你變得自卑、退縮、痛苦,抹殺許多機會,喪失很多權利。習慣后者,讓你故步自封,破壞人際關系,難以得到健康舒適的生活。
(其實打開了說,當你面對一個鍋的時候,無論是選擇背到頭上還是丟出去都源自于同一個原因,你缺乏自信。
因為缺乏自信,所以遇到問題唯唯諾諾,全部往自己背上扛。
因為缺乏自信,所以為了維護自己的感受而把所有鍋都甩到別人頭上,這樣我自己才能是一個好的人,完美的人。
真正的核心在哪里呢,核心其實在于一個“評價習慣”上。
如果說你真的只是在反省問題的話,那么你所做的事其實和解數(shù)學題是沒有區(qū)別的,你會把這件事里有用的資料收集起來,最終得到一個解決方法(比如以后再遇到類似事件后怎么處理會更好,或者之后怎樣收拾殘局等),你不會有太過于強烈的情緒,或者說當你走出這一時的情緒波動后,你唯一得到的結果就是增加了一些生活經(jīng)驗,多掌握了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后更知道怎么處理問題了,你不會受到長久的負面干擾。
你的思維慣性指向解決問題,而非判斷對錯(判斷價值)。
當你的思維習慣停留在判斷對錯、判斷(自己或別人的)價值上時,你會很少考慮怎么解決問題,而極端的重視自己的感受,要么忙于醞釀不良感受,要么忙于在反抗不良感受(帥鍋給別人),而問題中的有效信息則在你眼前白白溜走。當你下次遇到同樣的問題時,你還是摸不著頭腦。
或者在這件事情的解決上,你會隨著情緒沖動一通瞎干,沒有章法也失去了真正的目的。
停止評價思維是撤掉蒙眼布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