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家一物' Jonsplus i100 Pro 裝機分享
小伙伴們大家好,好久不見~,剛剛做完ProArtist G5的測試就投入這臺機器的工作,說實話蠻趕的,但發(fā)出來的時候應該是首發(fā)吧。
不多說,鎮(zhèn)樓圖兩張


官宣許久之后,喬斯伯旗下高端子品牌'喬家一物' Jonsplus的第一個產(chǎn)品i100 Pro總算是上市了,在拿到這臺機箱前說實話我對喬斯伯的概念依然停留在RM3&RM4時代,也就是我上次用喬斯伯家機箱的時代,彼時喬斯伯靠著廉價全鋁機箱的賣點殺入市場頗受歡迎。但至今快五年時間,推出的產(chǎn)品當中,要么不免有些受困于廉價這個標簽做工只能說夠嗆,要么主打異性機箱例如MOD系列說實話在我看來受眾有限。而這個'喬家一物'子品牌應該算是它家的破圈之作了,主打簡約設計與高質感,終于讓人有了一絲絲期待。
機箱和品牌的詳細介紹我就不在此贅述了,詳見官網(wǎng)鏈接:https://www.jonsplus.com/
此次推出的Jonsplus i100 Pro,設計上來講還算貼近潮流,可玩性還是比較高的:直插、A4兩相宜,最大支持ATX電源,360一體水冷和超長顯卡,但是說實話在上手之后發(fā)現(xiàn),裝是可以裝,但裝起來難度還是不低的;因此這次裝機選擇了操作起來難度比較低的直插+SFX電源配置,而省出來的空間就裝個雙塔散熱器吧。詳細配置如下:
CPU:AMD Ryzen 5 5600X;
主板:華碩 ROG X570i-Strix;
內存:影馳 星曜 3600 16X2;
顯卡:華碩 TUF RTX3080;
SSD:影馳 HOF Pro 1T;
電源:海盜船SF750白金;
散熱:九州風神 阿薩辛III;
風扇:雅浚 M12x3;
啰嗦了一堆,上成品圖




RGB的照片我一直不太會拍:




成品展示完畢,以下是開箱和裝機
1. 機箱:
正面,還是典型的喬思伯搭配,鋁原色面板+黑色鋼化玻璃

前面板,質感尚可

背面,設計的比較有段落感,上下比后擋板要突出,原裝是A4模式

后部特寫,可見電源接口和i100銘牌

頂部是大面積的塑料格柵,充分保障出風效率,質感也不錯,沒有很明顯的塑料感

掀開之后是頂部風扇位,支持3x120&2x140風扇配置,同樣支持360或280冷排

底部特寫,用來進風所以配置了防塵網(wǎng)

