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武俠小說《天下之大》第三卷 長生殿07
第二十八回 嚇玉馨倭人求跟隨 游東寧城中起波瀾
看到殺意凌人的辛千鑄,李妙下意識地往后退了兩步,支支吾吾道:“我跟她……非親非故……只是怕……怕你一時失手,回頭到師父面前不好交代。”
“師父又不知道我在這里見過誰,更何況,似她這般自甘墮落,與海匪為伍,師父倘若知道了,多半也要將其掌斃!”
辛千鑄冷哼一聲,但他并未繼續(xù)動手,而是轉(zhuǎn)身坐回到桌旁,沉默許久,方才抬手點指蕭玉馨道:“要不是今天有人替你說情,我一定打死你。”
“多謝……?!?/p>
眼見辛千鑄放過了蕭玉馨,李妙連忙上前去攙扶,后者倒也并非是不知好歹的人,沒有拒絕李妙的好意,同時也輕聲致謝,剛站起身,就聽到辛千鑄沉聲道:“聽好了,就從明天開始,十日內(nèi)不得踏出房門半步,此外,把那身不成體統(tǒng)的破衣爛衫給我立即換掉?!?/p>
“你……。”
聽到這話的蕭玉馨剛要爭辯,胳臂就被李妙輕輕拽了一把,同時沖她搖搖頭,想到之前那番交手的結(jié)果,只得將到了嘴邊的話生生咽回去,隨即轉(zhuǎn)過頭去,一瘸一拐地離開了這間艙室,等她離開后,李妙當(dāng)即湊到辛千鑄身前,查看傷勢。
“難得你還曉得關(guān)心我?!?/p>
辛千鑄一面用手背拭去嘴角的鮮血,一面半開玩笑道,李妙卻不應(yīng)答,而是用她玉蔥般纖細的手指輕輕戳了戳辛千鑄臉上顯出的淤青,辛千鑄登時就疼得齜牙咧嘴,而后者見狀則縮回手指,沒好氣道:“喲,現(xiàn)在知道疼了,剛才不是還挺威風(fēng)吶!”
“廢話……你不曉得那妮子下手有多黑,要不是我自幼習(xí)武,又慣常打熬身體,恐怕也遭不住這瘋狗一般的毆打?!?/p>
雖然結(jié)果是自己贏了對方,可辛千鑄終歸還是有點“心有余悸”,此時回想起來,雙方這一架打得有點蹊蹺,甚至沒來得及問清原因,就已動起手來,待到冷靜以后,才發(fā)現(xiàn)此事荒誕,想到這里,辛千鑄便決意去找蕭玉馨問個明白,免得其中另有緣由。
“辛大人……我這里有點自家配的藥膏,專治跌打損傷,您看您要不要擦一點。”
方才那般“叮咣五四”的一通打斗,早就引得船上其他人發(fā)現(xiàn),但是沒人敢過來,此時事情結(jié)束,才由崔寶勝端著木盤走進船艙,小心翼翼地詢問道。
“嗯……?!?/p>
因為心里還生著氣,辛千鑄便只是悶哼了一聲,崔寶勝則生怕觸了他的霉頭,忙將藥膏和紗布放到桌上,隨即便匆匆離開,李妙見狀,當(dāng)即上前拿起藥瓶,剛拔出軟木塞,登時從里面飄出一股濃烈的臭味。
盡管藥味熏得李妙直皺眉頭,可她卻沒有半點的猶豫,連紗布也不用,直接往手掌心里倒上一些,隨即雙掌輕輕互擦,將手掌上的藥膏抹勻,然后直接按上辛千鑄的臉頰,如報仇雪恨般狠命地抹。
“別動,坐好——!”
