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絲計劃#059 人性是唯一不會過時的主題
? ? ???人性是唯一不會過時的主題。
? ? ???而故事里的人物,并不是真人,不管我們多么真情實感的移情于角色甚至愛上角色,他們都不是真實的人。
? ? ???就像米洛的維納斯不是一個真正的女人一樣,一個人物也不是一個真正的人。一個人物是一件藝術(shù)品,是對人性的一個比喻。
? ? ? ?因為人物是永恒不變的,而人是多變的,人物在這個故事中的人設(shè)是確定的,人物的人設(shè)決定了故事的走向,而劇本也固定了人物的人設(shè),一出戲一旦成型,在劇場演出上千場,在影院播放上萬場,人物都不會發(fā)生變化。而真實的人不是。
? ? ? ?人物真相只能通過兩難選擇來表達。這個人在壓力之下如何選擇行動,表明他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壓力越大,其選擇越能更加深刻而真實地揭示其性格真相。
? ? ???人性是復(fù)雜的,人在壓力之下做選擇的動機也是復(fù)雜的,所以真正能夠揭示人性的優(yōu)秀作品,其中的人物都是不只一個維度的,主人公一定要是一個故事里維度最多的人物,否則觀眾就會被其他維度更豐富的次要角色所吸引,而故事的主要資源又沒有投放在這個次要角色上,觀眾就會覺得莫名奇妙。而且,歸根結(jié)底,是主人公創(chuàng)造的其他人物,其他人物的存在都是為了為主人公的復(fù)雜維度提供契機和證據(jù)。
? ? ? ?人性是復(fù)雜的,但又是統(tǒng)一的,這也是我們能夠移情于一個毫不相關(guān)的虛構(gòu)故事里的人物的基礎(chǔ)。作為故事的創(chuàng)作者,塑造好一個人物最本質(zhì)的辦法就是真誠,先從深刻的了解自己作為人的本性開始,不要寫出一些人無法做出的行為來。

? ? ? ?最近經(jīng)常聽到一些理論來分析,為什么一些影視劇臺詞量越來越大,而且是毫無必要的大,達到覺得聒噪,結(jié)論是,觀眾的注意力越來越難捕捉,很可能劇集正在播放的時候,人們在低頭查看手機,或照顧孩子,或去倒開水,總之,觀眾的視線不可能一刻不停的放在屏幕上,于是屏幕里的角色就要不停地說話,用語言來描述自己的動作,解釋自己的行為,生怕觀眾get不到劇情get不到點。
? ? ? ?看似有道理,但這樣的視覺作品,丟失了內(nèi)涵和韻味,也丟失了人物的魅力和真實,丟失了文本背后的潛文本,變得如同白開水一樣索然無味。那我們到底需要從故事中得到什么樣的信息和體驗?zāi)??這樣我們還能得到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