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面對嘉慶的質(zhì)問,只說了兩句話,就讓嘉慶徹底無言!
作為清朝歷史中最大的貪官之一,和珅與嘉慶的愛恨情仇也為人津津樂道,從嘉慶時期的財政狀況來看,如果沒有和珅的“貢獻”,嘉慶的生活水平會直線下降,那么和珅對嘉慶又是什么態(tài)度呢?
在和珅自盡前,兩人曾在大牢中相見,嘉慶也對和珅發(fā)出了質(zhì)問,可誰知和珅只用了兩句話,就讓嘉慶啞口無言,甚至無法反駁和珅。

和珅的結(jié)局
作為乾隆時期最得寵的大臣,和珅的結(jié)局讓人唏噓不已,就在和珅為乾隆守靈期間,嘉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和珅快速控制,并列出了和珅的所有罪狀,讓他無法翻身,誰也沒有想到,曾經(jīng)風(fēng)光一時的和珅卻落得這樣的結(jié)果。
雖然和珅在乾隆“保命詔書”的庇護下,留下了全尸,他的兒子也保全了性命,但和珅的家產(chǎn)是保不住的。
根據(jù)清點,和珅的家產(chǎn)大約持平了整個清朝十五年的財政收入(也有十年財政收入等不同的說法),富可敵國這個詞都不足以形容和珅,可以說他的財力,完全能夠支撐起一個小國的成長。

對于和珅的結(jié)果,嘉慶自然非常的開心,就像是找到了自己父親給自己留下的寶藏。
于是在一切塵埃落定后,嘉慶也來到了和珅面前,雖然兩人的對話在歷史中沒有過多記載,但可以想象,嘉慶不免對和珅說出很多嘲諷的話,畢竟在乾隆當(dāng)太上皇的三年里,兩人的矛盾已經(jīng)無法調(diào)節(jié)。
那么和珅會就此屈服,祈求嘉慶放過他嗎?
作為官場的老江湖,和珅很明白自己逃不過一死,與其在人生最后時刻委曲求全,不如大膽的說出內(nèi)心的想法,于是和珅只用了兩句話,就讓嘉慶啞口無言。
和珅的心里話
面對嘉慶,和珅緩緩說出了自己心里的話:“這些錢都是皇上需要的,我不過是為了皇上而貪”,其實這兩句話不但說出了和珅的處境,同時也說出了嘉慶的處境,面對坦率的和珅,嘉慶也不知道該說什么好。

對于和珅,嘉慶可以說又愛又恨,他恨和珅之對乾隆忠心,而對他卻“視若無睹”,但他又愛和珅,他的內(nèi)心其實十分羨慕乾隆能夠擁有和珅這樣一個大臣。
那么嘉慶為何無法反駁和珅呢?因為和珅說的全部都是事實。
和珅能夠掌握如此大的權(quán)力,是乾隆一步步提拔起來的,因此和珅才是乾隆的心腹。
作為臣子,和珅的所作所為完全瞞不過乾隆的眼睛,可以說和珅貪財是在乾隆的默許下進行的,為何乾隆要允許一個臣子拿走他的錢呢?
或許對于乾隆來說,和珅并不是在貪錢,而是在給他“賺錢”。
乾隆是一個好大喜功的皇帝,不僅喜歡講究排場,而且喜歡收藏各類文玩,這都是非常燒錢的行為,即使那個時期的清朝財政收入不錯,依舊無法滿足乾隆,就在這時,和珅出現(xiàn)了。
和珅雖然喜歡貪財,自己也花了不少,但他所貪的錢基本上都消費在了乾隆的身上。
乾隆下江南,一切全部由和珅安排,乾隆喜歡古玩字畫,根本不用自己張嘴,和珅就可以給他搞到手,這就是和珅最聰明的地方,他將“大錢”都給了乾隆,自己只留下了小錢。

在這個基礎(chǔ)上,和珅還做到了另外兩點,一個是國家的整體發(fā)展,乾隆在位期間,清朝的發(fā)展速度還是非常不錯的,也就是說和珅大肆斂財,乾隆高消費的同時,國家財政收入?yún)s沒有減少,國家還呈現(xiàn)出穩(wěn)定發(fā)展的狀態(tài),如果你是一個皇帝,你會拒絕這樣的大臣嗎?
第二點則是和珅個人的態(tài)度,作為皇帝,最害怕大臣結(jié)黨謀私,貪財不可怕、好色不可怕,一旦開始迷戀權(quán)力,皇帝就會出現(xiàn)危機。
和珅就做到了這一點,他不管做了什么,起碼在忠心方面絲毫不用懷疑,也從來沒有結(jié)黨營私的行為。
就按和珅與嘉慶結(jié)仇這件事來說,作為板上釘釘?shù)幕饰焕^承人,和珅與嘉慶幾乎沒有什么私交,甚至還有矛盾,這種大臣對現(xiàn)任皇帝來說簡直是妥妥的忠臣。
所以嘉慶即使厭惡他甚至恨他,也無法反駁他的行為。

后悔的嘉慶
如果說和珅的話讓嘉慶無法反駁,那么和珅的死或許是嘉慶最后悔的事情。
根據(jù)歷史記載,即使嘉慶拿到了和珅的大半家產(chǎn)(朝中官員私下克扣了不少),但嘉慶在位期間,一直在為錢的事情發(fā)愁。
要知道乾隆雖然花錢大手大腳,但在去世的時候依舊為國庫留下了接近2000萬兩白銀,再加上和珅的家產(chǎn),這筆錢足夠嘉慶肆意揮霍。
可實際上,嘉慶只要在繼位的初期沒有為錢發(fā)愁,而這背后的原因,則是他缺少和珅這樣一個“能臣”。

雖然和珅貪財,可在辦事方面確實無可挑剔。
但在和珅死后,嘉慶連一個能夠為他辦實事的官員都找不到,朝中的官員只顧著貪錢享樂,卻沒有人真心為嘉慶考慮。
遇到事情后,除了克扣錢糧就是擺爛,給嘉慶留下了一個“爛攤子”,嘉慶不僅很快就花光了和珅家產(chǎn),每年的財政收入也無法填補開銷方面的漏洞。
結(jié)語
或許在和珅死后,嘉慶才真正讀懂和珅的話,和珅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乾隆,包括和他的矛盾,而嘉慶卻沒有想到這點,他確實可以殺掉和珅,但誰又能夠代替和珅呢?

清朝的國力在嘉慶時期是一個分水嶺,就是因為缺少一個像和珅這樣的人才,對于那些有能力的官員來說,如果不讓他們“吃飽”,誰又會給你辦事呢?
例如嘉慶時期的白蓮教起義,就耗費了至少2億兩白銀,如果這件事發(fā)生在乾隆時期,乾隆或許都不會給和珅撥款,只是要求和珅處理這件事,和珅依舊可以處理好,甚至還有可能在鎮(zhèn)壓結(jié)束后,為國庫上交一筆“繳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