也不知崔寶勝熬藥時加了什么,傷處剛接觸到藥膏時,還能感覺到一絲清涼,但這很快就被強烈的灼痛所替代,縱然是辛千鑄這樣鐵打的漢子,也因為無法忍受而不由自主的開始擺動頭部躲避,但李妙卻是不管這些,一邊加大雙掌的力度,一邊厲聲斥道。
“輕,輕點,你這是上藥還是上刑?。 ?/p>
等到李妙抹完了藥膏,辛千鑄只覺得腔子上頂著的那顆腦袋仿佛不是自己的,整張臉都麻木了,眼角甚至擠出了幾滴清淚。
“辛大人,這海上不比京城,咱又是自幼流落江湖,沒那伺候人的本事。”
雖然知道是自己手重,可李妙偏偏不愿道歉,反而陰陽怪氣的應(yīng)道,辛千鑄聽完也只得無奈搖頭:“將來要是有人愿意把你娶回家,那可算是行善積德了?!?/p>
“切……我還未必樂意嫁呢!”
聽到這話的李妙,雖然臉上表情發(fā)生了些微變化,可她仍是嘴硬,隨即在辛千鑄腰窩上狠力掐了一把:“下次要是再被人打了,別指望我給你擦藥?!?/p>
“嘶……說話就好好說話,別動手動腳?!?/p>
由于衣服穿得不厚,李妙這下子,掐得辛千鑄倒吸了一口涼氣,但他并沒有發(fā)火,只是低聲抱怨道,說話間,站起身來:“你去找那妮子,看她衣服換好沒有,順便問問這貨今天到底抽得哪門子風(fēng)?!?/p>
“你自己怎么不去問?”
李妙撇過頭,擺出一副不太樂意的樣子,辛千鑄嘆道:“男女授受不親,更何況,我剛跟她打了一架,多少有點不太合適?!?/p>
“男女授受不親……那你當(dāng)我是什么?”
在聽到對方的回答之后,李妙微微一怔,說話間,回首看向這名魁梧男子,眼中透出了復(fù)雜的情愫,最開始,她只是將辛千鑄作為蹭吃蹭喝的冤大頭,后來一起破了案子,本以為從此相忘于江湖,不曾想,對方竟然為她求來了風(fēng)影衛(wèi)校尉的身份。
或許是一個人在江湖上飄蕩得太久,李妙是如此渴望有人可以來依靠,盡管辛千鑄也曾提出過反對的意見,可他終究還是抵不過前者的軟磨硬泡,他們倆就這么糊里糊涂的過起了日子,轉(zhuǎn)眼之間,都快有一年的時間。
因為習(xí)慣了跟辛千鑄一起生活,李妙自己都快忘記,雙方畢竟是非親非故,往后他若要娶妻生子,自己又該如何處之。
“我當(dāng)你是……妹妹。”
這個問題讓辛千鑄猝不及防,他下意識看向李妙,卻在雙方四目相對之時低下頭,嘴里含糊不清的回應(yīng)道,可答案卻并非辛千鑄心中所想,只是那個真實的想法,他著實不敢將其直接說出,萬一是自己想錯了,雙方的這種微妙關(guān)系恐怕就要走到盡頭。
“原來,只是妹妹啊……?!?/p>
沒得到想要的答案,李妙眼中的期待瞬間化為了泡影,她兀自輕嘆一聲,隨即走向艙室外面,在跨出門檻的瞬間,一滴清淚,難以抑制的劃過臉頰。
一夜無話,直到次日天明,辛千鑄從床上醒來,隨手揀了件衣服披在身上,剛從船艙里走出去,就被眼前的茫茫白霧驚得目瞪口呆。
這霧濃得讓人發(fā)怵,相隔幾步便不能看清楚,周圍雖腳步連連,卻僅有人影掠動,根本分辨不清誰是誰,以至于辛千鑄雖然著眼,卻與盲人無異,連走路都是往前緩步的挪動,可那些舟師卻仿佛早已習(xí)慣,往來無礙,從沒有磕著碰著。
“咱們這條船一路向南航行,合該越來越暖,按說不應(yīng)逢此大霧,怪哉……?!?/p>
為了防止自己因為看不清而磕磕碰碰或是失足落水,辛千鑄只得在船艙前面站定,直到太陽完全升起來,那濃霧才隨著陽光與海風(fēng)的吹拂漸漸消散,正要走到船頭查看,就聽身后傳來孫九奇的聲音
辛千鑄循聲回過頭去,就見對方一手舉著羅盤,一手捧住海圖,正在校對航向,便開口問詢道:“關(guān)于那座島,你有什么頭緒嗎?”
