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香霖堂對幻想鄉(xiāng)的解讀
作者:key
時間:2008-8-17
如題,基本以香霖堂為主。
其次就是本文是建立在神主的原作之上的一些個人的解讀,有主觀成分盡請吐槽。不過因為完全不涉及任何二次創(chuàng)作,所以 “香霖是個變態(tài)口牙”抑或“香霖性轉換希望”者請自重。
并不是反對二設,只是想拋去一切繁雜的二設,去看看幻想鄉(xiāng)最初的樣子。對了,還有感謝所有翻譯香霖堂的同學(拜
———————————————————————————————————————
神主寫香霖堂的目的是什么呢,我想是對幻想鄉(xiāng)世界觀構成的一個補完吧。它的基本結構是“通過對一個物品,事件或概念進行抽絲剝繭似的推測而產(chǎn)生結論”
(灰體字為引用)
作為道具店而存在的香霖堂,本身如神主所說“把丟在路邊的道具擺起來的店類建筑”網(wǎng)羅了“外面世界、妖怪、冥界和魔法的道具”,而店主森近霖之助則是擁有“知道道具的名字和用途程度的能力”。香霖堂的故事也有一部分是從道具入手的.
香霖堂所販賣(收藏?)的道具,有一大部分來自于外面的世界。因為缺乏一些必要的知識所以有很多東西一直無法使用。
而從霖之助對外面世界的道具的解釋看起來與常識相去甚遠,但我認為這并不是所謂“霖之助的個人口胡”,背后蘊含的其實是幻想鄉(xiāng)所構建的基本要素。
從新第五話(文中所有話數(shù)均參考漁場)“沒有名字的石頭”開始,出現(xiàn)的所有外面世界的道具,神主以通過霖之助之口對它們所進行的解釋,實際上就是將外面世界道具的非幻想轉化為幻想的一個過程。
話題先轉開一下,為什么要進行幻想化呢?我想這是因為幻想鄉(xiāng)構成的基本因素是幻想的緣故。
從第二話“幻想的鳥”,新第七話“洛陽的紙價”這兩話中能引出一個重要的概念,那就是“幻想鄉(xiāng)和外面世界的平衡”。
“在外面世界中的紙張將要消失的時候,幻想鄉(xiāng)里的紙量就開始急劇增加,大群的朱鹮飛翔在幻想鄉(xiāng)的上空時,朱鹮從外面世界的天空中消失”能夠從外界進入幻想鄉(xiāng)的是什么呢。那應該就是幻想化的一切吧。
也就是說,幻想鄉(xiāng)與外面世界的平衡在于幻想和非幻想的平衡。當“用紙來傳達信息這件事兒可以說已經(jīng)到達了幻想的領域了”的時候,在外面的世界失去容身之所的紙張“大量地涌入幻想鄉(xiāng)”而導致了幻想鄉(xiāng)的紙價下降。幻想鄉(xiāng)容納了一切幻想。這就是使幻想鄉(xiāng)與非幻想的外面世界的保持平衡的因素。那為什么說外面的世界是非幻想化的呢,這個在后面會說明。而且關于平衡性的話題也未就此完結。這里只解釋道具的部分。
那么話題轉回來,外面世界的道具幻想化之后進入到幻想鄉(xiāng)。所以霖之助對外面世界的道具所進行的解釋看起來與常識大相徑庭,但若是站在幻想鄉(xiāng)的角度來看便不奇怪了。這也是神主打破常規(guī)的一面。
新第六話里出現(xiàn)的電腦。在這一話里,神主將電腦與式神做了聯(lián)系。
式神“通過編排出一種行為模式來使心成為工具”和對電腦“?通過編排出一種行為模式使工具變成心”的解釋很好的說明了外面的世界與幻想鄉(xiāng)的模式的不同。沒有幻想的外面世界通過實體來創(chuàng)造幻想,而通過幻想來創(chuàng)造實體的永遠只有幻想鄉(xiāng)。作為沒有幻想的外面世界,創(chuàng)造的也只是沒有心的道具而已。
而對于式神與人偶的對比十分明白的解釋了何為被操縱與被命令。人偶需要絲線來控制,而式神則需要命令來指揮。但這也是無心和有心的差別。而霖之助沒有一次成功的打開過電腦,所以他也不知道電腦也只不過是和人偶一樣需要操縱的罷了。
