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前性工作者的自白,獻給疲于奔命的你


今年,有村架純30歲。
30歲的她,在電影《千尋小姐》里,出演一位風俗女。
?

?
風俗女,就是我們所謂的失足女。
?
這個身份,一不小心就會落入或獵奇或悲苦或宣淫的俗套。
但今泉力哉導演《千尋小姐》,卻把這個看似獵奇的故事,拍出了我們生而為人的普適性。??
簡單故事
POST WAVE FILM
《千尋小姐》的故事,發(fā)生在一個海邊小鎮(zhèn)。?小鎮(zhèn)原本很寧靜,直到街頭的便利店,突然來了一個新店員。?她長相甜美、笑容可親、服務熱情。?

?但這并不是炸翻小鎮(zhèn)的關(guān)鍵,而是她的身份。?據(jù)她自己跟便利店的大嘴巴同事講,她之前是風俗店里的頭牌。?
盡管在色情產(chǎn)業(yè)發(fā)達的日本,風俗店和風俗女并不鮮見,但是對于這個路廣人稀的寧靜小鎮(zhèn)來說,買個便當就能見到閱盡風月的風俗女,還是讓小鎮(zhèn)上的男人們激動難耐。?所以他們成群結(jié)隊地去買便當。

膽子大些的猥瑣大叔,甚至專門問她要滋補壯陽的便當,暗示自己超凡的性能力。

?但是,對于身份被揭穿,她非但不在意,反而還能繼續(xù)笑臉相迎,甚至能在猥瑣大叔買便當?shù)拈g隙,跟他開下流又惡毒的玩笑。?

?但這只是故事的引子,意在強調(diào)她的不一樣。?真正的重點,是她在小鎮(zhèn)上,遇到了什么樣的人,結(jié)下了怎樣的友情,以及她在這些關(guān)系里,呈現(xiàn)出什么樣的狀態(tài)。?
比如,她遇到了一個被仨孩子欺負的啞巴流浪漢。?她驅(qū)趕這些孩子的方式也很別致,用很柔和的嗲音說“我可以加入你們嗎?”嚇得幾個孩子落荒而逃。然后,她把自己的便當給了流浪漢,帶他回家洗澡。?

?在往后的日子里,她經(jīng)常帶著便當來找流浪漢,兩個陌路人,就這樣產(chǎn)生了羈絆,直到流浪漢猝然離世,她讓他入土為安。?在《千尋小姐》里,這個位置靠前的流浪漢的故事,戲份并不多,但之所以把它作為重點來展開,是因為理解了千尋為什么對流浪漢特殊照顧,基本也就理解了她這個人,以及后邊發(fā)生在她身上的那些事。?這個流浪漢,是個啞巴。

這就是說,他是一個被生活和命運雙重拋棄的人。?而千尋之所以對他另眼看待,是因為她在這個被棄和被欺侮的人身上,瞥見了自己悲苦的人生和可能的終局。?這也是為什么,她在流浪漢之后遇到的人,主要是母親不顧家的孩子、家庭氛圍壓抑的女中學生、被朋友騙光錢財?shù)呐笥?,以及路見不平大打出手的沉默男,和眼睛看不見但心里卻透亮的老奶奶。??
隱喻滿滿
POST WAVE FILM?這些出場人物的順序安排,充滿了隱喻。?既是在每個人的經(jīng)歷上,瞥見人之所以為人的那份天生的孤獨,又是在千尋和他們的互動里,照見千尋的經(jīng)歷和心境。?

比如那個用圓規(guī)扎到千尋胳膊出血的孩子。?當他吃著千尋的便當跟她和好后,他問千尋疼不疼,千尋回答說我還有更大的傷疤在后背,并俏皮地問他要不要看。?當小孩問他“你為什么會受傷”時,她笑了笑、輕描淡寫地回答說:“可能是他太喜歡我了吧。”

?
實際情況其實是,那時候千尋還在風俗店,一個男客人情緒極端到失控,然后刺了她一刀。?但她并不帶著惡意去回憶往事,而是把一個變態(tài)男的極端行為,裹挾上愛的外表。?換句話說,千尋看待周圍人和物的方式,總是帶著善意。?所以那些在她背后躲躲閃閃的人,從來沒讓她感覺到害怕。?

