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初現(xiàn),走出中世紀,文藝復興前后的意大利——意大利簡史4
意大利歷史在經歷了史前時代、羅馬時期、日耳曼人諸國、中世紀混亂局面后,終于到了黑暗中世紀的末站,即將進入近代史。這之間意大利發(fā)生了一件影響歐洲乃至世界的大事件——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作為歐洲進入近代史的一個小開端,跟日后的宗教改革、新航路開辟之間藕斷絲連、糾纏復雜、相輔相成。一同奠定了近現(xiàn)代歐洲國家的格局。而意大利就是文藝復興的“出生地”,那么究竟是意大利怎樣的社會環(huán)境才孕育出文藝復興呢?

事實上整個歐洲在中世紀將近一千年的時間當中(5世紀-15世紀),不同國家發(fā)展歷經了多個階段,比如英國就是從群雄割據(jù)到統(tǒng)一再到外族統(tǒng)治再到削弱君權再到民族國家和君主立憲;法國呢就是分裂松散到逐步吞并壯大再到加強集權最后民族國家;同理,德國的歷史、俄國的歷史我此前專門寫過系列文章聊過了(感興趣的可以查看我的往期文章),那么意大利歷史是怎樣的呢?

上期咱們聊到意大利歷經了中世紀的發(fā)展,國家始終是分崩離析無法統(tǒng)一,到了中世紀末、近代史初的意大利情況又有新的變化。而在文藝復興前后的意大利究竟是怎樣一個情況呢?本期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中古意大利
世界中古史夾在上古史和近代史之間,各個地區(qū)國家對于中古史時間定義不是很相同,在歐洲那一片地區(qū),中古史的時間基本上跟中世紀的時間概念相吻合(對于很多歐洲國家來說中世紀就是中古史,但是真要仔細追究起來這兩者是不同的,大家要注意區(qū)分)

中古時期的意大利基本上就是四分五裂的狀態(tài),無論是政治上還是疆域上,根本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一個統(tǒng)一國家。這里要舉中國歷史三國的例子,三國時期中國也是群雄割據(jù)的,但是整體上對外還算是一個“統(tǒng)一國家”,官方史書認證的“正版王朝”是魏。
而意大利的狀況與之不同,意大利無論名義上還是實際上都是分裂的。意大利的狀況類似中國歷史的五代十國時期。這樣一代入相信大家就有了一個概念
意大利的分裂持續(xù)千余年,這期間在經濟貿易方面反而更為聯(lián)系緊密了,事實上這也好理解,畢竟意大利本身地方就不大,又分裂成辣莫多小國,不靠物資交換怎么實現(xiàn)“自給自足”?更何況意大利多好的地理位置,像一只腳直插地中海,天然的海上貿易區(qū)啊,哪怕跑跑船賺點零花錢也是好的啊

于是在中世紀中后期意大利的工商業(yè)跟城市發(fā)展起來了,變成了后來的意大利城市共和國,著名的有威尼斯、熱那亞、佛羅倫薩等。當然這些工商業(yè)城市發(fā)展也是歷經曲折的
中古時期意大利北部長期以來都是神圣羅馬帝國(今天德國的前身)的一部分,當1254年霍亨斯陶芬王朝終結的時候北意大利才在實際上脫離神圣羅馬帝國(詳情“既不神圣,也不羅馬,更非帝國”的神圣羅馬帝國——德國簡史4)

當然除了北方的神圣羅馬帝國之外,意大利中部還有一個教皇國(詳情參見意大利簡史系列的前幾期內容)教皇國呢基本上是羅馬到拉文納一線,日后疆域多有改變,但是基本上就是意大利中部一帶

而南部意大利在中世紀時期是被爭奪的對象,阿拉伯人來了并占領,諾曼人趕走了阿拉伯人又占領,之后到了14、15世紀又成為了法國和西班牙兩大強國的爭奪對象(意大利:喵喵喵?敢怒不敢言)
同時意大利之中還有那不勒斯王國和西西里王國??傊惺兰o意大利的混亂程度超乎你的想象。混亂度可以去對標一下中國歷史東晉時期的五胡十六國

這里說一句五胡十六國不僅僅只是五種外族和十六個政權,這五種外族是主要的五個代表(匈奴、鮮卑、羯、氐、羌),而十六個國家也是比較有影響力的十六個(前涼、成漢、前趙、后趙、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涼、南涼、北涼、南燕、西涼、夏、后燕),而且這些國家也不是一起出現(xiàn)或者一起滅亡的,而是依次出現(xiàn)和滅亡。
從這里就能感受到中古意大利得多復雜了,復雜到什么程度呢?這么說吧,復雜到我都懶得整理圖表了
走出中世紀
在意大利中世紀末期,情況發(fā)生一些變化了,主要就是上文講的城市共和國的出現(xiàn):
在北部意大利神圣羅馬帝國的勢力撤出后,北部意大利一些城市乘機擴大統(tǒng)治區(qū)域(此前中世紀就有自治城市,自治城市就相當于一個“國中之國”),發(fā)展成了巨大的城市共和國,最著名的就是威尼斯和熱那亞,此外還有小一點的像米蘭、維羅納、皮亞琴察等

