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科技 | 用3D服裝軟件做試樣(fitting)的可靠性分析



▼?以下的冷蕓時尚圈討論是就行業(yè)問題的討論及總結。這些分享屬于集體智慧的結晶。(它們并不代表冷蕓個人觀點)。希望通過此種方式能讓更多行業(yè)人士受益!
一、3D試衣目前可靠度
1.通過3D驗證版型的可信度有多高?
在進行3D試身時,所得數據是否能夠覆蓋所有服裝品類?幾位蕓友都認為從技術上來說,3D試樣適用于所有品類,關鍵在于如何運用。
以前沒有3D技術時,有一道工序叫做“扎坯樣”,與現在的3D試身有著異曲同工的效果。只不過一個是虛擬,一個是實體。但實際上客戶通常并不需要在所有的場景中都使用3D試樣,因為在選購服裝時,有的客戶更關注實際面料的手感和真人模特穿著的效果。
下圖就是我們之前做的一個案例,由于模特的體態(tài),會導致衣服前中起翹。正因為每個人的身形體態(tài)都有其特殊性,因此在技術應用中,業(yè)務層需要將虛擬和實際相結合。


2.當前的數字化面料測試手段是否滿足3D試身
雖然3D試身技術本身已經漸趨成熟,但在實際運用中存在一個問題,即多數3D建模師缺乏打版經驗,因此有時即使出現問題,也不敢確定是樣板的問題還是建模師應用軟件問題。這一點得到了同行蕓友勇哥的認同,在實際運用時,往往只有在關鍵時刻他才能確定問題所在。這對3D服裝建模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讓3D技術真正好用,我們從業(yè)人員還需要補充相關技能。如果發(fā)現樣板問題后自己無法進行修改,就需要聯系供應商進行樣板修改。
決定衣身平衡的三個要素:模特(與風格匹配的體型)、面料(物理屬性和元素)以及版型匹配性。而當前的數字面料制作分為兩點,一是材質,二是物理屬性。影響服裝最終形態(tài)的是物理屬性,即面料的力學性能。當前的數字面料物理屬性只能測試克重、厚度、彎曲強度和拉伸強度四個參數。但若要體現面料的褶皺細節(jié),需要人為調整變形率和變形強度。
當前的數字面料測試方式,檢查服裝的基本廓形沒有問題。但若要體現更多細節(jié),需要在相同條件下,人為對比物理面料和數字面料并做出微調。以前有個客戶要求西裝的后面與前面保持平衡,他告訴客戶后面需要有活動空間,否則穿上衣服后就無法活動了。在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中都如此,不要一開始就把版型定位為對或錯,需要關注模特是否合適,面料風格是否匹配。
蕓友Wenny Huang提到他們會使用相應的面料測試儀器對三個軟件進行測試,掃描使用Vizoo,軟件使用substance和xtex。然而,在運動面料和高端面料方面,感覺3D還很難達到最佳效果。根據三個軟件的面料測試儀器的測試結果盡管差別不大,但測試結果可能不夠穩(wěn)定和準確。最終仍需要面料同事根據經驗,對比面料實物進行手工面料屬性的調整。
除了運動面料,羽絨服的效果也較難把握。因為3D以給衣片加壓力的方式模擬充絨,無法精準判斷充絨量于壓力的對用情況,因此會出現較大偏差。另外,實際工藝中的車縫和壓線會對物理屬性產生影響,所以客戶的走線也會影響最終效果。
3.3D中的舒適性測試可信度有多高
對于多數企業(yè)而言,定制模特或從Alvanon購買數字模特的成本仍然較高。當前數字面料的屬性測試只能測量克重、厚度、拉伸強度和彎曲強度。但面料的細節(jié)仍然體現在變形率和變形強度上,縫紉線的張力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蕓友Wenny Huang認為對于新的版型而言,僅憑3D效果來決策還存在一定風險,因為現實工藝中存在許多因素未在3D中體現。而這一點也正是我們公司技術部門的擔憂。蕓友勇哥再次提到這與扎坯樣有關,一比一還原樣衣效果的時間成本較高,作為從業(yè)者,百分之七八十的效果已經足夠使用,關鍵在于公司如何運用。
