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海棠版圖:大清帝國的“大陸戰(zhàn)略”,華夏最完美的疆域格局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酒一樣的長江水,醉酒的滋味,是鄉(xiāng)愁的滋味,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血一樣的海棠紅,沸血的燒痛,是鄉(xiāng)愁的燒痛,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信一樣的雪花白,家信的等待,是鄉(xiāng)愁的等待,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母親一樣的臘梅香,母親的芬芳,是鄉(xiāng)土的芬芳,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這是臺灣著名愛國詩人余光中寫的愛國抒情詩《鄉(xiāng)愁四韻》,詩中反復提到的“海棠紅”,其實蘊藏著一段輝煌的華夏疆域往事。
眾所周知,我國是世界第三大面積的大國,96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如一只雄雞雄踞亞歐大陸的東側,但這些寶貴的國土不是“充話費”送的,而是先輩們苦心經營得來的,歷代開疆拓土的王朝和英雄都為今日華夏版圖之奠定做出了突出貢獻,他們都是偉大的。作為華夏最后一個封建王朝大清帝國,又恰逢17-18世紀,世界各國版圖奠定的最后黃金時代,大清帝國也抓住了這一歷史機遇,帶領華夏各族人民進行了最后一次開疆拓土運動,最終形成了一個1300萬平方公里,形狀如秋海棠葉的疆域版圖。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講一講“秋海棠葉”的故事。 1616年,遼東建州女真部的首領努爾哈赤以“七大恨”的名義率部反明,此后努爾哈赤在遼東戰(zhàn)場接連擊敗明軍。1635年,努爾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極通過三次對漠南蒙古的軍事打擊,打垮了黃金家族最后的大汗察哈爾林丹汗,是為三征林丹汗?;侍珮O由此征服了漠南蒙古,并將其改成內蒙古。次年,皇太極正式建立大清帝國,開始了征戰(zhàn)天下的步伐。與此同時,皇太極還出兵到黑龍江征服了索倫部落,并將其納入清軍的戰(zhàn)斗序列,也就是后來大清帝國的“利刃”索倫兵。征服索倫諸部后,恰好沙俄也東侵到黑龍江流域,皇太極遂詔命清軍北上,驅逐了沙俄,是故黑龍江流域免于被沙俄占領,也為后來康熙收復雅克薩奠定了法理基礎。 1644年,中原大亂,大明帝國被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摧毀,大清帝國的攝政王多爾袞敏銳地抓住了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在前明降將、山海關總兵吳三桂的協(xié)助下從山海關進入中原,并在山海關外的一片石戰(zhàn)場,大敗李自成,一戰(zhàn)奪取天下。此后短短兩年,清軍就從山海關打到了廣州,基本上混一域內,至1662年,清軍消滅了南明永歷政權,底定中原,只剩下鄭成功在臺灣繼續(xù)抗清。
1644年,中原大亂,大明帝國被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摧毀,大清帝國的攝政王多爾袞敏銳地抓住了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在前明降將、山海關總兵吳三桂的協(xié)助下從山海關進入中原,并在山海關外的一片石戰(zhàn)場,大敗李自成,一戰(zhàn)奪取天下。此后短短兩年,清軍就從山海關打到了廣州,基本上混一域內,至1662年,清軍消滅了南明永歷政權,底定中原,只剩下鄭成功在臺灣繼續(xù)抗清。 1683年,清朝入關后第二任皇帝康熙,任命前鄭成功的部將施瑯為收復臺灣的總指揮,施瑯率領25000名清軍渡海東征,旋即收復臺灣,實現(xiàn)了關內的最后統(tǒng)一。就在清軍收復臺灣后,康熙再次將目光移到東北,先后發(fā)動2次雅克薩之戰(zhàn),將沙俄侵略軍徹底驅逐出了黑龍江流域,并在1689年,締結了《尼布楚條約》,確定了清俄雙方邊界。雅克薩之戰(zhàn)后,占據西域的準噶爾汗國噶爾丹大舉東侵,漠北的喀爾喀蒙古諸部受不了噶爾丹的欺虐,遂于1690年,全部內附大清帝國,后來康熙通過3次征討噶爾丹的軍事行動,將漠北納入大清帝國的實控(改之前的藩屬國為大清的直屬領地),是為外蒙古。 1720年,準噶爾汗國入侵西藏的和碩特汗國,康熙遂派大軍征討準噶爾汗國,其中清軍綠營兵名將岳鐘琪,千里奔襲拉薩,一戰(zhàn)將雪域高原120萬平方公里土地納入大清帝國的實控,之后通過駐藏大臣和駐軍西藏的制度安排,穩(wěn)固了西藏的統(tǒng)治。1727年,雍正皇帝,以自己的心腹大將年羹堯平定了青海的羅卜藏丹津叛亂,順便將青海納入大清帝國的版圖,如此也對宿敵準噶爾汗國形成了東、北、南三面合圍的態(tài)勢。
1755年,準噶爾汗國內亂,乾隆皇帝抓住機遇,迅速征發(fā)大軍征討準噶爾汗國,并活捉準噶爾汗國末代大汗達瓦齊。此后又平定了阿睦爾撒納之亂,1759年,清軍又平定了大小和卓之亂,由此將天山南北20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納入大清帝國的版圖。此時的大清帝國版圖達到了鼎盛,從日本海的庫葉島到外興安嶺,從蒙古高原到唐努烏梁海,從巴爾喀什湖到藏南山地,從東南亞叢林到寶島臺灣,第一次完整的統(tǒng)一在一個政權之下,堂堂1300萬平方公里的“秋海棠葉”,正如一個巨人一樣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1860年,英法聯(lián)軍攻占北京,大清帝國的北方鄰居沙俄帝國,趁機威脅大清帝國割讓了外東北和外西北150多萬平方公里國土;1912年,沙俄趁大清帝國滅亡,民國初建,無暇北顧之際,策動外蒙脫離民國,華夏再失156萬平方公里國土;1914年,沙俄以"保護僑民"的名義,侵占唐努烏梁海地區(qū),華夏又失17萬平方公里國土,從此氣勢磅礴的“秋海棠葉”成為一曲絕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