同時中部的教皇國雖然還在,但是教皇國西面也有城市共和國,像佛羅倫薩、比薩(可不是披薩啊)、錫耶納等。

而南面剛才咱們講過了,是西班牙和法國的爭奪對象。14、15世紀的西班牙那不用說,是“日不落帝國”(歷史上日不落帝國并非專門指英國,好多海外殖民地多的國家都有日不落帝國的稱號,比如西班牙)。而這時期的法國正是中央封建集權的巔峰時代,更是歐洲第一強國。兩大強國之下的意大利自然不敢說什么
從這樣的格局也可以看出意大利城市發(fā)展的成熟(當然意大利城市也是在歐洲范圍較早就發(fā)展的),意大利地處地中海中部,扼守亞歐貿易樞紐,工商業(yè)也就十分發(fā)達。不過進入中世紀之后,隨著新航路的開辟,貿易中心更多轉向大西洋沿岸,意大利商業(yè)就開始沒落,金融業(yè)龍頭老大的地位就讓給了西班牙。當然又過了幾百年隨著英國崛起英國成了世界金融中心。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英國衰落美國崛起,金融中心又到了美國。至于今天,咱們可以拭目以待。要數(shù)英雄人物,還看今朝

意大利的城市共和國的發(fā)展和工商業(yè)的繁榮,使得當?shù)厮枷胛幕鼮殚_放包容,也就更容易擺脫中世紀教會的思想鉗制,于是乎文藝復興最早發(fā)生于意大利。當然咱們這里需要講明白,文藝復興雖說是思想文化界的解放運動,但是主要對象實際上是有錢人或者有權人或者貴族,大部分人民群眾還是過著窮苦的日子
而實際上城市共和國雖然掛著共和國的名字,表面各大城市的政權組織形式也是所謂共和制,表面上選舉產生的市議會掌握大權。但是實際市議會也是被大商人、銀行家、資本家所把持(讓我無端聯(lián)系到今天的大美麗國)

這些城市貴族集團壟斷市政,壓迫城市平民。就引發(fā)矛盾,甚至爆發(fā)起義。另一方面統(tǒng)治階級內部也爭權奪利互有矛盾(畢竟對權力的貪欲是無窮無盡的),于是意大利很多城市紛紛拋棄“共和”走向獨裁政權。形成了所謂個人或者家族的獨裁統(tǒng)治。
這就是文藝復興前后意大利社會的一個現(xiàn)狀。同時城市共和國經過貿易財富不斷累加,出現(xiàn)了資本主義關系的萌動,加之獨裁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城市的中產階級或者小貴族之流開始追求人間的各種樂趣(此前中世紀教會勢力推行的是一種“禁欲”主義,要求底層人民嚴格遵守,但是上層人士乃至教皇本人卻窮奢極欲荒淫無盡,標準的“偽君子”行為)

于是意大利城市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拋棄中世紀的消極、保守、禁欲主義傳統(tǒng),醞釀出來一種新的人生觀,這也就是文藝復興產生的序幕
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發(fā)源于意大利有很多因素,前文講了一點,還有其他方面因素,比如:
資本主義萌芽最早出現(xiàn)在意大利
意大利尚未統(tǒng)一,戰(zhàn)爭頻繁,經濟上出現(xiàn)一種特有的“繁榮”
城市共和國工商業(yè)發(fā)達,有雄厚的財力,文學、藝術發(fā)展的物質條件好
城市富裕使得一些學者、藝術家來此定居的人變多
城市文化環(huán)境好,一些藝術家學者可以安心創(chuàng)造
......
于是乎,文藝復興在意大利出現(xiàn)了。并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擴散到其他歐洲國家。

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社會狀態(tài)想必大家都能想象,很多紀錄片、文獻都有記載,雖說底層人民的生活并未過多改善,但是上流社會普遍流行對希臘古典著作和藝術的研究和鑒賞,而拜占庭學者的講學更成為一種潮流(因為歐洲中世紀的影響導致古希臘羅馬的資料、藝術品大多保存在拜占庭,歐洲地區(qū)的文物古跡被搗毀)

此外我們看像米開朗琪羅和達芬奇這類藝術家的生平,發(fā)現(xiàn)他們大多都跟意大利有不解之緣,而他們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藝術才能也有意大利對藝術家包容的因素,這也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一個社會現(xiàn)象。事實上藝術家地位的提高也大致在這個時期
......
就這樣,意大利在曙光初現(xiàn),走出中世紀后,整個社會風貌開始轉變。這就是文藝復興前后的意大利。
那么意大利的文藝復興具體細節(jié)是什么呢?文藝復興后的意大利就統(tǒng)一了嗎?進入近代史的意大利又面臨哪些問題?敬請期待下期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