隨著AI生成服裝圖片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將學習使用AI。如果3D技術僅停留在出圖階段,未來是否將難以保持競爭力。蕓友Wenny Huang認為使用何種技術取決于公司使用技術想要達到的目的。有些公司為了標準化,將所有資產統(tǒng)一進行數字化管理、存儲、調取和分析。
同時,將自己的版型標準化,作為基礎塊提供給供應商進行新款式開發(fā),這種管理效果是可行的。由于自己不是設計師,她通常在需要測試版型準確性時使用3D。例如,褲子是否會卡襠等。而像瑜伽服或者運動功能類的服裝,則會使用真人,未來也許是AI。而蕓友勇哥認為3D和AI技術各自有優(yōu)勢,AI最終只是款式圖,但3D數據化需要與生產對接。如果AIGC要推出工業(yè)版型,離不開3D數據化這條路。
此外,我認為還需要考慮應用者能夠接受的誤差大小。我們曾向領導提到使用的數字模特與實際人臺存在差距,但我們認為這其中的誤差是可以接受的,而領導認為虛擬模特必須與人臺完全一致才能進行試身。
事實上,虛擬模特與人臺完全一致是非常困難的。進一步來說,即使是人臺與面對的消費者,體型和尺寸也不會完全一致。未來通過算法自動生成3D圖并非夢想。在現在的3D軟件中,已經可以查看3D服裝在模特身上的試穿受力圖。服裝企業(yè)引入3D后,大多數情況下是讓3D建模師獨自奮戰(zhàn),難以與其他技術部門進行聯動或合作。
目前,大多數人對3D的了解有限,或者只是片面地看了一些宣傳片,對3D的預期很高。因此,需要進行實操引導。此外,3D資源管理也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特別是不同客戶對不同體型的要求。
蕓友勇哥認為目前的應用還以虛實結合為主,因為大多數人對3D還不夠了解,包括技術和邏輯。這幾年3D技術發(fā)展迅速,讓一些從業(yè)人員感到困難。如果不是疫情和凌迪的大力推廣,現在可能仍停留在個人玩家階段。
3D軟件中有應力圖、應變圖和試穿圖3種示意圖,但目前在3D服裝制作中使用較少。有少數3D服裝建模師會通過應變圖查看衣片的被拉伸程度,判斷紙樣是否需要修改,以及結合面料的具體特性粗略判斷舒適性。我們來看一張試穿圖,現在Style3D可以自定義匹配壓力值,使用起來更加方便。比如圖中不同色彩對應不同壓力值和面料的匹配度。圖中這件瑜伽服,默認壓力是120%,而這個面料的極限拉伸能否達到這一閾值是測試的前提。

我們的領導和Browzwear的華東區(qū)銷售人員接觸過,據他們介紹,Lululemon在開發(fā)時會使用3D軟件中的試穿圖。也許這可能只是銷售人員的一種宣傳說辭,但新技術的投入使用是趨勢。蕓友Wenny Huang認為實際上大部分瑜伽類產品的客戶并不關注這個,因為他們更關注極限姿勢、排汗、吸汗和透風等問題,而這些問題通過真人試穿一次就能得到明確的答案。
去年我們在內部匯報中提到了這一點,不同面料在壓力圖方面的性能表現差異很大。此外,真人模特對于承受壓力的能力也因人而異,運動舒適性是運動類品牌非常關注的問題,而這些問題避免不了真人試穿。
并且,運動品牌對姿勢的要求非常多樣復雜,而3D軟件中的運動姿勢有限,不具備完整的參考。在軟件中調整3D姿勢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而現實中可能很快就能完成。關于軟件使用方面的問題,我認為軟件開發(fā)本身也會針對這些局限做出升級。以前,所有面料的現實壓力范圍和拉伸范圍都是固定的,不可自行設置?,F在可以根據面料的實際性能,調整拉伸值的范圍。
目前Style3D中自帶了幾十個運動專業(yè)姿勢,可以根據面料的物理屬性設置最大拉伸值,在軟件版本升級后已經可以實現自定義3D模特的姿勢,前提是3D模特具備骨骼。雖然仍然可能存在客戶使用的模特和系統(tǒng)中的模特并不匹配的問題,但我們能夠看到軟件在突破這些局限上的決心。

二、不同角色對3D試身的態(tài)度,存在哪些阻力?
想要穩(wěn)步推行3D試身,應該做好哪些準備?
1.傳統(tǒng)技術人員對于3D試樣的態(tài)度?