或許是崔寶勝那瓶祖?zhèn)鞯乃幐啻_有奇效,其味雖奇臭無比,但早上起來照了鏡子,臉上竟然見半點淤青,所以辛千鑄也不用刻意遮蔽臉龐,順著對方的話,沉聲問道。
“大人莫要焦急,這海外仙島自古以,雖然傳說不少,可前往那里的路線卻始終沒半點流傳下來,我這些日子仔細回憶過其中細節(jié),刨除那些夸大其詞的部分,基本上可以鎖定在南海,正所謂:成事在人,謀事在天,咱們只消走一遭,能否遇上,還看運氣?!?/p>
孫九奇確認航向無誤后,先收起羅盤,隨后又開始卷起海圖,邊卷邊答,“傳說,南海龍氣最盛,致使天氣詭譎,許多登島之船都是在無意中遭遇風(fēng)暴,待其止歇之時,那島就在不遠之處了……。”
“那就看老天爺是否賞臉了?!?/p>
不待孫九奇把話說完,辛千鑄臉上便有了幾分凝重,事已至此,他也不好怪孫九奇當(dāng)初大包大攬,畢竟,他在上船之前,見過的最大水域,也不過是那滾滾而逝的長江,與這茫茫大海比起來,說是一股細流都不為過。
想要在這無邊無際的大海上想要尋一處孤島,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雖然孫九奇自稱他能望氣,也不過是稍稍提高一點概率,辛千鑄也總算可以理解,何為“大海撈針”,古人又為何要說“欺山莫欺水”了。
二人正說著話,忽聽船上銅鑼聲響,隨即就聽瞭望臺上有人喊道:“注意,注意,有船自東北方向靠近?!?/p>
聽到這話,辛千鑄連忙回船艙,換好了衣服,又取出千里筒來到船舷處,此時海霧早已散盡大半,透過千里筒,可以看見幾艘模樣與中原迥異的船只正在向自己所在駛來,船帆上畫著巨大的圓框,中間則以三片葉子組成一副圖案,其風(fēng)格昭示其來自倭奴國。
“那群倭匪來尋仇了,備好火炮,準(zhǔn)備迎敵。”
由于前兩天剛與倭匪交過手,所以一看到倭奴國的標(biāo)志,辛千鑄便下意識認為來人就是那群倭匪的同伙,他們失了那座海島,又無法重新占領(lǐng),便來找自己的麻煩,當(dāng)即下令船上舟師做好迎敵的準(zhǔn)備。
然而,那幾艘船只是向辛千鑄這里靠近,期間未發(fā)一槍一炮,見此情形,他便不敢貿(mào)然出手,雖然之前跟倭匪有過一戰(zhàn),可對方終歸只是流竄的匪類,顯然不能與其他的倭奴國人視作一丘之貉,倘若誤傷了他國船只,捅下這婁子來,勢必會難以收拾。
“敢問閣下,可是大曌朝風(fēng)影衛(wèi)北鎮(zhèn)撫司副千戶的辛千鑄,辛大人嗎?”
眼瞅著兩邊船只相距不足十丈,便聽對面有人扯著嗓子喊道,只是對方口音奇怪,不似陸上任何一省的方言,顯然并非是大曌朝的子民,辛千鑄微微一怔,稍作思忖后,最終還是承認了自己的身份:“不錯,正是本官。”
“在下乃日本國德川將軍的義子,德川修羽?!?/p>
在得到肯定的答案后,對方的語氣也變得更加恭敬了一些,辛千鑄知道倭奴國和日本國乃是同一國,只是因為大明朝的倭亂致使無數(shù)百姓蒙難,盡管從大唐之后就以“日本”作為其國名,卻由于倭亂,致使民間對日本國并無好感,所以仍按舊名,稱其“倭奴”。
“不知閣下有何貴干?”
