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做了,相同的夢》讀后感
? ? ? ?劇透警告

? ? ? ? 不得不說,日本文學那獨特的細膩與含蓄真的是別有韻味,特別是對于青春題材文學,或許不如傳統(tǒng)文學來得高大上;但,我必須承認,這本《又做了,相同的夢》,是一部能打動人心的優(yōu)秀作品。
? ? 青春文學是亮麗的、自然的、充滿浪漫色彩的,這部作品的筆調完芙符合以上要求,字里行間透露著獨屬于青春的青澀、懵懂,以及對探索世界的渴望與對世間萬物的好奇。同時,作者有效回避了青春文學浮于幻想、不真不切的問題,往往在富有童趣的語言里加入一些深刻而富有哲思性的言語,把幻想拉回了現(xiàn)實,把青春的活力與傷痛抬到了對現(xiàn)實的思考,這在青春小說中是難能可貴的。而且,作者很聰明地淡化了主角與大人間的矛盾沖突,沒有讓價值觀的碰撞影響觀感,而是聚焦于“我”與朋友間的對話及友誼,讓文字的舒暢感及張力達到了令人驚嘆的境界。
? ? ? ? 當然,一部“打動人心”的作品是不會因其寫作手法而備受稱贊的,這部作品的內容才是其精髓所在。不過,這部作品表達的東西太多了,我揣摩了很久,作者在“表達”中到底“想”表達什么?最后我認為,是“幸?!迸c“人生’。
? ? ? ? “我”與南姐姐、阿巴茲蕾姐姐和老奶奶這些走上不同道路的自己成為朋友,是人生中難以置信的相遇與救贖;“我”和桐生、瞳老師以及朋友們關于幸福的探討,更是對幸福最好的闡釋。
? ? ? ? 南姐姐當初沒有與父母好好溝通,以至于走上了無親無故的道路,她經(jīng)歷著絕望的時光,沒有親人的鼓勵和支持,沒有他人的認可與肯定,寫著無人知的故事,實施割腕等自殘行為。她一直在自責,悔恨,認為自己沒有資格活在世上,當遇到“我”時,“我”給予了她鼓勵和希望,獲得認可的她至少有生活下去的勇氣了,而她同樣給予“我”請求與告誡,避免“我”面對她已面對過的絕望。因南姐姐,“我”認識到了父母的關愛與陪伴是幸福的;因“我”,南望姐姐意識到她并不是孑然一身,一定會有人會原諒她、理解她、支持她。
? ? ? ? 而阿巴茲蕾姐姐是沒有朋友、放棄與桐生君和好的“我”,她走上了自暴自棄自棄的道路。文字中的阿巴茲蕾姐姐美麗而溫柔,她一定還保有小時候那顆柔軟的心,她也一定很悔恨,但在她的世界里,她是所有人的局外人,她所認為的不需同伴的人生,只要自己聰明的人生,絲毫沒有幸福。于是,她開始傷害自己,破壞人生,最后結束生命。但“我”闖進了她的生活,她有了同伴,有了可著想的對象,她人生的空缺被“我”填補,而“我”也因她避免了人生空缺的出現(xiàn),“我”走上了更加完整的人生。
? ? ? ? 最后的老奶奶,一個人生活在木屋里的老奶奶,或許是未和桐生走向婚姻的“我”。老奶奶的人生沒有缺憾,但她還是與“我”相遇了?!拔摇辈]有救贖老奶奶,但“我”卻是老奶奶人生最后的褒獎;老奶奶沒有引導“我”走向不同的人生,卻同樣給予了“我”無比寶貴的建議?!拔摇迸c老奶奶的相遇,是已幸福美滿的“我”與充滿可能性的“我”的相遇。老奶奶度過了一個平凡的人生,她沒有愛上任何人,卻珍惜了重視之人,她或許傷害過他人,但同樣喜歡了很多人,她無疑尋到了幸福,而“我”則會踏上一條與她截然不同的道路。
? ? ? ? 正如書中所言:“人與人之間是很難相互理解的——”所以,或許只有自己才能理解自己吧!南姐姐、阿巴茲蕾姐姐、老奶奶,她們都在做相同的夢,或許她們經(jīng)常夢到小時候,一遍又一遍重溫自己是如何走上這條道路的,也因如此,她們才能在面對“我”時流露出那份最初的溫柔和智慧,讓“我”以她們?yōu)槟繕?,“我”不會成為她們,她們在面對自己的人生時或許不如面對“我”時那么聰明、那么體貼,但正因這份對過去、對未來的追求和向往,才讓“我”的三位朋友如此耀眼,才讓過去的“我”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才讓人生真正屬于這個綻放著希望之光的“我”。而“我”的人生,在玫瑰花下。
? ? ? ? “幸福不會自己降臨,所以我要主動前往?!比松。拖窠诲e縱橫的小路,“一天走一步,三天走三步”,我們往往會碰見不同的岔路,不過只要堅持心中對幸福的定義,再復雜盤錯的路途也能通往幸福,如果不知道什么是幸福,那就“走三步~退兩步~”,尋找另外的坦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