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的大棒,吳用的銅锏,在梁山無尖無刃奇門兵器譜上能排第幾?

除了被俘投降的朝廷軍官,絕大多數(shù)梁山好漢在上梁山前,用的基本都是被視為農(nóng)具的樸刀——宋朝也有兵器管制,首要控制的是鎧甲盾牌,其次是重型弓弩,佩劍和腰刀不在控制之列,只要別像林沖那樣抱著寶刀進入白虎節(jié)堂,一般都不會有人管,所以楊志才能當街賣刀,那把斷送了林沖前程的寶刀,也是他花一千貫從一個落難軍官手里買來的。
尋常刀劍不在朝廷查禁之列,但也不是每個江湖人士買得起,所以他們除了用半農(nóng)具、半兵器的樸刀,就只能用一些奇形怪狀的家什了。咱們今天的話題,就是來聊一聊梁山好漢手中無尖無刃的奇門兵器的殺傷力,看看魯智深的大棒和吳用的銅锏,在梁山奇門兵器譜上能排第幾位。

宋軍一般由三部分組成,主力部隊是林沖所在的八十萬禁軍:地方部隊被稱為廂軍,征討梁山的八都監(jiān)、十節(jié)度使,都屬于廂軍;戰(zhàn)斗力最弱的,就是小李廣花榮統(tǒng)領(lǐng)的寨兵,這是一種不拿朝廷軍餉,由百姓輪番服役的“土兵”,“土兵”和“士兵”寫起來差別不大,但是待遇卻有天差地別。
禁軍、廂軍、土兵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雜兵,因為與本文無關(guān),所以宋軍有多少種,咱們過幾天有時間再來考證、商榷。
不管是禁軍還是廂軍,都由朝廷配發(fā)兵器鎧甲,土兵的裝備,一般由地方商賈大戶籌款購置,曾頭市和祝家莊之所以擁有弓箭和戰(zhàn)馬,那是因為他們屬于向官府報備而朝廷不發(fā)糧餉的民兵組織。
清風寨是正式軍官指揮的民兵,戰(zhàn)斗力可以忽略不計,他們的日常任務(wù),就是維護治安,知縣和鎮(zhèn)長都可以指揮花榮,所以花榮很無奈地向宋江道歉:“小弟本欲陪侍兄長去看燈,正當其理。只是奈緣我職役在身,不能勾自在閑步同往?!?/strong>

花榮所說的“職役”,就是在清風寨鎮(zhèn)上舉辦燈會的時候當保安,這種尋常事務(wù),不用知縣、縣尉下令,鎮(zhèn)長和知寨花榮就商量著辦了。
花榮似乎是正規(guī)部隊派駐地方的武官,基本相當于武裝部長兼民兵營長,所以他可以擁有宋軍制式兵器,但是像盧俊義那樣的大名府當鋪老板,就不可能擁有戰(zhàn)馬長槍了,所以他往返大名府和梁山之間,只能兩條腿走路,用的也是短刀接長柄,那就是樸刀的一種形制——他生擒史文恭的時候,還沒有自己的專屬長槍,直到坐上第二把交椅、受招安充任伐遼副先鋒后,他才有了制式長槍,并能以一條長槍激戰(zhàn)有梁山馬軍五虎將八驃騎戰(zhàn)力的耶律四小將,并將耶律宗霖挑落馬下割了首級。
許多梁山好漢上了梁山之后,就不再使用樸刀,比如闖蕩江湖“全仗一條桿棒,只憑兩個拳頭”的拼命三郎石秀,跟病尉遲孫立在祝家莊單挑的時候,就是“兩馬相交,雙槍并舉,四條臂膊縱橫,八只馬蹄撩亂?!?/p>
有尖有刃的刀槍,對付沒有鎧甲的山賊草寇,自然是殺傷力極大,但是面對西夏或遼、金的重甲騎兵,有時候可就不那么好使了。
所謂陌刀下去“人馬俱碎”,那只是一種夸張的記載:陌刀再怎么厲害,也不過是長柄刀而已,頂多能劈開人體截斷馬腰,想把人馬砍碎,那得比剁餃子餡還麻煩。
再鋒利的鋼刀,也不可能寫削鐵如泥,尤其是面對冷鍛甲的時候,尋常刀劍基本無效,于是在制式刀槍弓弩之外,有條件的武將,都會在馬槊、長刀這類配發(fā)的“主兵”外,還自掏腰包購置骨朵、蒺藜、鞭锏之類的“副兵”。像呼延灼那樣上陣只用雙鞭的武將幾乎沒有——面對如林的長槍馬槊,短鞭只能防守而難以殺敵,這就是古戰(zhàn)場上的一寸長一寸強,戚家軍慣用的狼筅,任憑倭刀如何鋒利,也只能被戳成滿臉花后丟了狗命。
“副兵”不算制式兵器,所以歷朝歷代都不禁止,比如呼延灼和孫立的鋼鞭、吳用的銅锏,鄧飛的鐵鏈,魯智深的禪杖,都屬于無尖無刃、不入正規(guī)軍裝備清單的“奇門兵器”。

如果列一個梁山無尖無刃奇門兵器譜,魯智深的大棒、吳用的銅锏,都是有資格入選的,至于如何排名,那可就很難有一個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榜單了。
這里面要澄清一件事,那就是不魯智深和沙悟凈的禪杖,都既沒有鍬頭也沒有月牙,而是一頭粗一頭細的木棒或鐵棒。
沙僧那條禪杖是神木加金屬芯:“寶杖原來名譽大,本是月里梭羅派。吳剛伐下一枝來,魯班制造工夫蓋。里邊一條金趁心,外邊萬道珠絲玠?!?/strong>
月宮里有沒有梭羅樹,誰也不知道,魯智深的禪杖則是渾鐵打造:五尺長短,六十二斤——宋朝的一斤六百克,折算起來,恰好是茶杯口粗細的一條大鐵棒,要是有尖有刃,那就沒法兒耍了。

魯智深用的是大棒而非方便連環(huán)鏟,這一點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這里不再贅述,據(jù)清朝乾隆二年進士、榆社知縣程穆衡考證,吳用的“銅鏈”實際就是“銅锏”,跟秦瓊的熟銅锏是一樣的東西:“鏈即锏字,軍器,似劍,有脊而無刃,非鍛煉字。”
有脊而無刃,基本相當于超大號的三棱或四棱刮刀,我們在隋唐英雄系列影視作品和畫冊中看到的秦瓊銅锏,似乎有些不合規(guī)制:棱角和尖頭都很鋒利,鋒棱上還有缺口,那應(yīng)該叫馬牙刺而非銅锏。
不管怎么說,吳用能用銅锏,腕力應(yīng)該十分驚人,所以他才能一下子隔開赤發(fā)鬼劉唐與插翅虎雷橫的樸刀。
吳用的銅鏈和火眼狻猊鄧飛的鐵鏈不是一回事,鄧飛在祝家莊之戰(zhàn)中兩次出手,都是“舞起鐵鏈”,這就說明那是軟兵器,并不能像吳用的銅锏那樣隔開樸刀。

盤點完了魯智深、吳用、孫立呼延灼、火眼狻猊鄧飛手中的四件“奇門兵器”,下面就該儒者諸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魯智深等人手中的兵器或許并不算太奇怪,其殺傷力能否超過馬槊和陌刀,在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答案,為了使問題更簡單一些,我們以無尖無刃為標準,來給這四件兵器列一個排行榜:在您看來,梁山好漢手中還有哪些兵器比較奇門?魯智深的大棒、吳用的銅锏,在梁山無尖無刃奇門兵器譜上能排在第幾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