因為之前那場惡戰(zhàn),辛千鑄對倭人心存芥蒂,總覺得對方是來找茬的,船上舟師也都是怒目而視,不是端著火槍,就是按著刀柄,做好隨時開干的準(zhǔn)備。
“聽聞前日,辛大人剿滅了一伙來自日本國的海匪,實不相瞞,那些家伙曾是父親大人頭疼的對象,之后雖有圍剿,卻突出幕府軍的包圍,后來又逃到海上成為海匪,為了能永絕后患,父親大人命我領(lǐng)人斬草除根,既然他們已被大人除掉,自然要來致謝?!?/p>
說話之間,兩邊船只又抵近了幾丈,但自始至終,倭奴國那邊都沒有動手的意思,倒是辛千鑄這里,由于歷史原因,再加上之前與倭匪的一場激戰(zhàn),使得船上舟師全處于一副劍拔弩張的待戰(zhàn)姿態(tài)。
“倭奴國那邊怎么派個半大孩子出來打仗?”
就在辛千鑄想著怎么應(yīng)付時,忽聽身后傳來了李妙的聲音,后者剛剛起身,瞥見了對面船上開口說話的德川修羽,忍不住問道,辛千鑄回頭望了她一眼后,嗤笑道:“倭字,從人從委,意為矮人,這倭奴國中之人,自古便身高不足,別看他矮,說不定比我年長?!?/p>
“聽說蒙元征伐日本國時,因為見其國中人馬皆十分的矮小,謂之‘猴子騎狗’,我本不甚相信,如今看來,倒也不是夸張?!?/p>
一旁的孫九奇捻須而笑,因為倭奴國的人就在不遠處,另外二人雖被逗樂,卻不敢笑得過于放縱,只是低聲笑了一會,便收斂起形容,辛千鑄也板起臉來回應(yīng)道:“皆是舉手之勞罷了,奈何本官身負皇差,沒時間聊天,若無他事,咱們就此別過!”
“辛大人且慢,在下自幼向往華夏大地,以往在義父身邊,無暇前往,如今有這件公務(wù)已被您提前完成,這多余的時間,正好可以追隨大人,等此間事情結(jié)束,再帶我去領(lǐng)略一番天朝的風(fēng)采,好了卻在下的一段心愿。”
自稱“德川修羽”的那名倭人首領(lǐng)高聲叫道,他雖為異邦之人,可說起漢語來,卻只是有點口音上的差異,遣詞用句并無不妥,正在辛千鑄猶豫時,就見他讓手下揭開船頭某物什上蓋著的油布:“此乃征夷大將軍炮,可為大人此行助一臂之力。”
隨著對面倭船上的人將那層油布揭開,赫然顯出一尊大炮,炮身長不足一丈,炮口則有海碗口大小,炮身為筒型,前細后粗,上面有五道箍,兩側(cè)有耳,尾部有球冠,從其形制上可以看出,應(yīng)該是仿造或參考了本朝已被淘汰的“神威無敵大將軍炮”。
“你在威脅我?”