拒絕運作的式神那篇其中一線討論了外形的問題。這個問題只要結合上面的分析應該就很容易說通了。 “通過編排出一種行為模式來使心成為工具”,本身具備了心的式神在成為式神的時候則需要創(chuàng)造出形體。所以霖之助說出“若想要造出一個搜集信息的式神的話,那把它的外形做成天狗不就行了么,這樣一來,首先,一個具有魅力的式神就誕生出來了,隨后,它就會自然而然的具備搜集信息的功能了。這種想法在幻想鄉(xiāng)可是普遍的真理”。這就是幻想鄉(xiāng)的模式。
而對道具的依賴,使得幻想鄉(xiāng)的居民產(chǎn)生了所謂“墮落”,大概就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道理。但我倒覺得神主另有所指,暗喻著,因為科技的進步發(fā)達生活的而越來越舒適的外面世界的人類,已經(jīng)因逐漸便利的技術而越來越墮落。最后會因越來越滿足于創(chuàng)造的一切而失去上進心吧。同幻想鄉(xiāng)的居民一樣自我封閉在一個小空間里吧。
那么道具部分就此為止
接下來從新第一話“無名墓邊的彼岸花”里,能讀到很有意思的事情。
對于那條與身體脫離了關系的右臂骨。用靈夢的話來說就是“從那骨頭里根本看不到它活著時候的靈魂啊”,
霖之助對于人類的解釋是“人類這種生物,全身各處都是有魂寄宿于其中的,這和肉體的狀態(tài)無關”。在神道教里有“一靈四魂”這個概念——任何一個生靈都具有四種不同性質(zhì)的魂,魂所占比例的不同早就了眾多不同的性格?;蛟S神主是基于這個而設定,或許不是,因為即使不用宗教的概念來解釋,人類擁有靈魂這個概念也不一定難懂。但我這樣考慮,是因為神主的作品里本民族的民俗宗教概念隨處可見。這里便不提了。
話題回來,那條看不到活著時候的靈魂,并且量產(chǎn)型(靈夢語)的右胳膊究竟是什么呢?
而接下來的一段描寫很值得推敲:
“在此,我又重新考慮了一下這圈住了幻想鄉(xiāng)的結界所影響到的東西究竟是什么。被結界所影響到的東西,那便是人的“思想”。如果物質(zhì)性的障壁是“肉體所不能通過的障壁”的話,那么結界就是“人的思想所不能通過的障壁”了。若說一個人越過了結界,即所謂神隱(*2),那只會在人處于一種特殊的精神狀態(tài)下,或是意識朦朧的時候才會發(fā)生,而且必定是會全身整體越過結界的。若說只有一條胳膊越過了結界,那就是說這條胳膊和它的身體有著不同的思想。胳膊和身體分別靠不同的意識活動的人類?我既想像不出會有那樣的人類,更想像不出會有大批那樣的人類。難道果真如靈夢所說,這不是人類的胳膊么?”這一段話里可以推出的東西有很多。
我解讀到了幻想鄉(xiāng)大結界的作用:那就是對非幻想的拒絕。
“被結界所影響到的東西,那便是人的‘思想’ ,如果物質(zhì)性的障壁是‘肉體所不能通過的障壁’的話,那么結界就是‘人的思想所不能通過的障壁’了?!边@也給出了能夠穿越大結界的必要條件。前面寫過,外面世界是非幻想化的。也就是說,非幻想正是被大結界所拒絕的。那么擁有非幻想思想的外界的人類也被大結界所拒絕。
而且結合了前面所提到的平衡性來說,大結界確立的目的之一,正是為保持幻想和非幻想的平衡性。
“若說一個人越過了結界,即所謂神隱(*2),那只會在人處于一種特殊的精神狀態(tài)下,或是意識朦朧的時候才會發(fā)生”在這里提到的神隱,其引申意思便是“神隱狀態(tài)下的人類,其思想接近或等同于幻想”這也就是神主所賦予的神隱的意義。會出現(xiàn)在幻想鄉(xiāng)的人類即被稱為神隱的人類,那么這樣的人類,在思想在與幻想接近的同時越過了大結界?!皷|方鄸月抄”里提到過的“心之間的距離”,大概也是這樣一個概念了。
從新第二話“超越紫色的光芒”中能夠解讀出來?!拔业闹庇X告訴我,現(xiàn)在——我正在外面的世界里。我被外面的道具所包圍、思想也為它們所馳騁著。所以,這是我的思想越過了結界”。霖之助的思想在希望得到燃料的想法的指引下越過了結界。這時,相當于他的思想在一瞬間與外面的世界接近。
那么,這里便產(chǎn)生了兩個問題。
一, 為什么說外面的世界失去了幻想?
