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冬》:為什么不要羞于談周冬雨、劉昊然的床戲?


陳哲藝執(zhí)導,周冬雨、劉昊然、屈楚蕭主演的《燃冬》在戛納電影節(jié)“一種關(guān)注”單元進行了首映,這部影片總體在陳哲藝的正常水準,但相比一舉成名的處女作《爸媽不在家》和后來質(zhì)量更高的《熱帶雨》《燃冬》始終還是差了一些。
這種差異來自于哪里呢?
可能是因為我們是以中國人的視角去看,缺乏陌生感,也就少了一些詩意,也可能是因為把《祖與占》的兩男一女模式搬到中國東北,并不是完全貼合。
對于陳哲藝來說,戛納就是他的主場。陳哲藝的第一部短片就入選了戛納的“世界電影展映”項目,第二部短片拿了第6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電影基石和短片單元的最佳短片特別提及獎。
2013年,陳哲藝拍了人生第一部長片《爸媽不在家》,就拿了戛納的金攝影機獎,很多人都是從這部電影開始認識他的。
也就是說,陳哲藝就是在戛納成長起來的。

這一次陳哲藝進入了戛納的次競賽單元“一種關(guān)注”,算是又進階了。這部《燃冬》水準當然不差,只是我心中最喜歡他的一部電影是2019年的《熱帶雨》,而這部《燃冬》接近《熱帶雨》但又沒有達到熱帶雨的水準。
影像上有點過于寫實了。一般電影在拍攝過程中都會變換不同的鏡頭,但這部電影《燃冬》是用40毫米的單一鏡頭拍的,導演的用意很明顯,40毫米最接近人眼,他想讓大家有一種,親眼看到了這個故事的代入感。
但是問題是,人往往是看陌生的場景才會產(chǎn)生詩意。對于我這個中國人來說,東北的景色并沒有太大的陌生感。
而且手機的常規(guī)視角也是40毫米,所以一開始,《燃冬》會給人一種東北旅行vlog的感覺。
但不得不承認,陳哲藝有一種潤物細無聲的神奇能力,他在表現(xiàn)人物心境上的手法太過豐富和純熟。
在經(jīng)過一些看似沒有什么事件性的劇情之后,在看到周冬雨、劉昊然、屈楚蕭這樣茫然地走來走去之后,我竟然被拉了進去。所有熟悉的場景開始變得詩意、沉重、令人動容。

關(guān)于我說他很會表現(xiàn)人物心境這件事,可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度级防锩嬗幸粓雠那挼膽?。
這場戲是要表現(xiàn)屈楚蕭的內(nèi)心變化,一般來說,導演就會給屈楚蕭大特寫,或是讓他來一個大哭的戲碼,但陳哲藝不拍屈楚蕭,而是拍他身邊的弟弟。弟弟充滿哀傷地望向屈楚蕭,屈楚蕭只留給人們一個靜態(tài)的背影,卻讓我淚流滿面。
也是這樣一場戲,不知不覺讓屈楚蕭這個以為只是鑲邊的角色,有了屬于他自己的人物弧光。

所以,《燃冬》是那種漸入佳境的戲,我也是漸漸明白了英文片名《the breaking ice》的意義,每個人都有藏于冰之下的哀傷。
而且這部戲很歐洲電影,看起來只是兩男一女漫無目的的游走,實際上在慢慢揭開他們的傷疤,《燃冬》對這些往事的筆觸不多,但關(guān)鍵性場次都非常有效,有許多刻意的留白。
有不少人說這不就是一個三角戀的故事嗎?如果真要一句話總結(jié),可能《燃冬》確實就是這樣。但電影畢竟不是一句話段子,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羈絆,本就是藝術(shù)創(chuàng)作聚焦的東西,只是表現(xiàn)得好與壞的差別罷了。
三個演員里,周冬雨保持水準,屈楚蕭不功不過,劉昊然奉獻了演藝生涯最大尺度的演出。
先說一下周冬雨,周冬雨已經(jīng)進入三十歲的俱樂部,但很多人還會把她當作少女。陳哲藝之前跟她合作過短片,讓她演了媽媽。這次又拍出了她的滿身疲憊,推了很多近景特寫她的臉,讓人看到了她的成熟氣質(zhì)。在某些戲里,我們也能看到周冬雨的女人味。

遺憾地說,劉昊然并不適合這個角色,因為昊然弟弟有一張未經(jīng)滄桑的臉。這個沒有辦法,你的氣質(zhì)確實會影響你的戲路。
劉昊然怎么看都不像在上海做了很多年的金融然后帶著傷心事來到二線城市尋找出口的滄桑男。

再者,劉昊然在這部戲里奉獻了演藝生涯最大尺度的演出。
首波影評出現(xiàn)后,很多人對影評人指出劉昊然突破尺度這件事不滿意,認為討論這些太Low。其實這沒有什么,不要羞于談性愛和身體,它是人物情緒的重要表達。
《燃冬》這部戲里面周冬雨和劉昊然的性愛戲,是有它的遞進的。兩個人不同階段的性愛場面,也闡釋了兩個人的關(guān)系的變化,對于大家理解人物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演員能夠解放天性演出來,大家應該抱著欣賞的眼光去看待。
另外,站在電影節(jié)的角度,其實《燃冬》的尺度也很克制了。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如果是一部正常的電影節(jié)影片,周冬雨、劉昊然和屈楚蕭甚至還可能三人行。
拍了這么多年戲,劉昊然確實需要這樣一個角色來見證自己的成長。
但在這部戲里,劉昊然顯然還沒有準備好,他的整體質(zhì)感還比較稚嫩,一方面是演了太多商業(yè)片,基本沒怎么演過藝術(shù)片,另一方面是,不知道是因為沒怎么演過藝術(shù)片,還是說要演大尺度的戲,劉昊然在這部電影里面,形體也非常緊繃。

平心而論,“一種關(guān)注”單元的兩部華語片都還不錯,但我私心會更喜歡《燃冬》一些。因為它的情緒流動更為自然,而且陳哲藝在表現(xiàn)人物心境上的手法很細膩。
關(guān)于它為什么還是好像不如《熱帶雨》,可能是《熱帶雨》將全部筆觸集中在了楊雁雁身上,她所有的處境堆積在了一起,才有了那一場大雨的澆濕。
但是《燃冬》的三個年輕人都各有憂傷,每個都采用了留白的方式,雖然想象空間很大,但在情緒上的沖擊力就不如《熱帶雨》了。
《燃冬》也有一個神跡的設(shè)置,它也成為了三個人心結(jié)的轉(zhuǎn)折點,可能這就是英文片名《the breaking ice》的意義吧。

?

?

作者丨李慧慧
正在吃補劑
編輯丨 李慧慧? ? 排版丨石頁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于豆瓣及網(wǎng)絡(luò),若有侵權(quán)請主動聯(lián)系我們?!?/span>
好?課 & 好?物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