辛千鑄見狀一挑眉毛,身后舟師見此情形,無不端起火槍,更有甚者,直接火炮的炮口調(diào)轉(zhuǎn)向了那幾艘倭船,德川修羽見對面誤會,連忙擺手,同時站到那尊大炮的前面:“在下絕無此心,只是想證明自己有這份實力,為天朝上國的大人助一份力?!?/p>
“追隨我,倒也不是不行,只不過……你和你的親信,得到我的船上來?!?/p>
稍作思忖之后,辛千鑄朗聲回應(yīng),“另外,最多只能留兩艘跟隨,其他船則全都要掉頭回去,順便跟你說清楚,此行風(fēng)險不小,期間無論死走逃亡,本官概不負責(zé)。”
“明白?!?/p>
短暫的沉默之后,德川修羽用力點了點頭,做出肯定的回答后,便回頭與自己那群手下交待起來,沒多久,就見有人從船上放下一艘小艇,德川修羽,并著兩個隨從以及一名穿著怪異的“孩子”一同下船,坐著小艇,劃向此處。
“多謝辛大人成全。”
眼見小艇靠近,辛千鑄讓人放下繩梯,等到四人全都上來后,先前與他對話的德川修羽沖辛千鑄深深鞠躬道,身后兩名侍從則是直接跪伏在地,那名穿著怪異的“小孩”卻只是將手中的白扇合攏,交于腹部,微微躬身:“見過上邦的老爺?!?/p>
“這小子誰呀?”
見對方言語中有些輕慢之意,辛千鑄暗暗動怒,語氣也顯得不怎么友善,德川修羽聞聽此言,當(dāng)即轉(zhuǎn)頭怒目:“道德,不得無禮。”
“はい……わかりました。”
那服飾怪異的“小孩”撫掌而笑,明明會說漢語,卻偏用倭奴國語言去回應(yīng),顯然是有挑釁之意,似乎知道自己無法去左右對方的言行,德川修羽只得苦笑:“他叫安倍道德,乃本國一名陰陽師,平日在陰陽寮里散漫慣了,所以舉止有些放蕩,讓大人見笑。”
“陰陽師……聽上去像是個跑江湖的勾當(dāng),沒想到在日本國,就連這種人都能成為幕府將軍義子的座上賓,還真是……?!?/p>
聽到對方的辯解后,辛千鑄不禁嗤笑,話音剛落,就見那個名為“安倍道德”的陰陽師突然從寬大的衣袖中抽出一張青色符紙,隨即揚手丟向了辛千鑄,那道紙符在空中自行燃燒起來,末了只剩下一點黃豆大小的瑩藍色火苗,在空中忽忽悠悠的飄著,卻始終未滅。
辛千鑄吃了一驚,連忙后退,不曾想,他身子剛一動,原本懸在空中的瑩藍火苗竟朝他直直飄了過去,后者不敢貿(mào)然接觸,只得再次后退,那火苗卻仿佛有了生命,仍是“追”了過去,見那火苗猶如附骨之疽一般難以擺脫,辛千鑄只得壯起膽子回身猛地吹了口氣。
“噗!”
可火苗不僅沒有熄滅,反而大了一倍,雖然沒有釋放出半點熱量,卻讓辛千鑄心中頓生恐懼,一邊向遠處閃身掠動,一邊怒斥:“妖人,你這個妖人!”
“此等雕蟲小技,也敢在此賣弄,當(dāng)真不知天高地厚!”
無論辛千鑄如何躲避,那火苗始終都是緊隨其后,眼看就要被它追上,孫九奇突然怒聲喝道,說話間,一把抓住那瑩藍色的火苗,將手掌攥起之后,隨著一縷青煙從指縫之中緩緩飄了出來,那團火苗隨之蕩然無存。
“這條船上也有高人?”
安倍道德見自己拋出的“狐火”被人滅掉,心中登時一驚,這火焰看著唬人,實則無法傷人半點,連身上毫毛都燎不著,但大部分人不知其中奧妙,初見時無法吹滅,基本上就會慌了神,只是一味逃竄,眼前這老者竟敢徒手攥滅,也不知他是膽大,還是窺破了玄機。
“安倍道德,これ以上でたらめを言ったら,さっさと帰れ!”