神主在小說里曾經(jīng)寫過“不知什么時候,在外面世界人類的思維中,“幻想的生物”的概念已經(jīng)被涂抹成“空想的生物”了。當然了,幻想的生物和空想的生物完全是兩種東西。所謂空想的生物,不過是妄想、復合失敗與誤解的別名。而,所謂幻想的生物,是只在幻想鄉(xiāng)才有的生物的略稱。自不必說,我和魔理沙都是幻想的生物”。這些話出自第二話“幻想的鳥”。那么首先神主定義了幻想的概念。憑空想象出來的叫做空想。而下一句話看似好懂,實際上我解讀出了另一層意思。
“所謂幻想的生物,是只在幻想鄉(xiāng)才有的生物的略稱?!薄;孟豚l(xiāng)的設定中,有這樣的一個時間段,那就是幻想鄉(xiāng)與外面世界未隔離和隔離開來的時間。
以前的幻想鄉(xiāng)是與外面的世界沒有阻隔的?;孟豚l(xiāng)緣起(求聞史記)的時間是一千兩百年前,那時的日本是平安時代。這里引出一個比較被人熟知的“百鬼夜行”
“日本的平安時代,是一個幽暗未明,人類和妖怪共處的時代,妖怪住的地方,和人類所住的地方,其實空間上是重疊的,只是人類在白天活動,妖怪們則是在晚間出現(xiàn)”,這就是百鬼夜行的背景。而幻想鄉(xiāng)所產(chǎn)生的平安時代,正是這樣一個人類妖怪共舞的年代。所以那時幻想的生物是被承認的存在,也就是說,沒有幻想的生物這個概念。這個時間正是未隔離的時間。而理論上說,這個時候幻想鄉(xiāng)還未被創(chuàng)造。
下一個時間段是隔離的時間,而那個時間是1868,這一年被稱為明治維新。正是這個時代,博麗大結界被張開?;孟豚l(xiāng)被創(chuàng)造了。
而這個時間段能說明什么呢?我想神主想表達的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世界就失去了幻想吧
這樣的話,在看下那句話“所謂幻想的生物,是只在幻想鄉(xiāng)才有的生物的略稱?!?br>幻想的生物在第一個時間段之后存在在世界上的,可以說那個時候沒有幻想和非幻想的區(qū)別。而在世界失去幻想之后,他們進入了幻想鄉(xiāng),這個時候,他們才被稱為幻想的生物。
那么,外面的世界為什么失去了幻想呢?這一點從第二個時間段考慮的話就能明白了吧。
從歷史角度來說,明治維新的意義,正式使日本走向了現(xiàn)代化的過程。而這個時候,日本所進行了一系列的西化政策,這就是“脫亞入歐”。而這種資本主義式發(fā)展的興起,資本的積累使得經(jīng)濟振興,物質(zhì)生活極大滿足。這個時候,人們正式走向了物質(zhì)文明的時代,并且一直到今天。而物質(zhì)文明的興起,則正是精神文明的衰落。(實際上馬克思主義所提出的消滅神,也正式的宣告唯物主義取代了唯心主義)
也許神主所看到的,今天的人類文明正是這樣一個面孔吧。所以,幻想隨著物質(zhì)主義的興起而正式衰落。這里能不能想起風神錄得劇情呢?因失去信仰而使得存在岌岌可危,所以神奈子才把神社搬到幻想鄉(xiāng)。對神明的信仰消失,正是一個寫照。
二, 幻想鄉(xiāng)的一切并不完全是幻想,難道說飯碗啊,筷子啊,農(nóng)具啊什么的都是幻想嗎?
這個用上面的推論就能解釋。因為幻想鄉(xiāng)曾經(jīng)并不是和外面的世界隔離的。這個如果從博麗大結界作為原點來區(qū)分的話,就是:大結界成立之前的一切被保留,大結界成立之后只接受幻想。
而以人類來說,幻想鄉(xiāng)的居民所擁有的技術,完全是與外面的世界所隔離之前的技術(外來者帶來的暫且不算)。這也能解釋為什么發(fā)達的印刷和拍照的技術并不在人類手上。
終于,在話題已經(jīng)跑出很遠的情況下,我們再次把它轉回來。
那條量產(chǎn)型(靈夢語)的右胳膊究竟是什么呢。
對于外面世界的人類,神主強調(diào)其一個特點,那就是技術。
從香霖堂來看,似乎外面世界的人類很能用技術這個詞所代表,抑或外面世界的人類只能用技術這個詞所代表,這些由大家自己感受吧。不過,“我是在反省自己竟然能想出這種侮辱生命的、該遭天譴的場景出來。我可不想去考慮人類會干出那種愚蠢的事情來”這句從霖之助嘴里說出來的話,會不會是神主想表達的呢?那條沒有靈魂寄宿其中的右胳膊,相當于道具的東西究竟是怎么出生的呢?思考一下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