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山大學翻譯碩士MTI考研參考書擇校分析及備考經驗
擇校狀況
先介紹一下本人情況,211英專生,專四優(yōu)秀,專四口語優(yōu)秀,CATTI三筆(因為疫情原因,我只考了一次CATTI)。我本科成績還可以,保研排名10,保了9個。但我的綜合水平應該在前五,只是我前幾年沒太好好學,只想拿個獎學金,總之我基礎還算扎實。所以在我看來,中大屬于我努力踮腳就能摸到的大學,大家選學校的時候,也要量力而行!
關于定中山大學的契機在于,當時二月份和同學約定考廣州,一起去吃早茶什么的,就查了下廣州的大學,初定了廣外和中大,后來選擇中大是因為我的名校情節(jié),中大作為名校雖不比復旦等,但還是yyds的,認可度很高,初試題友好,復試不歧視。相比較中大和廣外來說,中大題簡單,但是題型變化多樣,需要考生全面學習,尤其是百科,這幾年偏向中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不知道過幾年會怎么樣。總之就是,學得越多,考試越不慌。
中大翻譯收英語筆譯和口譯,法語筆譯好像也有,有這方面的需求也可考慮一下。收英語筆譯的有國際翻譯學院和外國語學院,外國語學院是新開的專業(yè),但外院師資力量真是好的沒的說,國翻就是比較專業(yè)的翻譯啦,老師經驗豐富??谧g只有國翻有,外院沒有這個。
兩個院的地理位置不一樣,也要慎重考慮一下哦,外院在廣州,是南校區(qū),國翻在珠海,兩者相比較來說,還是廣州地理位置更優(yōu)越一點(但要學專業(yè)性的,還是國翻好啦),兩個院都很不錯。兩個院考一張卷,院線都是自行劃線,22年外院380(因為是這幾年新開的專業(yè),22年第一年統(tǒng)招,相比來說沒有那么卷,但是23就不好說啦)國翻385,聽說這兩年的報錄比都是1:14左右,總之就是,挺卷的。但是,中山大學絕對是能讓人逆襲的大學,初復試各占五百分,但復試比大,基本上都是1:2以上。至于收的人數,兩個院減去保研人數,統(tǒng)招都在14、5人左右,口譯筆譯都這樣。
初試經驗分享
政治75+
我選擇題分數應該是40分,這科考的一般吧,我看大家考的都是80+,大家就客觀參考吧。
我高中是理科生,但我的政治開始學習不算早,九月份才開始,因為我個人比較努力,但對于其他同學來說,還是要量力而行哦。因為我的專業(yè)課需要積累,所以我三月份就開始了,于后期來說,我給專業(yè)課時間可以稍微縮一點。我跟的徐濤和腿姐的課,濤濤講課很有意思,我刷了兩遍,又刷了一遍腿姐的課,腿姐的課很細致。題就是肖1000,肖四肖八,腿四等等,到最后模擬就是什么題,尤其是選擇題,基本上都刷了幾遍。
基英75+
中大這個挺簡單的,沒啥GRE詞匯,都是專八閱讀,專四的語法,所以做專四專八相關題就可以,每天堅持背單詞。這科我考的太低啦,僅供大家參考。我對基英學習比較晚,因為我覺得自己底子挺好的,哈哈,不要像我一樣好高騖遠哦。
翻譯基礎125+
翻譯詞條30個,一個一分,比較全面,有幾個是前幾年的真題,比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覺得我前面的英漢互譯詞條得有十分就沒了,后面老師給分真的還挺高。
對于詞條意見那就是,啥都要背背,千萬不要放過任何一個新詞。到最后可以買個52看看背背,但前面背過的也要時常復盤。
翻譯練習要涵蓋所有類型文本,因為中大這幾年出題變幻莫測。前幾年考《經濟學人》和散文翻譯《張培基英譯現(xiàn)代散文選》(一二三四都可能考哈哈哈),今年就考了政經翻譯和文學文本翻譯。所以不要有僥幸心理,每個文本都要學。學政經可以考下來CATTI,總之就是不虧。
百科120
我的百科分數在今年可以算是很高的了。今年中大題型有所變化,打了個考生措手不及,今年題型偏中國傳統(tǒng)文化類,這個好像也是這幾年的趨勢,李國正的百科,黃皮書什么都要利用起來,一定要多積累,臨時抱佛腳是沒有用的。平時吃飯的時候或者不想學習了可以看看一些紀錄片,比如《中國通史》,百科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對國內外大事件時間地點等如數家珍。
作文的話提前一兩個月準備就可以了,記記格式,格式不對基本上得分不會高,大作文就是練文筆,沒事積累一些好詞好句,但是也要對自己專業(yè)相關知識有所見解,比如22年中大的大作文就有關翻譯和異域文化,我寫的就是中國翻譯史。
復試經驗
復試考的是理論和能力,理論書籍推薦Munday的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介紹的特別詳細,全英的,還有葉子南的《高級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第一本書真的學了很有用,親測論文答辯也用的上!復試方向也是繞不過去的那幾個能力測試,自我介紹、問問題、翻譯等等,多準備話題就OK了。
還有一個點就是要多拿證書!CATTI能考趕緊考,要占分的,還有各種能力比賽,像外研社啊這樣的。
復試時心態(tài)要好,就算碰到不會的,也要禮貌回答,不要不懂裝懂,結果沒出來,誰都是黑馬!
中大對學生總體素質要求很高,不管是外院還是翻院,總之就是多多準備,全面發(fā)展。
寫在最后的話
考研切記不要自我感動,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注意勞逸結合,不要死磕時間,我每天學習時間也就是10小時左右,因為我的效率還可以,我看到的考研人中,效率高的人往往考的都不錯,所以放下手機,沉浸做題!還有就是除非你不是口語和應變能力特別強的人,否則不要太過相信本科學習差復試逆襲這樣的話,這種人都是有些本事在身上的,只是本科不好好學習罷了,別復試擺爛,覺得自己還挺厲害,理論這東西沒學不會就是不會了。所以,把初試復試都要當成高考對待,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還有就是一定要注意身體健康呀,平時抽出半個小時跑跑步也是很有效的,別因為考研把自己累垮了,勞逸結合才有效率,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考研是場持久戰(zhàn),但努力的結果一定會值得,考研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