眼見辛千鑄被“狐火”追得狼狽,德川修羽心中雖有輕慢之意,卻不敢顯出,又見一位貌不驚人的道門老者攥滅了火焰,不知對方底細的他,心里自然有些發(fā)怵,只得用本國語言訓(xùn)斥對方,安倍道德本來還想試試對方的本事,聽聞此言,只得暫且退到一旁。
“要是還想跟著我,就讓你的人老實點?!?/p>
雖然不懂倭國話,但是辛千鑄還是從德川修羽的語氣中聽出了斥責(zé)之意,心中雖有幾分不快,但他以大國上邦官員的身份自持,不愿跟這個小國的狐貍眼陰陽師計較太多,便出言警告了一番,后者自然是連連鞠躬,表示自己一定管好安倍道德。
兩日之后,三艘船抵達了臺灣島,上岸之后,辛千鑄讓其他人就地修整,自己攜帶公文直奔東寧府的衙門,讓當(dāng)?shù)毓賳T安排相關(guān)事宜。
“離了臺灣向南航行,直到南洋諸國,除了一些無人荒島,期間再無任何可以補充應(yīng)用物資的地方,所以在這里需要多備一點,其中以飲水最重要,倘若是食物短缺,還能用漁具從海里面索取,飲水若是告罄,咱們都得折在海上?!?/p>
等到辛千鑄領(lǐng)著一眾官員返回港口時,崔寶勝連忙上前,將自己擬好的清單遞過去,并做了相應(yīng)解釋,前者看完點點頭,沖那些陪自己過來的官員拱手道:“茲事體大,咱這一船人的性命皆系于此,萬望各位不辭勞苦,將其準(zhǔn)備妥當(dāng)?!?/p>
“大人說得哪里話,皆是我等分內(nèi)之事,自當(dāng)置辦周全?!?/p>
那些官員連忙躬身回應(yīng),拿過清單,便喚來身后的幾個小廝,吩咐下去,命其盡快將之采買齊全,說完,又以公務(wù)繁忙為由告辭離開。
“大家前些天辛苦了,有人犧牲,有人負傷,都不容易,本官這里有點散碎銀子,數(shù)量雖然不多,但是到城里吃杯水酒,卻也足夠。”
當(dāng)那些人離開后,辛千鑄從懷里掏出一袋銀子,這是他提前預(yù)備好的,船上舟師每個人都分得一錢銀子,之前參戰(zhàn)受傷的另加二錢,因傷要返鄉(xiāng)的再加二錢,等到其他人領(lǐng)完銀子歡天喜地的進城花銷之后,他才走到崔寶勝面前,從懷里掏出一塊約有五兩重的銀錠。
“大人這是何意?”
因為之前發(fā)銀子的時候,辛千鑄特意使了個眼色,所以崔寶勝知道自己另有獎賞,但是撐死一二兩到頭了,眼下看到這么大一塊銀子,他不禁有些詫異,倒不是因為對方出手如此闊綽,而是害怕辛千鑄有別的條件。
“這里有五兩銀子,其中有二兩銀子是給您的,之前與倭匪交戰(zhàn),您受傷不小,這之后就不要跟著了,剩下三兩銀子是路費,麻煩您將那些陣亡者的骨殖壇帶回去,交予死者親屬妥善安葬?!?/p>
辛千鑄沉聲回應(yīng),沿途乘車坐船外加食宿,三兩銀子綽綽有余,其中自然是包括了一筆跑腿費,算是額外的照顧,崔寶勝知道這些,卻只是微笑搖頭:“這件差事,還是請您另尋他人,小人在明州城無親無故,回去也是干些跑船的勾當(dāng),又何須繞遠?!?/p>
“此行前途迷茫,恐有性命之憂,機會只有這一次,你可要思量明白?!?/p>
似乎并不意外對方的拒絕,辛千鑄并未驚訝,但他仍要出言相勸,后者颯然一笑,不再多說半個字,辛千鑄見他如此堅決,便也沒有多言,只是輕嘆一聲:“既如此,我只好另尋他人代勞,只是這五兩銀子仍要給你,趁著這幾天的休整,去城里花銷一番!”
