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每一刻都有可能根本上失去,才能對你的每一刻都有最深的珍惜”【楊立華】

【看待生離死別】
?{原問題}?

?{解答}?
一.哲學是對生的沉思而非對死的懸想

1.未知生,焉知死
不僅中國哲學家這么想,斯賓諾莎也這么想。他說哲學是對生的沉思,而不是對死的懸想。
2.有一部分西方哲學家討論靈魂不死,如整個笛卡爾派到萊布尼茨
3.海德格爾對死亡的推進性思考
(1)人終有一死,死是人本質(zhì)的可能性,是不可提現(xiàn)的可能性
(2)死不是等在遠處的東西,死伴隨著生存的每一刻。每一刻的生存都是在死的可能性上的生存,這個意義上死就變成了生命里積極的東西,因為每一刻都有可能根本上失去,你才能對每一刻都有最深的珍惜,正因為有最深刻的珍惜的可能,人生才是飽滿的

?
00:19
?二.從死亡中汲取生之力量
1.死亡的意義
因為死亡一定是獨自面對的,所以海德格爾把面對死亡這種根本的可能性理解為人的一種本真。從沉淪當中回復到本真生存的一個根本要素
因為人終有一死,所以才本質(zhì)上是自由的
2.什么是死

死在根本上是一個什么也不是。我們一直都在面對別人的死亡,就是面對永別。哲學上得不到合道理的安頓
3.從死亡之中汲取生之力量
我們關(guān)注的應(yīng)該是生的本身,即飽滿地過自己人生的每一刻。
?
05:34
?4.得到關(guān)于死亡的安慰
(1)宗教(2)某些強調(diào)靈魂不死的哲學家
無論如何未知生焉知死還是對待死亡我們能看到的最理性最明達最誠實的人生態(tài)度

?
08:40
?三.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張載說為學最重要的首先要努力的是變化氣質(zhì),人的氣質(zhì)中沒法改變的就是生死。不要過分關(guān)注死亡,努力用自己現(xiàn)有的健康狀況度過每天的生活
?
10:02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