在推行3D服裝試身過程中,大家感受到的最大阻力是什么?我先談談我自己的感受。我們是一家服裝貿易企業(yè),服裝設計師都在國外,設計師的工作重點是查看實際樣衣,因此如果我們提交的是3D樣品,對他們來說,一方面無法解決工藝問題,另一方面,他們覺得很難把握模特的差異。
我們曾與3D設計部門的主管進行交流,他認為目前3D在面料模擬方面的仿真度還不夠,并且工藝問題也是他們關注的一個重點。此外,他們對于3D能否驗證樣板的合理性持懷疑態(tài)度。目前我們的3D設計師最喜歡3D的一點是可以通過3D服裝展示不同的印花效果。這種方法成本低廉,時效快速,只需一套紙樣和幾個電子圖稿。
蕓友勇哥認為實際上這是一個數據化的問題,目前的數據積累還不足以讓設計師感到便利,因此通常最大的阻力來自于設計師的觀點:“這個和真實樣衣還是有區(qū)別的?!苯Y果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制作真實效果,但效率卻提升不明顯。其實與平面圖相比,3D具有更大的優(yōu)勢。
我接觸到的設計師們對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較低,可能還沒有習慣。從這一點來看,版師比設計師更愿意學習。對企業(yè)來說,工藝是已知條件,而版型、款式、搭配和色彩才是不確定因素,這些方面我認為通過3D已經完全夠用。
蕓友Wenny Huang從另一個角度提出,也許在款式篩選方面,3D具有更大的意義。等款式都確定之后,進入技術階段時,無論是看3D樣品還是看試身樣品,都取決于各自的選擇。的確,抵制工作模式和工作習慣的改變是一個普遍的問題。
在客戶體驗方面,我們接觸過的客戶更多地會使用3D進行選款,而僅有兩個客戶使用3D進行試身。在最近的廣交會上,許多外國人看到3D技術都感到非常新奇,虛實結合的應用正在逐漸推動?,F在美國也有一些品牌在積極推動使用3D技術,據說與沃爾瑪等大型超市合作的品牌中也有許多采用了3D技術。
2.3D建模師對于3D試樣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培養(yǎng)3D建模師有哪些注意事項?
要讓從業(yè)者接受3D技術,關鍵是讓他們感到便利,數據化是關鍵。至于是否像真實樣衣一樣,蕓友勇哥認為大部分服裝從業(yè)人員基本上都能從經驗出發(fā)做出判斷,尤其是目前市面上的主流3D效果都超過了60%至70%的還原度。作為一名從事版師工作的人,他本人不容易受到外界條件的干擾,因此對3D技術持有信心。蕓友Wenny Huang對3D技術也表示很有信心,但仍需要給客戶時間來適應??蛻舻钠谕凳顷P鍵,經驗豐富的客戶更加要求樣衣和3D模擬的一致性。如果只是作為一個大致參考,3D技術已經足夠了,只要能滿足客戶的期望值就可以控制好結果。我們也遇到過一些客戶對于使用3D服裝進行試身非常感興趣。
我們公司有四位建模師,其中只有一位有七年的版師從業(yè)經驗,其他三位有兩年的助理版師工作經驗,最后一位是直接從畢業(yè)后開始做3D服裝建模的。但出乎意料的是,對于3D服裝試身沒有信心的卻恰恰是那位有七年從業(yè)經驗的同事。
我認為,其中一方面的問題是那位同事在建模操作上喜歡使用一些特殊的小操作來調整造型。另一方面,他對虛擬面料的各個參數并沒有完全理解。此外,正如兩位蕓友所提到的,客戶的期望值過高也是一個問題。
我們內部建議不要使用3D中的特殊手段來調整3D服裝。對于面料的屬性,應盡量尊重測試結果,可以進行微調,但不能進行大幅度改動。我曾經看過那位同事制作的3D服裝,他不太會通過面料的屬性來調整服裝。例如,制作褲子時,他會凍結腰頭的橡筋層,但一旦取消凍結模擬,整條褲子就會下垂。
然而,這個問題實際上完全可以通過調整橡筋層的面料屬性來解決。因此,我一直認為當前培養(yǎng)3D服裝建模師需要兩手抓。不僅要掌握軟件操作和建模技能,還要了解打版方面的知識。勇哥提醒在過程中要注意基礎結構,不要過分糾結于每種工藝手法所產生的容差。他也反對在成品上使用固定針、冷凍等非常規(guī)操作。通過他給出的案例,可以清楚地體現出改前和改后的差異。