“多謝大人賞?!?/p>
見辛千鑄并未收回多余的銀子,崔寶勝微微一怔,隨即躬身致謝,收好銀子,轉(zhuǎn)身離開海港碼頭,等他走了以后,辛千鑄轉(zhuǎn)頭望向那艘船,不由得發(fā)出一聲嘆息,其他人無論怎樣都好說,唯獨師父的義女蕭玉馨,他這幾天想了許多法子,卻始終不知如何妥善安置。
眼下無非是去和留兩條路,若是前者,要么逼她自行離開,要么下藥將其迷倒,再直接送到蕭邃那里,要是讓她自己離開,這妮子大概率要回雷赫身邊繼續(xù)當(dāng)海匪,而對方之所以讓她跟著,也是基于知道了對方的身份,怕惹來京中大人物的“關(guān)注”。
雷赫的無情與殘暴,辛千鑄是親眼得見,蕭玉馨貿(mào)然回去,恐怕要遭其所害,然而選擇下藥迷倒后送走,又顧慮蕭玉馨是女兒身,之前雖有交惡,可她終歸是恩師的義女,辛千鑄絕對放任對方陷入任何危險的境地。
基于這個原因,眼下也就只能將蕭玉馨留在身邊,可她性子太野,除非動用武力,否則辛千鑄絕難“降伏”這妮子,進退兩難之際,也只能“兩害相權(quán)取其輕”,先到蕭玉馨那里陳清利害,看看對方有何打算。
“雷老大的任務(wù),是讓我跟著你,在此間事了之前,我哪也不去?!?/p>
仿佛早就料到辛千鑄會來找自己一樣,蕭玉馨搬了張椅子坐在自己房間的中央,甚至還翹起了二郎腿,剛聽對方說個開頭,就拿話堵了回去,“當(dāng)然,你也可以試著用諸如蒙汗藥之類的東西放倒我,再讓人把我捆回去?!?/p>
“我還不至于這么下作,既然你打定主意跟著,那咱們約法三章,其一,不得無故毆打船上任何一人,其二,不得肆意辱罵船上的任何一人,其三,此行結(jié)束前,不得隨意的下船離開,如果能答應(yīng)的話,我便留你,否則,我不介意多等幾天,讓師父親自來一趟?!?/p>
見蕭玉馨那副潑皮無賴樣,辛千鑄就覺得自己胸口仿佛有口氣堵著,可他仍是耐著性子開出條件,對方似乎是顧慮對方真會把自己義父招來,甚至都沒怎么由于,爽爽快快地答應(yīng)下來,隨即也開出了自己的條件:“那你也不能限制我在船上的活動。”
“可以?!?/p>
或許是念及蕭玉馨這幾天一直都老老實實待在自己的船艙里,辛千鑄也沒有拒絕,畢竟整艘船就那么大,諒她也作不出什么妖來,隨即沉聲道:“即刻起,你便自由了,在啟航前可以進城采買一些個人所需的東西?!?/p>
“謝啦!”
在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后,蕭玉馨冷著臉回應(yīng),她知道自己恨得其實不是辛千鑄,而是義父蕭邃之前的獨斷專橫,沒有一句問詢,便要把自己嫁出去,嫁給一個從來沒有見過,也不曾了解過的人,只是自幼的經(jīng)歷讓她對蕭邃既敬又怕,只能遷怒旁人。
“你倆談妥了?”
等到蕭玉馨離開后,李妙忽然把頭探進房間,但她大半個身子,仍留在門外,似乎有所顧忌,辛千鑄點點頭,臉上隨即攀上一絲微笑:“算是吧……這地方我也是第一次來,要不咱倆進城逛逛?”
“好呀!”
