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地震能否預(yù)報,這一問題的一些看法與思考(略論地動儀的原理)

一、《 世說新語 》梁劉孝標(biāo)注引《東方朔傳》曰:“孝武皇帝時,未央宮前殿鐘無故自鳴,三日三夜不止。詔問太史待詔(太史,古代掌管記載史事,編寫史書,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歷法、祭祀的官吏。待詔,也是官名,原為應(yīng)伺召對之意,漢代征士優(yōu)異者待詔金馬門。后遂用為官名)王朔。朔言:恐有兵氣。更問東方朔,朔曰:‘臣聞銅者山之子,山者銅之母,以陰陽氣類言之,子母相感,山恐有崩弛者,故鐘先鳴?!兑住吩唬骸傍Q鶴在陰,其子和之?!本烈?,其應(yīng)在后五日內(nèi)。’居三日,南郡太守上書言,山崩延袤(袤,音máo,縱長,也指橫長;延袤,綿延連續(xù))二十馀里。”
二、魏時殿前大鐘無故大鳴,人皆異之,以問張華。華曰:“此蜀郡銅山崩,故鐘鳴應(yīng)之耳。”尋蜀郡上其事,果如華言。
?晉中朝有人畜銅澡盤,晨夕恒鳴如人扣。乃問張華,華曰:“此盤與洛鐘宮商相應(yīng)。宮中朝暮撞鐘,故聲相應(yīng)耳??慑e令輕則韻乖,鳴自止也?!比缙溲?,后不復(fù)鳴。
三、唐·段安節(jié)《樂府雜錄·琵琶》:“武宗初,朱崖李太慰有樂吏廉郊者……郊嘗宿平泉別墅,值風(fēng)清月朗,攜琵琶于池上,彈《蕤賓調(diào)》……忽有一物鏘然躍出池岸之上,視之,乃一片方響,蓋蕤賓鐵也。以指撥精妙,律呂相應(yīng)也?!?/p>
唐馮贄《云仙雜記》卷十:“郊常池上彈蕤賓調(diào),忽聞芰荷間有物跳躍出岸,乃方響一片。有知者識是蕤賓鐵也。指撥精玅,致律呂相應(yīng),物類相感耳?!币彩浅烧Z“蕤賓鐵響”來源。
隴西與洛陽相隔千里 何以能夠相互感應(yīng), 大家可以看看這三個舊事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