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總設計師張榮橋研究員為我校2021級本科生作“科學與社會”研討課主題報告

?
9月29日下午,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工程總設計師張榮橋研究員應邀為我校2021級本科生帶來《天問一號——開啟行星探測新征程》主題報告。這是我校本學期“科學與社會”研討課第二場主題報告。報告會由我校教務處處長曾長淦教授主持,2021級全體本科生到場聆聽。


為進一步引導同學們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培養(yǎng)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今年學校擬邀請一批“大國工匠”來校為2021級本科生做“科學與社會”研討課的“國之大者”系列主旨報告。張榮橋總師是首位邀請到的我國著名航天專家,現任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工程總設計師,中國科協第十屆常委。組織完成探月工程二期、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實施方案、行星探測重大工程實施方案的論證,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二等獎。
報告會上,張榮橋總師以“一條短信、一個電話和一段視頻”、“記者的祝賀”、“指揮員的一句感嘆”、“一個無聲的擁抱”四個故事為切入點,講述了中國火星探測的發(fā)展歷程和未來展望。張榮橋總師回顧了“天問一號”探測器設計、發(fā)射、著陸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困難。他說,“天問一號”的成功離不開我國舉國體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yōu)勢,也離不開科研人員“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中國探索星辰大海迎來了新的征程,接下來要保持清醒認知,積小成于大成,續(xù)寫星際航行新高度。


張榮橋總師感慨地說,火星探測任務的成功實施,讓中國人自己拿到了第一手科學探測數據,兌現了6年前我們對國家的承諾——“一定要在第一個百年的關鍵時刻,讓我們中國人的機器人在火星表面巡視”。他表示,未來還會有木星、天王星的探測計劃,宏偉的藍圖已經繪就,中國航天人任重而道遠。張榮橋總師勉勵同學們發(fā)奮圖強、不畏艱險,勇于攀登、敢于擔當,為國防科技工業(yè)改革和發(fā)展貢獻青春力量。
報告結束時,羅喜勝副校長向張榮橋總師贈送了本科生“科學與社會”研討課紀念牌,感謝張榮橋總師為同學們帶來一場精彩的報告。張榮橋總師還向我?;刭洝疤靻栆惶枴闭滟F圖集。


在互動交流環(huán)節(jié),同學們提出了有關中國航天人的自信和底氣、航天技術及發(fā)展模式以及個人發(fā)展經歷等方面的問題,張榮橋總師一一耐心作答。他表示,今天中國航天的成功來自一次次的失敗和堅持,一次又一次的反復和鉆研,我們的自信和底氣來自于偉大祖國的堅強支持和保障,來自于我們過去積累起來成熟的航天技術,來自于我們有一支年輕有為、勇于奉獻、勤于鉆研、工作精湛的研制團隊。航天技術一定是國家力量,同學們要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要立大志、做大事,報效祖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互動交流之后,同學們紛紛上臺請求張榮橋總師簽名并合影留念。


(教務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