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最容易氣虛津虧,備好這1碗湯,益氣清熱,生津消暑!
2023-07-16 11:57 作者:中醫(yī)內科賈亞軍 | 我要投稿

三伏天暑熱嚴重,最容易出現(xiàn)氣虛津虧的情況,比如說頭暈,精神狀態(tài)差,容易心煩、乏力、心慌,口干口渴等等……那今天賈醫(yī)生來跟大家分享一碗能益氣清熱,生津消暑的小方子,大家可以收藏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為什么三伏天容易氣虛津虧呢?
一個是因為天氣炎熱,加上雨水多,就形成了一個天然的濕熱環(huán)境。濕邪黏膩,容易導致脾胃虛弱,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受損,氣血也會虧虛;再加上暑熱為陽邪,不僅會煎灼津液,還會使毛孔張開,津液被迫外溢,出汗過多同樣也會耗損津液。當濕邪和暑熱攪和在一起,就更難對付了。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這個清暑益氣湯,是專門針對暑濕而創(chuàng)下的一個方子,里面用到了西洋參、石斛、麥冬、黃連、竹葉、荷梗、知母、甘草、粳米以及西瓜翠衣。

西洋參甘苦性涼,可以益氣生津,降虛火;西瓜翠衣呢,就是西瓜外面那層皮,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的作用。這兩味藥合用,既能清解暑熱,又能養(yǎng)陰生津。
石斛和麥冬這兩味藥甘寒質潤,跟西洋參合用,可以增強益氣養(yǎng)陰的作用;再加上暑熱容易擾動心神,所以又用黃連的苦寒來清熱瀉火,清除暑熱。

知母既能滋陰,又能清虛火,搭配上竹葉、荷梗清熱除煩;最后再加上粳米和甘草益氣和胃,調和藥性。

諸藥合用,祛除暑熱濕氣的同時呢,還不損傷正氣;養(yǎng)陰生津的同時呢,也能避免太過滋膩,所以對于暑濕傷津耗氣導致的各種癥狀呢,就有比較好的調理效果了。

不過每個人的情況都有所不同,所以最好還是在專業(yè)醫(yī)生的辨證后再去參考使用。感謝大家的觀看,我是賈醫(yī)生,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