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劫》

這個專欄文拖的有點兒久,,,原因嘛,
——因為沐夜白。
我不太想剖析這個人物,他實在是,,有點兒慘大勁兒了,讓人很不落忍。
說正題吧~~
首先還是要感謝兩位CV大大,溫溪大大和陸大。
兩位都是很專業(yè)且很有經(jīng)驗的大大,戲感特別好,基本沒返音,一稿就很到位,沒什么可挑剔的。
而且兩位的聲音表現(xiàn)力很好,音質(zhì)匹配度很高,兩個聲音相得益彰,CP感也挺不錯的。
是一次很愉快的合作體驗,感謝感謝!
說說這個片兒~
這其實是一個戲中戲,另外一個片子的組成部分。至于那個片兒嘛,先留個懸念吧,我還沒想好怎么剪。。。
BGM,最開始定的就是浮光。曲子好聽是一方面,最主要是結(jié)構(gòu)匹配,三段體結(jié)構(gòu)就是這片子剛好需要的,不過有一點不好就是浮光實在太火了,用的人有點兒多。所以把Jannik的全集聽了一下,他的作品幾段體式的還挺多的,但是聽到最后還是用了浮光。既然確定它是最合適的,那其他負面因素基本可以忽略了。J大還是很油菜花的,喜歡純音樂的朋友可以去聽聽他的全集,國風和電子樂完美結(jié)合的代表人物。
至于民國嘛~~~
我相信這是很多剪刀手都很喜歡的一個時代吧,我也不例外~~~豐富度極大,可以切入的角度特別多。社會制度更迭,國人思維意識的轉(zhuǎn)變,大時代中的小人物,國仇家恨,兒女情長在亂世逆流中的掙扎飄搖,最后大概率悲劇收場,,,等等等等,很容易給出比較跌宕起伏有情感張力的故事。
所以嘛,肖明淵和沐夜白這一對兒,其實一稿故事挺復雜的。但是無奈這對兒CP委實不太爭氣,能用的素材少的可憐,最后刪刪減減地,就成了現(xiàn)在這個劇情。。。
正如動態(tài)里說的,GGDD這個素材量,單P剪民國肯定來不了,磕臉可以,故事講不出來。即使混在這幾個故事里,也并沒有講出太多細節(jié)來,挺糙的。不過好在,我也算是剪了民國了哈~~~~粉絲墻開這么久了,總算給出一個交代了~~~O(∩_∩)O~~~
其實非要弄的話,倒是有一些處理辦法,但是有點兒毀我原則,我這么龜毛的人接受不了。
無非也就是堆空鏡,找身替,大量疊配角的戲份,甚者,在故事真實性和連貫性的及格線以下無限磕臉。
空鏡太多的東西看著腎疼;
身替找的太多主角出來反倒跳戲,如果滿屏都是戲裝,DD真人一出來會把人嚇一跳吧,,,;
疊配角也不是好辦法,什么軍閥日本鬼子之類的都是一板一眼的長鏡頭,倆男主出來倒是一帶而過,也不是那么回事兒。。。
講故事就要時刻保證觀者在戲里,不往外跳,所以咯,素材少,故事講不好是必然的。
以后看情況吧,如果這倆貨爭氣點兒,能多制造點兒民國或者偽民國的東西,或者能把這個故事再好好講一講。
至于劇情~~
現(xiàn)代的沒啥可說的,很細了,結(jié)尾是一個斷檔留白。
羨忘也沒啥可說的,耳熟能詳。
墨允這段兒,可以擴。他倆其實除去戰(zhàn)死沙場這個結(jié)局的話,挺甜的,就是個小甜餅。。。雙箭頭的一見鐘情,王爺仗著勢力強搶民男,正中某人下懷什么的,這是個甜劇來著~~~結(jié)尾可以改嘛~~~比如馬革裹尸裹的是個護衛(wèi)?
看我啥時候有心情,可以考慮擴一擴~~~
淵白這段兒,相當可以擴。
這本來就是一個極度壓縮版。。。
原版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號杯具。
emmm,到沐夜白的PA了哈。
如果按初稿劇本來走的話,這位應(yīng)該是我設(shè)計過的,最慘的一個人設(shè)了。
故事是醬紫:
肖沐兩家是世交,清末同在朝為官,都是書香門第。
改朝換代,沐家家道中落,家人四散在外。沐老爹臨終,把小少爺交給一個家仆代為照顧。后世道艱難,無以為生,老仆就把他賣到了戲班兒,拿著他的賣身錢跑了。。。
這時候他十一二歲,可憐的娃兒,,,
戲班嘛,你們懂的,相當慘無人道的一個地方,賣身契一簽,一輩子就交代在里邊兒了。
而相對于同門的小師兄弟們,他還要更慘一點兒。如果他是個貧苦人家孩子還好,或者如果他再小一點兒什么都不記得也還好,偏他都不是。封建社會的思想,讀書人最是清高,戲子是下九流,所以,從最開始他心里就很清楚,他這輩子用來討生活的本事,是門兒賤業(yè),他將一生都在辱沒自家門楣。
但是人嘛,總得活下去。所以他只能靠著戲文來麻痹自己,活在這些王侯將相才子佳人的古老故事里,漸漸生出癡迷。
長大之后,他成了紅極一時的名角兒“沐夜白”。
后來,留學歸國的肖家少爺肖明淵來找他,這是他人生的一個轉(zhuǎn)機。二人年少時雖然曾萌生過一些莫名的情愫,但在他看來,少年心性終究做不得數(shù)。而現(xiàn)在這個時間節(jié)點,兩人的感情始于一個不平等的起點,注定是個杯具。承受如果是因為心生歡喜,那怎么都好,承受如果是因為身份有別,那另當別論了。所以嘛,沐夜白對肖家少爺即使有愛,這種愛也一直伴生著一份不甘心。而小白又是一個歷經(jīng)磨難活的很透徹的人,這些話他只會在自己心里藏著,不會對少爺挑明了說。
其實“不甘心”就是這個人設(shè)一生杯具的內(nèi)核,有點兒類似晴雯的判詞——心比天高身為下賤。心頭經(jīng)年積雪,他的心是肖明淵捂也捂不暖的。
后來,日本鬼子登場啦~~~
日本人指明讓他去給“貴賓”唱戲,他不去。他是沐家人嘛,家國情懷書生風骨源自家學,或者遺傳?就算已經(jīng)辱沒門楣,也不能喪失底線。但是他又不能明著和日本人作對,連累肖家,所以,他把自己嗓子給毀了。
他本打算和肖明淵安安穩(wěn)穩(wěn)度過余生,但是人這個生物嘛,一旦生了心魔,就任誰也拉不回來了。他這么多年都是靠著戲文麻醉自己,這份癡迷深入骨髓近乎于本能。有一天他突然不能唱了,人也就日漸瘋魔了,他開始陷入茫然,自我懷疑,直至絕望。最后他發(fā)現(xiàn),自己黯然半生皆是苦,莫不如十二歲那年就一走了之。哀莫大于心死,他自殺了。
肖明淵或許是他的一個救贖,一根浮木,但這根浮木不足以支撐他活下去。
吶,大概就是這么一個故事,這么一個人。。。
沒錯吧,這是我所有故事里最慘烈的一個人。。。
可惜最終發(fā)布的這個版本,改了很多,這個人也平淡了很多,心理和情緒層面的東西基本沒表現(xiàn)出來。
以后有機會吧,看能不能把這版原稿故事呈現(xiàn)出來。當然,主要得看他們兩位給不給制造民國的素材。
好啦,叨叨了好多了~~~
半完結(jié)撒花~~~
下個片兒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