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ZIS-30戰(zhàn)斗報告一則【翻譯】

http://www.tankarchives.ca/2017/04/zis-30-in-combat.html
http://www.tankarchives.ca/2019/04/zis-30-in-battle.html
英譯者Peter Samsonov
個人授權(quán)翻譯
不知道為什么會有兩份一樣的內(nèi)容
戰(zhàn)斗中的ZIS-30
致:裝甲和汽車總局(GABTU)副局長,技術(shù)部隊少將,列別杰夫(Lebedev)
抄送西南方面汽車和裝甲車輛委員會副主席,坦克部隊中將,塔姆盧奇(Tamruchi)
1942年4月5日
?安裝在共青團員拖拉機上的57mm反坦克炮在戰(zhàn)斗中證明了自己能有效對抗所有種類的敵軍坦克,是一款令敵人心生恐懼的武器。
?戰(zhàn)斗也展現(xiàn)了該車的優(yōu)缺點
?優(yōu)點:
????1、是自行火炮
????2、炮盾能為車組成員提供正面防護
????3、瞄具精度很高
????4、機動性很好
????5、炮口初速很高
????6、針對坦克大小的目標(biāo),有效射程為2到2.5公里
????7、射速高達每分鐘10到12發(fā)
1942年3月17日,第四近衛(wèi)坦克旅的一輛自行火炮在一次戰(zhàn)斗中射擊了13次,并在2公里的距離上擊毀了3輛敵坦克,其他坦克撤退了。
?缺陷:
????1、制退裝置和回行裝置很快就壞了
????2、發(fā)動機功率太低,當(dāng)車輛行駛在雪地、泥地、陡峭的斜坡上特別明顯
第四近衛(wèi)坦克旅的 摩托化步兵營保留了一個57mm自行反坦克炮連,他們在進攻作戰(zhàn)中可被用于支援坦克。通常,他們會跟在步兵身后,不斷變換陣位,常被用于掩護側(cè)翼。自行火炮會選擇一個便于摧毀阻礙我坦克、步兵推進之?dāng)车年囄弧?/span>
在反擊期間,這些火炮被用于對付敵坦克和步兵
在防御戰(zhàn)中,火炮被部署在坦克易受到攻擊的方向,有時候甚至要部署在坦克的前面。由于他們要與摩托化步兵營的坦克并肩作戰(zhàn),其任務(wù)通常是掩護側(cè)翼。在某些情況下,車組成員和自行火炮本身都會被在附近爆炸的炮彈炸傷或摧毀。應(yīng)當(dāng)將這門火炮安裝在T-60坦克的車體上。
南方面軍汽車和裝甲車輛副司令,坦克部隊中將,什捷夫涅夫(Shtevnev)
南方面軍汽車和裝甲車輛軍事委員,盧瓦耶夫(Valuyev)
檔案編號CAMD RF 81-1203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