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隨風,飄向天堂——《天堂回信》影評
爺爺,有天堂嗎?您死后去天堂嘛?我想您怎么辦?我的信您能收到嗎?您一定要給我回信吶!聽見沒有!
溫馨又引人催淚的國產(chǎn)情感電影《天堂回信》俘獲了無數(shù)人的內(nèi)心,這部影片喚醒了觀眾們塵封的回憶,是那段溫馨的,甜蜜的,幼時與祖輩的快樂時光。
這里是諸葛,文筆不佳,大家見諒。

一、影片簡介
那是1990年代的北京,我們的主人公晨晨的爸媽在國外工作,他平日與爺爺一起生活。爺爺干了一輩子郵政工作,退休后與孫兒相依為命。但當晨晨的媽媽從國外回來了,原有的平靜突然被打破,三代人的沖突就此展開。
二、內(nèi)容簡評
(本部分適合觀影后閱讀)
影片開始,那充滿童趣的風箏伴隨著小男孩晨晨的聲音出現(xiàn)在觀眾的面前,關(guān)于天堂的疑惑,也引起了觀眾的觀賞興趣。

接下來,放風箏的爺孫倆總算來到觀眾的眼前,具有老北京味兒的對話和濃郁的小市民生活氛圍吸引了觀眾的目光。在故宮午門前的廣場上,那歡快的聲音著實令人回憶起幼時與爺爺放風箏的場景,美好,溫馨。


晨晨與爺爺相依為命,在生活中和爺爺一起做家務(wù)活,令人感嘆還在上幼兒園的孩子就已經(jīng)能晾衣做飯,生活促進實踐。晨晨對爺爺?shù)年P(guān)系也在對話中體現(xiàn),爺爺一停下來休息,他就會說出那反復(fù)提及的話“左上衣口袋,急救包,舌下含服一粒?!?/p>
晨晨的懂事讓觀眾都頗為驚訝,他可以騎著自行車帶著爺爺上馬路,還引來不少路人的鼓勵,這樣的和諧的氛圍讓人感到舒適,十分向往這種輕松的生活。

故事繼續(xù)發(fā)展,早已退休的爺爺再次穿上了那件郵政制服,老當益壯,繼續(xù)著送信的工作,而晨晨卻纏著爺爺,要跟他一起去工作,從這里就能看出晨晨是有多么依賴自己的爺爺,也為后續(xù)的故事作了鋪墊。

故事發(fā)展到這里,信作為一個線索,也作為爺爺?shù)穆殬I(yè),開始出現(xiàn)在觀眾的視野中。這封沉甸甸的寄托思念的信即將交到那位老哥們的手中。令人惋惜的是,爺孫倆費勁心思爬了十二樓,卻將信送錯了,當然,幾段簡短的話語,也不難看出信中確乎是一封親情信。最后,他們找到真正的收信人,但其人已去九泉之下,無法親自收到這封信了。
但爺爺卻將信掛在了風箏上?!袄匣镉嫊谔焯檬盏降??!睆倪@里開始了點題,天堂與信件貫穿了整部電影,孩童對于天堂的思考,對于生死的思考,信件所傳達的感情,不僅是在教會孩子如何面對現(xiàn)實,也是在觸動每一位觀眾的心。

但不巧的是,有些強度的工作量還是讓爺爺進了醫(yī)院,本就患有疾病的他確實不合適這種強度的工作。電影中也不乏童趣的畫面,一個鮮亮的紅氣球左拐右拐到了醫(yī)院的前臺,發(fā)出了晨晨的聲音?!拔襾斫游覡敔敵鲈??!绷钊藭囊恍?。充滿孩童氣息的紅氣球,以此借代孩子的腳步,也由此補缺了孩童的身高,提高了視野,增加趣味性。

可愛的晨晨是有多關(guān)心自己的爺爺,這段小插曲也引發(fā)了第一次生死的考量。爺爺裝死來騙孩子,這段劇情相信觀眾小時候都可能遇到過這種事情,逗小孩雖然有趣,但不顧孩子的想法,會導(dǎo)致矛盾的激化。
爺爺與晨晨的交談,讓晨晨第一次了解了每個人都會死的概念,他懵懂地聽著爺爺?shù)脑?,聽不懂“死或生”,但是也不愿意讓爺爺“死”。孩童的天真與現(xiàn)實的激烈對撞,引發(fā)了大家的思考。
爺孫倆的生活井然有序的進行著,直到晨晨生母的歸來,她選擇回到晨晨的身邊,照顧父親,也照顧自己的兒子,找回丟失的母愛