有豐富打版經驗的3D服裝建模師,可通過3D試穿效果確定樣板的結構問題并及時做出修改。建議3D服裝建模師同時補足打版和審版能力,如果有條件,可多進樣衣車間了解樣衣制作的各種工藝。同時,學習面料的專業(yè)知識。
3.不同類型的客人對3D試身的態(tài)度
我認為,在實際推薦3D服裝時,我們應當說明目前3D服裝能達到的程度和技術上的難點。
最近我們向一位美國客戶做了匯報,客戶對此非常感興趣,但我們的領導態(tài)度相對消極。一開始我們根據自己的經驗制定了統(tǒng)一標準,后來在與客戶的接觸中發(fā)現,不同客戶關注的重點不同,所以我們仍在不斷完善標準。
例如,一些客戶特別關注壓線的細節(jié),而另一些客戶只需要正反兩張圖。如果只有這些圖像,側面的一些印花效果等細節(jié)會被隱藏,客戶可能會要求移動印花。我們的客戶通常會具體針對某一款式提出要求,我們會在記錄本上記錄客戶的習慣。
目前愿意使用3D服裝試身的客人,大多在開發(fā)成本的縮減方面有較高的希冀。供應鏈成熟且能穩(wěn)定跟上開發(fā)進度的客人,更多通過3D服裝做印花效果。
我相信通過這種虛實結合與數據積累,3D技術的運用一定會更好的服務于行業(yè)發(fā)展。

?莊主總結?
一、3D試身目前有哪些可行性?
1.通過3D驗證版型的可信度有多高?
在數字面料的屬性準確、數字模特的好型正確的前提下,可滿足大多數服裝品類的試身需求,如T恤、襯衣、裙子、夾克等;特殊品類如羽絨服目前還不能采用3D試身技術。
2.當前的數字化面料測試手段是否滿足3D試身?
當前的數字面料制作分為兩點,一是材質,二是物理屬性。影響服裝最終形態(tài)的是物理屬性,即面料的力學性能。當前的數字面料物理屬性只能測試克重、厚度、彎曲強度和拉伸強度四個參數。但若要體現面料的褶皺細節(jié),需要人為調整變形率和變形強度。
3.3D中的舒適性測試可信度有多高?
3D軟件中有應力圖、應變圖和試穿圖3種示意圖,但目前在3D服裝制作中使用較少。有少數3D服裝建模師會通過應變圖查看衣片的被拉伸程度,判斷紙樣是否需要修改,以及結合面料的具體特性粗略判斷舒適性。
二、不同角色對3D試身的態(tài)度,存在哪些阻力?想要穩(wěn)步推行3D試身,應該做好哪些準備?
1.傳統(tǒng)技術人員對于3D試身的態(tài)度?
傳統(tǒng)的技術人員認為物理樣衣可暴露出3D服裝無法暴露的工藝問題,在工作習慣上查看物理樣衣對他們來說更可靠。通過3D服裝與傳統(tǒng)技術人員合作時,需要事先向對方明確3D服裝無法和物理樣衣完全一模一樣,明確3D服裝試身可檢測的內容,避免對方因對3D服裝的不了解而過度解讀或完全不信任。
2.3D建模師對于3D試身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培養(yǎng)3D建模師有哪些注意事項?
多數3D服裝建模師缺乏打版經驗,且對服裝的制作工藝不熟悉,多數情況下沒有信心肯定3D樣衣暴露出的問題就是樣板問題;有豐富打版經驗的3D服裝建模師,可通過3D試穿效果確定樣板的結構問題并及時做出修改。建議3D服裝建模師同時補足打版和審版能力,如果有條件,可多進樣衣車間了解樣衣制作的各種工藝。同時,學習面料的專業(yè)知識。
3.不同類型的客人對3D試身的態(tài)度
莊主個人經歷是,目前愿意使用3D服裝試身的客人,大多在開發(fā)成本的縮減方面有較高的希冀。供應鏈成熟且能穩(wěn)定跟上開發(fā)進度的客人,更多通過3D服裝做印花效果。
文字整理:張懷楷
文字編輯:陳暢
美術編輯:李寧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幫助,歡迎點贊轉發(fā)。
歡迎關注冷蕓時尚圈,本賬號專注于時尚產業(yè)的應用型知識分享,更多詳情可查看個人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