掀開之后,可見風扇和冷排的支持程度是跟頂部一致的

機箱的外部I/O集中在頂部,未在前面板開口保證了美觀程度,有一個開機鍵,一個USB3.0 Type A,音頻和麥克風接口以及一個USB 3.1Type C接口

拆掉兩側鋼化玻璃,此時是A4模式的顯卡側

主板側


配件全部裝在一個黑色的配件盒中

配件一覽

我先拿出的就是這個質感最好的信封,其實里面裝的是說明書

打開之后,說實話這個很符合這個'喬家一物'的設定,東西不論好壞,逼是要裝夠的

腳墊套裝,四個鋁合金腳墊和四個延長座

螺絲盒,頂蓋標注了螺絲型號,跟之前喬思伯一直在賣的指環(huán)王螺絲組合相仿,只是沒有那些內六角和墊片的設計了

標配一根PCIE 3.0延長線非常有誠意

延長線正反一覽


標配一個模式轉換擋板,也就是這次會用的直插背板

背板上還裝了個防塵網(wǎng),實際因為設計的原因有一個地方是被頂起來的,聊勝于無的東西我一般都直接拆掉了

2. 主板:
華碩ROG STRIX X570-I GAMING,定位上僅次于C8i的X570小主板

主板正面一覽,很有精神


PCIE區(qū)域特寫,能看到SSD是裝在一個平行于主板的擴展卡上的,好處是省主板正面空間,壞處的話...基本跟所有大型單塔告別了,干涉

ROG STRIX下面是給芯片組散熱的小風扇

這個眼睛會亮

背面I/O一覽,不多贅述,優(yōu)點是USB接口的數(shù)量配的很齊,缺點是沒有CMOS Reset和Flash BIOS按鈕,不過也算符合定位吧

3. 顯卡:
盒子是經(jīng)典的TUF顯卡設計,沒什么花里胡哨的元素

內盒

正面一覽,三風扇設計是這代30X0顯卡的標配了,鋁合金外殼質感尚可

頂部一覽,標注了GEFORCE RTX,顯卡比較保守的采用了2x8pin的設計

背板一覽,竊以為背板質感比正面好太多

PCB未做到全長,尾端是鏤空設計,對最外側風扇的效能有一些提升吧

4. CPU:
趕一下潮流同時入手了一塊Zen 3 CPU,買的時候除5600X全部缺貨,有比沒有好吧,先下手

仍然是AM4接口,體積和造型也沒有任何變化

5. SSD:
SSD是之前機王的獎品,影馳HOF Pro 1T,PCIE 4.0 SSD

這代SSD受限于主控性能,讀寫都在5000左右,裝機的時候下一代HOF SSD (7000/5000+)已經(jīng)發(fā)布但還未上市,因此也就先用著吧,后面上市之后可能會在HOF,三星980Pro和西數(shù)SN850里挑一條日常用,看看Z490上還在服役的970Pro,再見了天國的MLC

6. 電源
其實有個小插曲,一開始的裝機方案是用海韻Prime 850,無奈發(fā)現(xiàn)電源雖然裝的進,但幾乎沒什么走線的空間了,趕緊下了一個SF750應急;這里提醒一下小伙伴們,如果你用這臺機器裝ATX電源,還是推薦買長度比較短的ATX電源們

電源主體,一個9cm小風扇

接口一覽,給的還算豐富

側面

銘牌

標簽,單路輸出還是挺OK的

提示,實際使用中的確幾乎不轉

線材一覽,SF750標配了質感非常好的包網(wǎng)線,材質跟華碩雷神電源系列類似,話說一個是長城代工,一個是海韻,我是不是發(fā)現(xiàn)了什么

配件一覽,中規(guī)中矩

7. 內存
這次本來是打算Show一下內存,用360一體水冷的,實際上機之后發(fā)現(xiàn)裝是可以裝,這小箱子理線真的要把人難死,我嫌麻煩上個風冷,內存就只能委屈你啦,擋住一點就擋住一點吧2333


標準體位

裝機的時候就拍了兩三張



測試部分
這臺機純就是手癢了裝了玩的,就不做游戲測試了,跑幾個測試軟件看看吧
CPU-Z截圖,U我已經(jīng)手動超到全核4.7了,電壓1.24左右

單核這個分數(shù)我印象里已經(jīng)可以干一下5.1-5.2的10代IU了,還說什么呢,AMDYES!

跑個AIDA 64 FPU看看散熱,CPU滿載74°C,二極管86°C,已經(jīng)在壓不住的邊緣了,果然ZEN3這個發(fā)熱還是跟ZEN2一脈相承啊,后續(xù)只能試試360水能不能讓我摸摸4.8或者4.9了

跑一下最新的Cinebench R23,分數(shù)給大家做參考


GPUZ截圖

十分鐘甜甜圈,顯卡未超頻最高55°C,只能說這代TUF的散熱真的是給到位了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最后跑一下SSD,首先是Crystal Diskmark

然后是AS SSD BENCHMARK

寫在最后:
'喬家一物'這個開篇之作還算不錯,保持了不錯的可玩性和兼容性的同時,做工也總算跟上了;美中不足的就是對很多極限尺寸硬件只能做到能裝進去,但操作體驗真的不能算好,想裝出比較好的感覺需要下一番功夫;至于體積,想兼容360水冷和巨型顯卡ITX箱子也只能做的比較大了,對這個體積我倒真的沒什么感覺。
寫到這里這篇文章就差不多啦,后面還會裝一臺ROG X550 & 3070屆時在分享,其實同時我的12025風扇(冷排)性能橫測以及240一體水冷橫測都在進行中啦,小伙伴們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