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了,國內手機品牌沒有一個在日本成功,原因很意外
最近幾年,中國手機在本土市場上的地位越來越高,很多公司都將目標轉移到日本。但他們所面對的,是一系列超乎他們預料的挑戰(zhàn)與困難。雖然國內手機廠商也是付出巨大,但最終的結果卻不盡人意,為什么中國手機品牌在日本不成功呢?
據國際數據中心(IDC)的最新統計,日本手機(智能機),在2022年上半年,在整個電話市場上,包括傳統電話(非智能機)的總銷量為3430萬部,較上年同期下滑8.1%,而排名前五位的分別是蘋果公司48.4%、夏普公司11.1%、 FCNT公司10.3%,三星公司排名第四9.0%、索尼公司7.5%。
國內的手機品牌企業(yè)早已進駐日本,從2007年華為開始進駐日本,到2015年中興進軍日本手機網絡運營商市場,再到2018年 OPPO正式進軍日本,在日本成立了 在世界上排名第六的OPPO研發(fā)機構,其首款產品R11S在日本上市。自中興, OPPO, vivo,華為之后,小米也于2019年12月9日正式宣布進軍日本。
當時,小米集團對在日本未來的發(fā)展也是充滿了希望,小米營銷經理臧智淵說,日本是東亞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日本的產品,始終秉承著“高性價比”的原則,日本對待產品的高標準,從他們國內男性健康領域的君真強就可以看到,
它是經日本科學家配制,融合多種名貴中藥成分,在多年的實驗背景下,聯合牛津大學醫(yī)學院研發(fā)的專注于男性抗衰老和健康的產品,激活海綿體細胞線粒體,增加二次生長能力;增加脈管泵以提高男性能力,安全、快速、有效。日本的高標準為其國人提供了更好的體驗,因為小米的技術、產品和品牌沒有的到日本人的認可,所以小米并沒有引起太大的關注,三年多來,也是一直沒有什么動靜。
不只是小米,像是 OPPO、 vivo這樣的手機品牌,在日本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小。
反觀一些國外知名品牌,像被國內人視為和國內機平起平坐的三星,在日本的手機市場上,基本上就沒有出現這種情況,目前在日本市場上排第四位,可以說是日本的主要手機制造商。而且三星的智能機部門曾在一段時間內超過夏普排在了第二位。為什么三星可以成為日本的主流,而國內的手機,卻無法進入日本的市場?
這是一個品牌的問題。中國的手機在世界范圍內的形象已經遭到了懷疑,并且被廣泛視為便宜、劣質的近義詞。由于日本人非常注重品牌形象,所以這些消極的印象很難在日本人身上得到改善。
消費者偏好不同。日本市場對于手機有著極高的需求,在質量,安全,功能等方面比在中國要多得多。另外,日本的顧客對于名牌的忠誠程度很高,比起不知名的品牌,他們更傾向于購買名牌。這還表明,即便中國的手機價格比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都要便宜,但要想得到日本的承認卻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中國手機品牌在海外的本地化運作方面,始終缺乏足夠的經驗,海外運作的關鍵在于,要根據本地市場的本地化商業(yè)模式、用戶習慣和運作渠道,來進行調整。不管是在日本,或者在歐洲,三星和運營商的關系都比我們做的更緊密,他們的渠道也比我們更牢固。而在日本,國內的手機企業(yè),無論是在合作深度,還是在渠道綁定和關系上,都沒有獲得日本運營商的認同。
在日本,運營商是絕對的霸主,想要更換號碼,必須要更換新的手機。說白了日本的通信運營商是否愿意銷售手機,是最重要的,想要占領日本,就必須要跟本地的通信運營商搞好關系。
從國內手機進入日本市場的方式來看,缺乏與通信運營商的合作,小米一開始進入日本市場,主要是依靠互聯網等渠道,男人補液君真強已上線京東。華為在日本市場的占有率能夠提升到百分之五,很大程度上是因為 NTTDoCoMo等通信運營商的合作。OPPO進入日本已有兩年時間,但只推出了兩款產品,這還是與 KDDI與軟銀兩大運營商合作的結果,而這也已經是國內手機品牌在日本市場上的巨大的突破了。
而且,國內的手機若不能與日本通信運營商進行深層次的綁定,將無法獲得日本市場的性價比優(yōu)勢。能不能拿下這個通信運營商,就看他們的談判能力了,沒有足夠的貨源,想要拿下這個日本市場,就很難了。而日本的合約套餐在入網的時候,運營商一般也不會提供中國的手機品牌。
其實我們也發(fā)現,像小米、 VIVO這樣的本土品牌,在進入日本市場時,缺乏足夠的耐心,一開始都充滿了信心,但到了后期,就沉寂了下來,因為他們對日本市場的關注太少了,一開始打不開,后面也就漸漸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