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漢全席迷思
時下又有一瓜可吃,說是中科院某院士自稱的“原創(chuàng)”編程系統(tǒng),竟然被查出來是時下流行的Python語言的單純換皮!對此許多人是怒罵,許多人對此已經(jīng)習(xí)以為常了。古人說“治大國如烹小鮮”,那么這道“菜”算是不怎么成功了。
? ?我不是美食家,沒有資格去評價菜品好壞,但我想到以前有一種最權(quán)威的菜系。古代皇帝有“滿漢全席”一說,但是菜品擺了一桌,皇帝再怎么包裝自己是個圣人,他的胃肚倒還是個凡人,他不可能遍吃所有的菜。史書上記載最早時皇帝還是每一道菜都要品上那么一口,但是到了之后,很多擺在后桌的菜,皇帝也不碰了。若想要討得皇帝的歡心,廚師們就要想方設(shè)法把菜的外表做得發(fā)亮發(fā)光,擺盤也要絞勁腦汁,于是這滿漢全席就變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副樣子。但是樣子好是好看,這原材料還是民間之物。無論擺盤擺得怎么像鳳凰,雞肉也不可能變成鳳凰肉,但是皇帝喜歡自己騙自己,廚子也只能順著上面的意思,所以皇室菜系就越做越浮夸,越做越看不出吃不出其本味。明清很多筆記小說就記述皇帝總是“微服私訪”到民間去吃菜,我想這恐怕不是因?yàn)樗麄兌嗝从H民,只是因?yàn)樗麄儗?shí)在厭煩了宮廷里那套換皮菜系了,但礙于事端由他們而起,只好生著悶氣偷偷出宮遍嘗美食。
? 皇帝和御廚那套算是前朝往事了,可以不多提。但是事情發(fā)展到現(xiàn)在,又出來新的問題。我看過和經(jīng)歷過很多像“滿漢全席”的事情:做出來的菜明明沒有人去吃,但是為了牌面依然得去做這些菜??蒲凶鰧W(xué)問也是如此,就像檢驗(yàn)廚子的水平就是要讓他出菜,科研也得出成果;但是天天讓廚子去做菜,廚子就沒有精力去鉆研新的菜式了,就和很多研究人得不斷應(yīng)付報告和論文,自己的課題動都不能動;最喪氣的還是古時候那些廚子應(yīng)付的是皇帝,還必須把菜式做得符合他們的心意,今天科研貌似比廚子高級了,可你寫的東西上級不愛聽,你就得吃癟,甚至要吃牢飯;最可氣的就是皇帝吃飯,要么就嘗一小口,要么就動都不動,廚師有敢怒不敢言;一份萬字報告,上級看了個標(biāo)題就不看了,連款項(xiàng)都不播給研究者,研究者難道還能砸鍋賣鐵去搞課題?所以我們看到了,有些“廚子”就不鉆研菜式,專門下功夫試圖把菜品外表搞得光鮮亮麗,惹皇帝喜歡。水平好一點(diǎn)的,就被騙過去了,還能得個賞賜,水平差的,就像這次,被抓出來了也只能死要面子扛著。這些廚子的行為當(dāng)然是小人的,但是到底是什么把他們變成小人的呢?大家心里都明白,誰都不敢講。
?還有最后一點(diǎn)問題,這“滿漢全席”好是好看,但享用的都是皇帝,食材都是從老百姓那里搞來的。我們可以看到,古代王朝興盛的時候,老百姓都對那宴席有各種幻想和贊揚(yáng);但到了衰亡之時,這又成了舊王朝“驕奢淫逸”的罪狀。本質(zhì)都是中原的食材,怎么給老百姓的印象不一樣了呢?那是因?yàn)?strong>這滿桌的菜從頭至尾老百姓就沒吃上一口,無論換上什么名字,都不能改變這樣的事實(shí),到了這桌菜吃完的時候,被吃的當(dāng)然是坐在最上面的那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