雖然明知道辛千鑄是在岔開話題,李妙卻并未追問,而是微笑著答應(yīng)下來,“正好我也想買一些東西?!?/p>
臺灣自太祖朱焱闕從鄭氏手中收回之后,于當(dāng)?shù)卦O(shè)一府三縣,其中一府,便是沿用舊時稱呼的“東寧府”,也是管轄整個臺灣的官府衙門,在被統(tǒng)一之后,備受朝廷照顧,其稅賦不僅全國最低,連沿海省份每年都在朝廷授意下,大量采買當(dāng)?shù)氐奶禺a(chǎn)。
基于這個原因,臺灣雖是孤懸海上,島上居民卻是人人富足,經(jīng)過幾百年的經(jīng)營,原本大部分處于蠻荒狀態(tài)的海上島嶼,如今已不亞于陸上那些有名的大城市。
這里同時還建有曌朝最大的深水軍港,多時,曾停泊幾百艘戰(zhàn)艦,早年與紅毛番的那場大戰(zhàn),雖然主力是福建水師,可此地軍民也沒少參與,能取得最終勝利,臺灣本地軍民也是功不可沒。
東寧府的繁華,不遜于京都,較之內(nèi)地,往來夷人則更多,因為遠離當(dāng)今朝廷,有許多犯禁的東西,也在集市上出現(xiàn),比如火器、火炮,乃至被西夷“冒險家”從各地擄來的海外土著,反正只要你有錢,有路子,不愁搞不來想要的東西。
“得虧沒讓雷赫他們登島購買火炮。”
望著那些明目張膽售賣犯禁武器的西夷商人,辛千鑄不由得在心中感嘆,這幫家伙大多漂洋過海而來,途中遭受風(fēng)暴襲擊,許多人為此蒙受巨大損失,好在火器在曌朝這里還算是緊俏貨,可以售出止損,官府每年都會回收那些流落在民間的西方軍武用以研究和仿制。
此外,海匪也會讓人到臺灣收購火炮、火器以擴充自己,雖然大部分時候,都只是一些遭到本國淘汰的舊式武器,但偶爾也能抄到一兩樣當(dāng)世的先進火器和火炮,而那些西方商人只要能收到足夠的錢財,他們根本不會在意泄漏自家先進武器,會對本國造成怎樣影響。
由于各方勢力混雜于此,臺灣島內(nèi)的情況,遠比辛千鑄所預(yù)料的要復(fù)雜,好在他們只是路過此地,又有官方身份加持,一般的地頭蛇也不敢輕易招惹。
“你看,那幾個倭國矬子在干嘛呢?”
在東寧府的城內(nèi)逛了小半天,二人覺得腹中饑餓,便要尋處酒樓吃飯,剛走幾步,就被李妙瞥見,德川修羽在幾名仆人的擁簇下,正與一名金發(fā)碧眼的西洋商人交談,他身邊站著之前戲弄過辛千鑄的陰陽師安倍道德。
“管他作甚,這貨上船前,我就交代過,期間死走逃亡概不負責(zé),此處人生地不熟,他就算被人剁翻后做成拆骨肉,也與咱們沒有半枚銅子的關(guān)系?!?/p>
辛千鑄順著李妙所指望了過去,因為之前的經(jīng)歷,他自然是有些厭惡這些家伙的,本來也懶得搭理,可他剛說完話,就見十幾個全身黝黑的虬發(fā)大漢從犄角旮旯里竄出,將其按倒在地,隨后便是繩捆索綁,再用一團布堵住嘴巴,接著就拖拽進巷子,不見了蹤跡。
如果光是對方這套行云流水的動作,倒也只能稱之為“慣犯”,可這幫人從綁人到拖走這段時間,周圍卻是人來人往,可往來之人對此竟是視而不見,那只能說明那些家伙在本地勢力不容小覷,因此也激發(fā)了辛千鑄心中的那股“正氣”。
“唉,你不是不管嗎?”
下一刻,辛千鑄便邁步追了過去,李妙見狀大叫,而他卻不理不睬,趁著那個西夷商人還沒走,上去一把揪住他的衣襟,怒聲道:“你把那幾個倭國矬子弄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