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人的深淵音符——《來自深淵》OST推薦(音樂推薦第十五期)

作者:加菲貓
????若要問起2017年的最大黑馬動畫,相信不少人的答案會是土筆章人原作、KINEMA CITRUS負責動畫制作的《來自深淵》。這部動畫有著繪本式的人設(shè)畫風、吉卜力風格滿滿的美術(shù)風格以及與第一印象截然相反的哀傷、懸疑而深邃的劇情,使人深陷于瑰麗而詭秘的深淵世界。而不能忽視的是,澳大利亞作曲家Kevin Penkin驚艷的配樂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乃至畫龍點睛般的作用。

????Kevin Penkin,澳大利亞作曲家,現(xiàn)居英國,是油管著名漫評人“毒舌老外”Gigguk的好友,參與了NORN9、神之塔、Florence、盾之勇者成名錄等作品的配樂工作。而本文將向大家安利他與《來自深淵》的天作之合。
????筆者最初感受到配樂的強烈存在感是在第一話的六分半多點,莉可發(fā)現(xiàn)了失去意識的雷格,隨后標題浮現(xiàn),插曲《Underground River》前奏響起,莉可與納特背著雷格回小鎮(zhèn),一路上吉卜力式厚涂的自然和城鎮(zhèn)風景呈現(xiàn)在觀眾眼前,這是在前六分鐘的高密度信息量后的緩和段,完全拿掉畫面音,而只留有厚重而又克制的管弦樂、種種營造氛圍的合成音以及空靈的男聲,令人仿佛置身于美麗而又神秘的深淵邊緣,見證故事的開端。另一被音樂所征服之處自然是大名鼎鼎的日出神曲——《Hanezeve Caradhina》,在第一話的最后,雷格和莉可站在山坡上的風車之下,日輪升起,陽光伴隨著遞進的鋼琴音階在巨穴之鎮(zhèn)奧斯的表面層層鋪開,陰影如潮水般褪去,除了城鎮(zhèn)的最中間——巨大的阿比斯深淵。斎藤洸中性化的男聲吟唱著雜揉了冰島語和德語的生造語,觀眾終于窺見阿比斯(表面)全貌,溫暖的城鎮(zhèn)與詭秘的深淵形成強烈的對撞沖擊,充滿著未知的探險故事由此啟程。


日出神曲
????Kevin Penkin在訪談里說,“……顏色可以給人們提供很多信息,例如說物體間的聯(lián)系和距離關(guān)系。聲音也是如此。取決于如何構(gòu)建例如音高、音色、和弦、響度等音樂元素,以及調(diào)配它們的互補抑或是沖突的關(guān)系,聽者會從中獲得獨一無二的聽覺體驗。比如說,‘Roar of the Abyss’ 這一曲中就有許多上升的織體和逐漸爬升的小節(jié)?!瓺epths of the Abyss’ 則是另一個例子,逐漸爬升的音符是深淵逐漸升起,包圍和吞噬主人公的隱喻。反之亦然。標題曲 ‘Made in Abyss’ 中下沉的弦樂則代表了莉可和雷格下降、潛入深淵的世界中。如果能理解這樣的概念,對于建立一個可以增強畫面感染力的音樂‘調(diào)色板’就會有很大的幫助?!倍谂淦鞯倪x用上,澳大利亞人選用了大量的有著東方神秘色彩的撥弦樂器和西式奇幻風格的管弦樂器相組合,輔以合成器的音色和吟唱般的人聲點綴,據(jù)本人稱是使用少量的樂器合奏在空曠的空間里錄制,以此營造出了獨此一份的、名為深淵的詭秘感。《來自深淵》ost的優(yōu)秀,便如這般體現(xiàn)在作曲家有意識的氛圍構(gòu)筑,和頗具概念性的配器使用上。音樂的敘事能力在這張原聲帶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甚至在一些場景下,音樂本身對觀眾的情緒調(diào)動超越了畫面演出,當你聽到特定的某首曲子時,便能準確回想起當初在動畫里聽到它時的情緒狀態(tài)?;蛟S沒有出眾抓耳的單曲,但整張專輯單獨聽下來沒有絲毫的疲倦感,渾然一體。
????日本配樂向來有注旋律的傳統(tǒng),而Kevin Penkin顯然為業(yè)界注入了難以在普通動畫中體驗到的新鮮血液,他獨特的配樂思路和對作品敏銳的洞察力,以及大膽的實驗性探索,鑄就了這張《來自深淵》原聲帶,這無疑是筆者近些年最喜愛的動畫原聲之一。隨著日本動畫業(yè)界的國際化趨勢,像Kevin Penkin、Evan Call等國際配樂師的涌入,對動畫愛好者而言無疑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

參考資料
[1] https://www.sohu.com/a/199679797_523011 ,《<來自深淵>的音樂人—— Kevin Penkin 訪談》, Anitama,2017/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