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令:細品歌詞《無羈》中的古風韻味

先看題目,無羈。羈,束縛、拘束也。無羈,即無拘無束,放蕩不羈。暗合主人公魏無羨的性格命運,他一生的悲喜亦源于這兩個字。

本為云夢江氏大弟子的他,正直善良,聰明機敏,靈力高強,秉承江氏家訓“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為救溫氏一門老弱婦孺,退居亂葬崗,因失去金丹改修詭道,被仙門百家視為異類,“邪魔外道”,人人欲得而誅之。血戰(zhàn)不夜天后,魂飛魄散,尸骨無存。重生后,與昔日好友藍忘機攜手追蹤謎案探查往日真相,還仙家世界清明。

若不是心底純如蓮花的善良和堅持,他前世原本不用這么凄慘。無羈,無羈,一生命運的鋪墊與注腳。
再看歌詞:聞笛聲 獨惆悵 云深夜未央是與非 都過往 醒來了 怎能當夢一場紅塵中 毀譽得失 如何去量蕭蕭血熱刀鋒涼山高水遠 又聞琴響陳情未絕 臥荻花 月如霜煮一壺生死悲歡 祭少年郎明月依舊 何來悵惘不如瀟瀟灑灑 歷遍風和浪天涯一曲共悠揚
穿萬水 過千山? 路盡人茫茫是與非 都過往? 醒來了 就當它夢一場紅塵中 毀譽得失 如何去量蕭蕭血熱刀鋒涼山高水遠? 又聞琴響陳情未絕? 笑世事 多無常煮一壺生死悲歡 祭少年郎明月依舊 何來悵惘不若坦坦蕩蕩 歷遍風和浪天涯一曲共悠揚
結構上,歌詞分為兩部分。第一節(jié)韻腳依次為:悵、央、往、場、量、涼、響、霜、郎、惘、浪、揚。第二節(jié)稍微變換了幾個字,依次為山、茫、往、場、量、涼、響、常、郎、蕩、浪、揚。押ang韻,音節(jié)飽滿明亮,便于抒情,豪放悲涼皆可。
第一小節(jié),“聞笛聲”交代情境,“獨惆悵”言明情緒,“云深夜未央”點明時間地點,“是與非”一句交代心理活動,詞句一路鋪陳,一個憂傷孤獨的主人公形象逐漸顯影。
“紅塵中,毀譽得失如何去量”,這句靈魂之問,既是問人,也是問己,這亙古之問,終是無解。選擇在人心,得失怎衡量?
“蕭蕭血熱刀鋒涼”將思緒帶回到過去,再現(xiàn)江湖血雨腥風。不過,值得指出的是,這里“蕭蕭”放在“血熱”后面,有失妥當?!笆捠挕?,多指馬鳴聲、風聲、草木搖落聲等。
如“蕭蕭馬鳴,悠悠斾旌”(《詩經(jīng)》),“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陶潛),“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等。詞作者有意用“血熱”表現(xiàn)劇中人少年俠氣,碧血丹心,但用“蕭蕭”來修飾,顯得詞不達意,破壞了歌詞的整體美感,可重新斟酌。?
“山高水遠”以下,敘事兼寫景?!吧礁咚h”言路途遙遠,這是空間之遠,“臥荻花”“月如霜”,寫時令變化,這是時間之長,時空交融?!拜痘ā卑祵懬?,“霜”既寫出天晚夜涼,月色清冷,又暗合荻花之秋。在這凄清蕭索的環(huán)境中,似有一人臨江獨立,形單影只,寂寞凄涼。
古詩詞中常用“荻花”來抒發(fā)離情別緒,寄寓凄涼悲苦之意。如“蕭蕭江上荻花秋”(賀鑄)、“楓葉荻花秋瑟瑟”(白居易)、“曉來江上荻花秋”(張孝祥)等。
此處的“臥荻花”似脫于“朝饑山上尋蓬子,夜宿霜中臥荻花”(韋莊《秦婦吟》),本是寫戰(zhàn)亂中老百姓饑寒交迫無家可歸的慘狀,用于此處,甚是貼合劇中人境遇。
從“煮一壺生死悲歡,祭少年郎”起,主人公情緒由內斂克制轉為外放疏闊,“獨惆悵”變?yōu)椤昂蝸韾濄?,明月還是那輪明月,然而人物的內心發(fā)生了變化,一掃抑郁不平之氣,豁然開朗。那些前塵往事就忘了吧,既然襟懷坦蕩,又何必計較世人評說?
明月清風,瀟灑天涯?!扒K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薄皳]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笨犊瘺鲇兄?,豪邁壯闊有之,飛揚灑脫有之?!肮灿茡P”,暗示琴笛歸于一處,浪跡江湖,也間接交代了人物情緒變化的原因。
細讀,會發(fā)現(xiàn),這里面其實有兩個人物。熟悉劇情的都知道,藍忘機善琴,魏無羨御笛。所以,開頭“聞笛聲”的是藍忘機,“云深夜未央”也證明了這一點。
“云深不知處”正是姑蘇藍氏仙府?!爸辉诖松街校粕畈恢帯保ㄙZ島),以此命名居處,正合姑蘇藍氏雅正端方,清高自守之志。
“紅塵中”起,則是魏無羨的內心活動,“又聞琴響”“陳情未絕”,代表了他的“歸來”以及與藍忘機的重逢?!爸笠粔厣辣瘹g”起,則是二人心志的共同寫照,鋤奸扶弱,無愧于心。
第二節(jié)與第一節(jié)相比,內容基本相同,只是變換了幾個詞句。與《詩經(jīng)》表現(xiàn)手法一脈相承,重章疊句,一唱三嘆,有回環(huán)往復之妙,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對比來看,從“聞笛聲,獨惆悵,云深夜未央”到“穿萬水,過千山,路盡人茫?!?,從心理活動過渡到實際行動,“萬水”“千山”映襯出尋訪過程之艱難,“路盡人茫?!保淮鷮ぴL結果。
“故人何在,煙水茫茫”(柳永),“茫?!钡牟粌H是路途,還有心情?!笆晟纼擅C?,不思量,自難忘”(蘇軾),情緒隱而不發(fā),卻令人唏噓不已。知己情,生死誼,緩緩道來,直指人心。
從“怎能當夢一場”到“就當它夢一場”,從“臥荻花月如霜”到“笑世事多無?!?,再到“瀟瀟灑灑”“坦坦蕩蕩”,人物心理變化軌跡連成一線。從憤懣不甘到安然釋懷,從傷神自苦到通透灑脫,一貫而下,遙相呼應,意味深長。
至此可見,作者匠心獨運,妙筆生花。雖有疏漏,但瑕不掩瑜。詞作緊緊扣住人物性格命運,巧妙融入中華古典詩詞意蘊,古風悠長,耐人尋味,堪稱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