這當然不能被簡單地理解為事實并加以模仿。?它實際上同樣是一種隱喻,隱喻著千尋的人生態(tài)度:用最善意的心態(tài),去面對悲苦的生活。?這話說上去,確實讓人覺得不接地氣,甚至太過雞湯。?
這是因為,大部分人都沒辦法做到像千尋這樣,真正放下負累,只著眼于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相信的東西。?就像電影里的兩處細節(jié),就很明顯游離在日常生活之外。?比如她跟那個路見不平仗義出手的沉默男之間。?

?沉默男從來不像小鎮(zhèn)上的其他男人那樣,圍在便利店外對千尋想入非非;他也不像其他人那樣面對不公置身事外,他甚至主動向千尋說:如果我像流浪漢那樣死掉,你也把我埋了吧。?
那次相逢的最后是,千尋吻了他,跟他說:“我現(xiàn)在想做?!?因為相信另一個人的善意和孤獨,就把身體獻出去,這是千尋游離在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之外的第一個舉動。?

第二個游離,是他接到弟弟的電話。?弟弟在電話里說,母親去世了,問她是否回來。她淡淡地回復說,工作忙,就不回去了。?把母親的去世,當成陌生人一樣對待,這就是千尋游離在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之外的第二個舉動。?這個游離的隱喻是,千尋時刻跟自己保持著一種疏離的孤獨狀態(tài)。?
孤獨的才是自由的
POST WAVE FILM?
《千尋小姐》最妙的地方,就在于千尋身上那種游離在外的孤獨感。
?

?正因為這個特征,千尋成了我們很難在電影里見到的那種“非成長型角色”。?意思是說,在整部電影里,千尋的性格和命運,基本上是沒有發(fā)生轉(zhuǎn)變的,她更多地是在以見證的方式,串聯(lián)起圍繞在她身邊的,那些同樣孤獨的人們。?千尋就像是催化劑。?本身極其穩(wěn)定,卻讓周圍的人產(chǎn)生極強的化學反應。?

?比如正是因為千尋,原生家庭氣氛壓抑的久仁子,才成了單親母親不顧家的男孩小誠的免費家教,并在小誠媽媽的炒面里,吃出久違的溫暖親情。?還是久仁子,因為千尋的介紹,她有幸結(jié)識了同一所中學里的學姐部千,倆人在漫畫書的世界里,找到了朋友間久違的依賴感。?

?這樣的例子,在電影里還有很多,這里不再贅述。?不如追問一句,為什么??答案其實也很簡單:越孤獨的人,越容易治愈同類。?因為她跟一切人和事,都保持著足夠安全的距離,這反而會讓那些跟他一樣的同類,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信任和安全感。?所以她在風俗店的男顧客,才會在事后躺在她腿上,講出《千尋小姐》這部電影的題眼臺詞:“我們都是居住在人類軀殼里的外星人,來自不同星球,所以不能互相理解,但或許也能遇到同星球的人?!?

?
親近的人,不一定能互相理解。但如果你能在游離狀態(tài)里,找到跟自己同星球的人,那就是人生的小確幸。
所以才會有千尋這樣的人。
她是孤獨的,但她不是絕望的。
她反而能在孤獨狀態(tài)里,享受那份因孤獨而生的自由,并以最大的善意,去對待周圍的人。

潛移默化地,千尋把她身邊那樣同樣孤獨失敗的人,串聯(lián)在一起。他們在千尋春風化雨的作用下,成為了彼此的依靠;他們都從此前在黑暗中踽踽獨行的人,變成了也可以溫暖別人的人。
?
這對當下生活節(jié)奏快到不堪重負的觀眾來說,就是一種極大的心里慰藉。
?
她能讓你既坦然面對孤獨,又能心懷善意地對待世界。
?
在不盡如人意的現(xiàn)實里生活,千尋大概就是最理想的樣子了。

作者丨毛頭
所見即所想。
編輯丨毛頭? ? 排版丨石頁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于豆瓣及網(wǎng)絡,若有侵權(quán)請主動聯(lián)系我們?!?/span>
推?薦?閱 讀

?逆子弒親!這部“三級片”讓我們思考何為正義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