受外國文化熏陶的晨晨媽與浸潤著中國傳統(tǒng)老北京味的小鎮(zhèn)文化的晨晨與爺爺自然是矛盾不斷,有些高調(diào)的西餐,討厭“家養(yǎng)小寵物”的晨晨媽,穿著樸素的爺爺和貴婦氣質(zhì)的晨晨媽。晨晨媽想找回母愛,房間里傳出的嬉鬧聲將那股喜愛之情溢出屏幕,但鏡頭轉(zhuǎn)到坐在黝黑房間的爺爺時,燈光不停的左右搖擺,卻有一絲悲涼涌上心頭。
確實如此,時代在進步,跟不上時代的老人容易被人們忽視在角落,一個人住在偏遠農(nóng)村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幾個月不見一次的落寞,他們似乎成為了新時代的殘次品,不被人所注意。
從小就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的我感受到了共鳴,那股依賴,十分的真實,現(xiàn)在在外讀書,無時無刻不在思念他們。頗具壓力的學業(yè)也讓我無比懷念那段輕松愉快的幼年生活。

最大的矛盾出現(xiàn)了。打掃衛(wèi)生的晨晨媽因為嫌棄有些臟的“小寵物”荷蘭豬,將它們隨意放在陽臺邊緣,但不巧的是,一不小心將它們打翻到了樓下,兩個小生命就這樣倒在了血泊中。晨晨無比的傷心,痛哭的聲音久久不能停息,母親與兒子的矛盾一觸即發(fā),這也是本篇第二次寫死亡。
矛盾愈發(fā)激烈,哪怕是母親帶晨晨出去玩也無濟于事。

愛兒子的母親最后終于妥協(xié),在飯桌上,她也改了稱呼,并學著晨晨撕下面包,塞進已經(jīng)空空蕩蕩的籠子?!皩Σ黄?,老朋友,我不是故意的?!彼难劢?,似乎也留下了惋惜和后悔的淚水。
這位外國來的母親刷新了大家對以往電視劇的“海歸”人士的看法,她愛兒子的心可以讓她放下執(zhí)念,放下被灌輸?shù)牟煌乃枷耄x擇向孩子妥協(xié)。
同時她也很愛自己的父親,當爺爺提出怕影響母子感情,要搬回老房子時,她也哭著極力挽留,她的內(nèi)心已經(jīng)被這濃厚的爺孫情打動了。

晨晨在家中思念爺爺,終于向爺爺?shù)募遗苋?,他使勁敲門,哭喊著:“我恨媽媽,我恨鋼琴,我沒了風箏,沒了老朋友,又沒了爺爺。”躲在樹旁的媽媽也潸然淚下。 三個人的淚水,三個人互相的濃厚的親情,讓無數(shù)觀眾無比動容。
這部電影最厲害的地方是他抓住了共情點,一點點生活小事就能讓大家感同身受,感情隨著電影故事的發(fā)展不斷推移,直到最后噴涌而出。

夕陽西下,被遠處的山吞噬,兩個孩子開心的幫爺爺收拾著最后的風箏,而那位愛孫子,愛風箏,愛送信的爺爺永遠的閉上了雙眼,再也不是之前的開玩笑了,隨著夕陽的完全落下,爺爺?shù)纳沧叩搅吮M頭,他的視線逐漸模糊,直至消失。無數(shù)的蠟燭被點上,幫爺爺蓋被子的晨晨媽最先發(fā)現(xiàn)了爺爺已經(jīng)逝去,但她沒有聲張,而是讓晨晨點滿了蠟燭。

蠟燭占據(jù)了整個桌子,中間是寫著壽字的大蛋糕,可爺爺再也看不到這一切,嘗不到美味的蛋糕,摸不到心愛的孫子的臉,他臉上帶著最后的笑容逝去,充滿著悲涼,但他卻被溫馨所包裹著,永遠沉睡下去。
爺爺?shù)氖湃?,晨晨無比悲痛,他所摯愛的爺爺還是去了天堂,這是本劇的第三次死亡,也是最后一次,也是最悲痛的一次。
電影的背景音樂瞬間觸動了大家的心,看著這悲哀的景象,教室里抽泣不斷,我也不禁潸然淚下。

影片的最后,那位爺爺?shù)膿从?,坐在公園乘涼的孤寡老人也來到了孩子們的身旁,他領(lǐng)著孩子們將信件再次掛在風箏上,學著爺爺?shù)臉幼樱瑢L箏放飛,將信件傳至天堂。他們把生日卡放在風箏上,送上天空,虔誠地仰著頭,等待著天堂的回信
爺爺,我把生日卡,給您送到天堂去!等您收到以后!一定給我回信!我等著您!
三、感想感悟
一部充滿著親情和感傷的影片,觀感極佳。它沒有濃厚的說教味,而是靠著動人的,接地氣的故事打動人,讓所有人回憶起往事,然后再不斷的疊加,直到死亡與生活的強烈碰撞,使回憶帶著淚水一涌而出。哪怕這部影片是九十年代的老片子,但它所蘊含的哲理讓人感同身受。中國的孩子大多是祖輩撫養(yǎng)長大的,這部充斥著平淡小城生活的日常電影,代入感很強,直抵人心。死亡是每個人必須經(jīng)歷的事情,離別的痛苦,孤獨的寂寥,必須學會堅強,才能不辜負祖輩的遺愿,更好的生活下去。
死亡是人生的終點站,也是人生的起點,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也代表著生命的延續(xù)。
珍惜眼前人,不忘撫育恩。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