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菌群失調自檢,這些癥狀你有嗎?
健康人的胃腸道內寄居著種類繁多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稱為腸道菌群。腸道菌群按一定的比例組合,各菌間互相制約,互相依存,在質和量上形成一種生態(tài)平衡,一旦機體內外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特別是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敏感腸菌被抑制,未被抑制的細菌而乘機繁殖,從而引起菌群失調,其正常生理組合被破壞,而產生病理性組合、引起臨床癥狀就稱為腸道菌群失調癥。

1、免疫力低下,反復感冒
感冒一般是病毒、細菌侵害機體所造成,當病毒、細菌侵害人體時,身體自身的淋巴細胞、巨噬細胞等免疫細胞就會被積極調動,對抗、吞噬這些外來侵略者,使病程縮短。當人體免疫力低下時,這些病毒超過了淋巴細胞、巨噬細胞所能發(fā)揮的消滅能力,致使機體受到病毒、細菌的侵害。
反復感冒與機體的免疫力差有直接的關系,身體抗病能力不強,不能抵御外來的致病菌,所以就容易反復發(fā)作。人體的免疫系統有70~80%是分布在腸道內或者腸道周圍,腸道菌群失衡是免疫力低下的重要原因。
2、腹瀉、便秘及其它腸易激綜合征
腸易激綜合征病因有食物過敏、應激反應、乳糖不耐受、情緒變化、環(huán)境因素、使用激素等。多項研究發(fā)現,患者與健康人群比較,其腸道菌群不平衡,乳桿菌和雙歧桿菌數量較低。
3、食物不耐受
人體自身有能力代謝降解單糖、雙糖、淀粉和蛋白質等我們從食物中獲得的主要營養(yǎng)物質。但也有部分例外。絕大多數的非淀粉多糖和其他一些我們通過食物攝取的物質是被我們的共生微生物降解的。所以當人體腸道內的微生物和所攝入的食物不匹配時就會出現食物不耐受。如果腸道中缺乏某些降解攝入食物的細菌,那么不僅通過這些食物改善健康的愿望會落空,還會出現胃腸道不適和腸漏。
4、焦慮、抑郁
有確鑿的研究證據表明抑郁也是一種炎癥性疾病。困擾科學家的是這種伴隨著抑郁出現的輕度炎癥究竟起源于哪里?近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腸道菌群在誘導焦慮和抑郁的發(fā)病中發(fā)揮了關鍵作用。腸道內一些細菌可能讓您感到抑郁,而另一些細菌又可以幫您抵抗抑郁。所以研究者們認為未來益生菌產品或許可以替代抗抑郁藥物或者至少可以作為抗抑郁藥物的輔助劑。
5、脹氣、口臭、舌苔厚
當人體益生菌數量下降時,腐敗菌可能會在上消化道內大量繁殖,導致食欲不佳、挑食、厭食,甚至出現口臭。而益生菌在腸道中產生大量的低分子酸、過氧化氫、抗菌活性肽,以減少腸道內的氨和胺等有毒有害物質,抑制產胺的腐敗菌的生長繁殖,吸收內毒素,降低毒素來源,改善挑食、厭食、積食、口臭。所以,牙齦和牙齒保持健康時,口臭一定源于消化道。

調整菌群方法
(1)飲食調整 發(fā)酵性腹瀉應限制碳水化合物;腐敗性腹瀉應限制蛋白質的攝入。增強腸黏膜的局部防御屏障功能,防止細菌易位,應增加纖維食物。
(2)抗菌藥物 立即停止原抗生素,應根據菌群分析以及抗菌藥物敏感試驗,選用合適的抗生素以及抑制過度繁殖的細菌,從而間接扶植腸道繁殖不足的細菌。此外還可采用廣譜抗菌藥物將腸道細菌大部分消滅,然后再補充正常腸道菌群的菌液以使其恢復。
(3)益生菌 補充含有嗜酸乳桿菌等乳桿菌的制劑,亦可達到扶植正常菌群的目的。補充益生菌需要注意;
01.益生菌害怕殺菌和消毒制劑
益生菌不宜和具有殺菌消毒活性的制劑同時服用,不能與抗菌藥物合用。因為益生菌中的活菌容易被抗菌藥物殺死,完全起不了效果。服用消炎殺菌類藥物或者保健品時要間隔兩小時以上再喝益生菌。
02.益生菌怕被抑制和吸附
如果患者有胃炎或者腹瀉的情況,醫(yī)生很有可能會開具膠體果膠鉍、鞣酸制劑、藥用炭或者蒙脫石散等藥物,但這些藥物會對細菌的生長有抑制作用,或者會吸附細菌,然后直接帶出體外,可影響益生菌發(fā)揮療效。因此,以上藥物也不能和益生菌同時服用,應間隔服用。
03.益生菌怕熱
益生菌的最佳生長溫度和人類腸道正常溫度相近,大約是37℃。因此益生菌制劑最好保存在陰涼干燥處,食用的過程中如需加熱,則溫度不要超過45度。
04.益生菌害怕咖啡因和茶多酚
咖啡因和茶多酚也會降低益生菌功效,所以,食用益生菌半小時內不要飲用咖啡和茶。
?注:益生菌知識普及,不作醫(yī)療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