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消費信貸二季度凈虧 6.6億美元?蘋果是怎么拖累高盛的?
前不久,高盛要退出消費信貸業(yè)務的時候很多人都感覺很奇怪,就在最近高盛卻給出了答案,這就是高盛二季度消費貸凈虧6.67億美元,作為最賺錢的投資銀行如此虧損我們到底該怎么分析?
一、高盛二季度凈虧6.6億美元?
據財聯社的報道,美股盤前,華爾街投行高盛公布了今年第二季度的業(yè)績報告。財報顯示,這家頂級投行在該季度的營收略超市場預期,但凈利潤跌幅卻超過了50%。
財報顯示,高盛2023年二季度營收為109億美元,同比下降8.2%,預期為104.6億美元;第二季度每股收益為3.08美元,上年同期為7.73美元,預期為4.14美元。利潤較一年前下降58%,至12.2億美元。高盛第二季度固定收益、外匯和大宗商品業(yè)務銷售和交易營收27.1億美元,市場預期為28.1億美元。
IT之家的消息,根據高盛披露的 2023 年第 2 季度財報收益,顯示包括 Apple Card 在內的消費信貸產品依然存在問題,導致凈虧損 6.67 億美元(當前約 47.89 億元人民幣)、稅前虧損 8.72 億美元(當前約 62.61 億元人民幣)。
高盛的消費信貸業(yè)務部門叫做“Platform Solutions”,涵蓋 Apple Card、幾張通用汽車的信用卡,以及高盛的其他消費者銀行服務。
報告顯示雖然該部門的營收有所增加,但信貸虧損非常嚴重,信貸損失為 5.44 億美元(約 39.06 億元人民幣),運營費用為 9.87 億美元(約 70.87 億元人民幣)。
二、蘋果是怎么拖累高盛的?
高盛消費信貸二季度凈虧6.6億美元,這讓人們不禁好奇,為什么這樣一項理論上來說賺錢的業(yè)務會出現如此大的虧損?我們到底該怎么分析這件事呢?
首先,消費信貸業(yè)務是指銀行向消費者提供的一種信用貸款服務,消費者可以使用這筆貸款來購買商品或者服務。這項業(yè)務的盈利模式很簡單,銀行通過向消費者提供貸款來獲得利息收入,而消費者則需要在購買商品或服務時支付一定的利息。
然而,雖然消費信貸業(yè)務的盈利模式簡單明了,但是要想在這個領域取得成功卻并不容易。這是因為消費信貸業(yè)務需要銀行具備一定的金融控制能力,以確保貸款的安全性和可持續(xù)性。而在這方面,高盛無疑并沒有實現有效的控制。
其次,高盛虧損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蘋果的Apple card。Apple card是一種類信用卡的玩法,與傳統(tǒng)信用卡不同的是,Apple card的用戶可以獲得積分和優(yōu)惠,而這些積分和優(yōu)惠可以用于購買蘋果的商品和服務。由于Apple card的用戶可以獲得如此多的優(yōu)惠,因此它在市場上受到了廣泛的歡迎。蘋果Apple card的發(fā)展仍處于增長期,需要企業(yè)大幅度投資來推動自身的發(fā)展。在這個階段,企業(yè)需要大量的資金來支持其發(fā)展。然而,高盛在燒錢方面顯然遇到了難題,難以繼續(xù)為Apple card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因此,高盛選擇退出這個領域,以避免進一步的損失。
第三,高盛宣布退出Apple Card項目,說明他們認識到繼續(xù)投資可能會帶來更大的虧損風險。在面對高額虧損的情況下,高盛選擇及時止損,以減少進一步的損失。退出決策的背后可能是對項目未來盈利潛力的重新評估,以及高盛對自身資本和資源的合理配置考量。
第四,從目前來看,互聯網金融市場仍然是一個風險較高的市場。即使像高盛這樣的巨頭,也不一定能夠在該領域中游刃有余。每個企業(yè)都有自己的能力邊界,即使是投行之王的高盛也不例外。因此,高盛在消費信貸業(yè)務上的虧損,也提醒我們需要注意互聯網金融市場的風險,以及企業(yè)在拓展新業(yè)務時需要注意自身的能力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